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上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网聊——网恋”,几乎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新公式,更成为新新人类的流行时尚。 权威调查结果显示:有过上网经验的中学生占其总数的48.6%,而有过网恋经验的则高达上网人数的52.2%,超过一半。另有消息称:2000年,中学校园的流行语之一是:“今天,你上网了吗?”2001年,中学校园的流行语又增添了这样一句:“今天,你网恋了吗?”那么,2002年呢?无疑,网恋的暴风雨会更加猛烈? 不可否认,网恋扩大了人们择偶的范围,也加快了恋爱的速度,更催生了无数现代时尚的荡气回肠婉约缠绵的恋歌,以至有人盛赞这是信息时  相似文献   

2.
人们听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会说,这堂课上出了语文课的味道,听得过瘾。有“味道”是对课的赞赏和认可,但却又是比较模糊的一种评价,这“味道”到底指什么?到底怎样才算是上出语文课的独特味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课的独特味道就是三个字:“实”、“活”、“美”。一堂熔“实”、“活”、“美”于一炉的语文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堂味道纯正的语文课。 实 笔者有幸作为一名参赛代表参加了“第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参赛教师都是有备而来,竟争相当激烈。自然,大家对专家评委的评课思想就极为关注。作为评委之一的钱梦龙老师在大赛期间的一次报告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评委,我们评  相似文献   

3.
你喜欢听故事吗?如果给你讲的故事仅仅只有一句话:我今天去了公园,那里很好玩。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如果有人天天就给你讲这样的故事,一个又一个,你烦不烦?你还会觉得喜欢吗?是的,当我们喜欢一个故事时,总是因为有什么打动了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感动。我们的心,也许会快乐地舞蹈,也许涌满了同情。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一种“味道”,一种用心品味才会知道的“味道”。你体会过什么叫做“味道”吗?当你的面前摆放着好多本红领巾2005.12书,却只能选择一本书时,当老师要你向朋友推荐一本最好的书时,你能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吗?你选择的那一本,…  相似文献   

4.
胜利的果实只有大家一同分享,味道才会更加甜美。孟子见齐宣王时,知道齐宣王好音乐,便问他:“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意思是听音乐的时候是自己听快乐呢,还是与众人一块儿听快乐?宣王曰:“不若与人。”意思是自己听不如与大家共同欣赏来得快乐。孟子便由此推及国家治理方面,认为君王要对百姓仁爱,与百姓同乐,才能受人拥戴,使国家和谐,君王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在这一点上,治国与做人是同一个道理:当一个人与另一人分享快乐时,一个人的快乐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快乐。现代社会正大力提倡双赢,能与人分享成  相似文献   

5.
我六岁的时候,很喜欢玩,并且喜欢捣蛋,最憎恨的就是“读书”,因为我听说过有很多人为读不好书而自杀了。我认为这些读不好书而自杀的人很愚蠢,在我的眼中,“读书”是一条布满了荆棘的路,而另外还有一条铺满快乐的路,那就是玩。为什么那些人一定要走那条布满荆棘的路而不选择“玩”呢?  相似文献   

6.
有的人认为,卞之林的《断章》,写的是“人生的悲哀在于装饰别人”。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断章》的观点是:装饰别人,也应该是快乐的。不管你承认与否,人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互相“装饰”的命运了。只是,这有什么不好吗?如果不好,我们为什么还活得如此开心呢?还记得小时候,老师是怎么教导的吗?“要好好和小朋友相处,要团结友爱!”这些话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在和别人相处时,要和善,要互相帮助。也就是是要尽心“装饰”别人,别人才会和你相处得好。比如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取快乐,也是因为相互的“装饰”在起作用。如海边拾贝,云山观  相似文献   

7.
我快乐     
生活中,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不尽相同。有的人以扣人心弦的影视情节为快乐,有的人以浪漫的爱情故事为快乐,有的人以沉迷网络游戏为快乐;而我却对快乐有不同的理解: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一颗感恩的心。每当我走到风景优美、绿草如茵、繁花满树的地方,我都会在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心绪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什么     
一直以为幸福就是玻璃,掉在地上。碎了。然后有的人捡得多些,有的人捡得少些……其实不是,幸福是这样的:有只小狗问自己的妈妈,它说:“妈妈、妈妈,幸福是什么?它在哪里呢?”狗妈妈说:“孩子,幸福就是你的尾巴”。于是小狗每天都去追自己的尾巴……小狗总是这样很快乐很坚定地  相似文献   

9.
铃响后仍继续讲课,谓之拖堂。笔者做了一次关于拖堂的调查,调查了某校初二和高二各一个班的学生共102人。结果发现,同情老师但不赞成拖堂的占48.04%,怨恨的占26.47%。笔者的结论是:拖堂,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劳动。1.学生对拖堂的看法一种是同情。这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拖堂是出于对学生认真负责。如有的学生说:“拖堂要多费口舌,难道老师不想多休息一会儿吗?”“教学内容多,老师才压堂的。”但是,持这种观点的学生又都是“既感激又生气”,因为他们要在课间十分钟去喝水、活动、上厕所。  相似文献   

10.
乡镇合并后,我校办学规模大了,学生离家远了,许多学生早餐、午餐都不在家吃。他们到底在吃些什么?吃得怎么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不会吃饭”。比如不注意营养、不注意卫生、不讲究文明。有的学生早晨空腹进校,或在路边小店随便吃;有的学生午饭吃的很少甚至不吃,而去小店买零食当正餐;有的学生在食堂就餐排队拥挤、吃饭大声喧哗。如何让学生“学会吃饭”呢?从本校实际出发,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师方面吃饭是有讲究的,俗话说“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这里的“好”指的就是有营养,早晨空腹…  相似文献   

11.
为残缺鼓掌     
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很多人埋怨,命运为何如此不公,为何将世界制造得如此残缺?有的人夺得了光明,有的人留守着黑暗;有的人与快乐同行,有的人同忧愁作伴;有的人拥有健康,有的人疾病缠身……可他们又怎知道“活着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只有完美的、幸福的生活才可以使人快乐吗?安德鲁·马修斯的《完美与快乐》一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如果我们不凡事苛求完美,快乐这档子事就简单得多了。”快乐是一种心情,它既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同时,它更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营造、去找寻。曾经阅读过唐丽雯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幸福守则》,文中说“我”的祖母一直住在一栋“一层住十几个房客,四五家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的老楼里,“墙上常常有下雨时因浸水而产生的水渍,和因潮湿而长出的绿色苔藓”,你不仅可以闻到“潮气和食物发霉的味道”,还…  相似文献   

13.
生辰快乐. 这是我发给你的第12条生日祝福短信.不知道为什么,你喜欢把“生日”说成“生辰”,还说“生辰快乐”听起来比“生日快乐”更有味道.说完你抿唇一笑,露出两个小梨涡.有味道?我也不禁莞尔,但已在心底把“生辰快乐”四个字默念了好几遍. 我第一次对你说生辰快乐,是在那幢青色教学楼的天台上.前夜下的雨到第二天清早才停,我轻手轻脚地上到天台,入目的是一摊一摊的水洼,几片被雨夹带过来的树叶孤单单地搁浅在水里.再往前看,就是你直挺挺的背影,衬在这样的场景里,显出几分萧索.  相似文献   

14.
在孩提时,妈妈曾问我:“快乐、里想、拼搏,你选择什么?”“嗯……我选择快乐!”那时,我认为,路边的小草,是快乐的见证;河里的小鱼,是快乐的见证;树梢的小鸟,是快乐的见证;天空的云,是快乐的见证,它们都是快乐的使者,与它们相伴,我感到一丝安逸,一阵轻松。在快乐的包围中,我的生活里没有暴风雨。  相似文献   

15.
上课铃一响,老师带着四杯“水”(表面上看不出差别),含笑走进教室。一开始,老师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猜谜游戏,像快乐大本营节目一样,先请四位‘嘉宾’上台来尝一尝老师带来的四杯‘水’,大家观察他们的表情,猜一猜他们喝到的是什么水。”同学们兴趣极高,纷纷举手愿做“嘉宾”,老师选取四位积极分子,每人发一杯“水”,示意他们喝一小口,喝后根据味道作出表情。有的学生可能故意夸张,做鬼脸。之后,同学们猜测他们喝的“水”一样吗?不一样的话,水里放了点什么呢?不一样的味道为什么表面上看起来一样呢?学生发表看法后,再让“嘉宾…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蒲松龄对小说题材的选择?有的同志认为,《促织》开头虽然点明故事发生于明宣德年间,但这是作者“托名前代”的“曲笔”,是为了“避开文网的迫害”,是一种“借古讽今”的笔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缺少依据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可不可以上出“味道”?答案是肯定的。这里所谓“味道”,其实就是审美的意味。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试着对数学课的课堂审美作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快乐,这是人人多么想得到的呀,可是有那么容易吗?人世间不能只有快乐没有悲哀,快乐是需要人们努力去争取的。我认为助人是快乐之本,也许有的人会说:“助人有什么好,自己又得不到什么,而且还要付出,值得吗?”可是,同学们,我倒想反问一下,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的,就算是一次、半次,困难总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吧?都有可能会去请教一下别人,找别人来帮忙解决。如果别人拒绝,你也会觉得很可怜吧?好像你遇到困难,朋友们就离你而去似的。所以,我希望你能去体谅一下别人,了解一下他们的处境,该帮的就去帮一下。人们都说:“助人为乐。”你们也不妨试一试什么是“助人为乐,快乐之本”。助人是快乐之本$五华县塘湖中学初三(1)班@陈艳萍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怎样才算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有的人认为“与传统对着干,对外国的东西照抄照搬,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有的人认为“打破过去的一切规章制度就是解放思想,观念更新”;也有的人认为“有利于赚钱的事就大胆地干,这就是解放思想、观念更新”,不一而  相似文献   

20.
谢小民 《亚太教育》2019,(12):170-170
“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对很多年轻的教师来讲,这句打油诗就是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其教学生涯真的是痛并快乐着。但是究竟是痛更多,还是快乐更多?相信大部分的教师会选择快乐更多。正是因此,笔者也越来越喜欢教师这份工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