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师除传授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因此教师不但要吃透教学内容,而且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包装与设计。上课好比上战场,我们的知识如炮弹,一旦打不过去,对手就会马上反攻。知识炮弹如果能成功打过去,就会取得双赢状态,教师有成就感,学生也会茁壮成长。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让高职高专学生更加投入到英语课堂当中。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政治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抽象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教材知识成为“一潭死水”,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课堂教学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将课堂生活化,才能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变得鲜活,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生产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基础教育中,教师不可能仅凭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受用终生的知识.社会对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也已经提高到了"知识--智力--能力--思维--实践--创新"的高度,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学的着眼点必须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上,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和建构适应社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反之,违背教学原则,就会降低教学质量。一、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了解实践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知识的源泉,以便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防止书本知识和实际脱离,更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德育教学,学生在对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必须遵循“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客…  相似文献   

5.
当代生产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基础教育中,教师不可能仅凭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受用终生的知识。社会对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也已经提高到了“知识——智力——能力——思维——实践——创新”的高度,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学的着眼点必须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上,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和建构适应社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更多的新知识,我们经常会觉得昨天学的知识今天就可能不够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自主探究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充实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笔者结合自己执教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切知识经验都是靠记忆来积累的,记忆对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一个语文教师若不掌握学生记忆的特点与规律,则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同样,一个学生如果不运用记忆的规律来学习语文,也就无法牢固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因此,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记忆效率是广大师生所十分关心的问题。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譬如,我们看见一篇熟悉的文章,能够立刻回忆起它的内容,就是因为过去阅读过,掌握了它。没有过去的认识和实践作基础,任何记忆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说: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就生理机制来说,记忆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和复活。当我们在学习时,神经细胞之间就会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的电、化学以至微细解剖结构上的变化。由于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变化,神经细胞上会留下“痕迹”,建立“暂时联系”,并且会把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是只被动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青年学生发展成才和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大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取得了积极效果,但还存在着诸如学生积极性不高、专业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因而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社会实践活动的更高成效。  相似文献   

10.
社会需要有知识的人,但更需要有能力的人,因此肩负着选拔人才重任的高考已由过去的重考知识转为重考能力,那么作为肩负着培养人才重任的教师,该如何发挥我们的作用呢?这是笔者时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想法和作法。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想学习总是有办法的,不想学习总是有理由的。如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他们就会克服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新,联系语境教学语法,强化学生对语法的认识.引导学生把语法知识自觉地运用于语言实践,在语法教学中就会收到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复习,不仅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把知识系统化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心理学告诉我们,大脑皮质形成的暂时联系,如果不及时加以强化,就会逐渐消失,出现遗忘;复习的重要功能就在于能使大脑皮质形成的暂时联系得到强化,它不仅可以防止遗忘,还可以恢复曾经学习过但已遗忘的东西。对复习的功能不理解因而不重视抓复习的已不多见;但深感复习课难,复习效率不高的却大有人在。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有效地组织学生复习呢?首先,要明确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复习课难上,主要是难在学生情绪不高,很被动,弄得教师常常只好唱独角戏,或干脆用做练习来代替复习。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不感到复习是一种需要,因而  相似文献   

13.
我的科学启蒙教师是刘默耕老师,刘老师是我走向自然科学殿堂的引路人。他不仅教给我们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我们当时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从小引上了正道,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自然观的基础。 小学自然课就是教学生学习科学道理,学生一旦明白了一件事的道理,就会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就会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就会不信神,不信鬼。  相似文献   

14.
服务性学习的社会实践是一条联系学生课堂知识与经济社会的桥。国内的社会实践仍处于一个创新与发展的阶段。对于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实际问题,仍需要实践主体的各方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现行教材为依据,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拓展教材内容,扩大教材纵向、横向的联系,这是小学社会教学体现时代特征的需要,是使学生获得充实而丰富的社会知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教材的编写由于受时间的制约和它具有的相对稳定性,不可能把发展变化了的事物及时地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那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而又发展变化了的事物准确恰当地讲清楚。例如在教学《众多的河湖》一课时,教师不但要依据教材让学生知道黄河、长江上已经建成了哪些水电站,正在建设哪些水电站和…  相似文献   

16.
写作课既是基础理论知识课又是一门理解实践课。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如果理论不与实际相结合,不去指导实践,那种理论就变成了空洞的死的教条。只有当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渴望理论的指导,需要理论的启迪,感到理论的饥渴时,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得愉快。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联系文学作品的实际,联系学生写作的实际,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一、理论联系作品的实际在写作教学中,单纯的写作理论是抽象的、枯燥的,而各种体裁的优秀作品却是形象的、生动的。在教学中,如把高度概括的理论与形象生动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读了新编全日制五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一、二册(试用本),觉得它体现了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的教学思想,是比较好的教科书。列宁曾经指出:“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你们不仅应当领会你们学到的知识,并且要用批判的态度来领会这些知识,使自己的头脑不被一堆无用的垃圾塞满,而能具备现代  相似文献   

18.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我们必须在重视基础的同时重构基础。因为我们对基础性的认识与实践存在着诸多的误解和片面性。总之,基础的出发点应该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应从“质”上强调基础性,不应以知识课程体系为惟一标准来禁锢学生。学科不同,基础性的侧重、特点、意义也有所不同,不应把教学的基础性模式化,割裂基础与创新的联系,过度强调“基础扎实”会抑制和排斥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近几年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不管是省重点高中还是农村高中,在文科学生的化学教学中都存在诸多问题,如:从教学思想认识来看,教师对文科学生化学教学重视不够,学生学习化学意识不浓,普遍观点是文科学生高考不考化学,只要高中会考通过就行,因此在化学学习中较少投入时间和精力;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上课通常缺少情境创设、兴趣激发,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听讲,只会接受知识结果,不能认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学生接受的知识来看,教师教授的多为书本知识,联系生产、生活、科技的不多,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就更少,有的学校甚至不做实验;  相似文献   

20.
黄茂清 《教师》2014,(16):94-94
当我们毫无保留地将我们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时候,有些学生似乎并不买账,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学生并没认真听讲。难道是学生不给老师面子?或许我们也该反思下自己的教学,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我们的讲授是否生动有趣?我们的知识讲解是否与生活联系紧密?我们的讲解是否到位,是否易于理解?多找办法,多找原因,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