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凌 《东南传播》2012,(5):128-130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发展瓶颈却不容忽视。面对诸多发展瓶颈,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的改革与发展应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相结合,发展关注公共领域的"大民生";以"社会责任"为指导原则,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引导公众价值观为任务,合乎社会和谐与道德准则;注重向新媒体拓展,特别是手机媒体和微博,构建公共互动平台。只有贯彻好这些策略,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才能走出更宽更广的路子。  相似文献   

2.
公共精神是社会成员在主观上对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规范的认可和人们在客观行动上的遵守、执行.它促进了一个社会的成熟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也是衡量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新闻评论是公共领域中公民发表意见和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是直接表达与沟通的一种重要载体.它作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要肩负起培植公共精神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如何选择新闻评论的论题出发,以<南方周末>的"方舟评论"为例,讨论新闻评论如何更有效地培植和发扬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不仅需要真实的新闻报道,更需要具有说服力的、深刻的新闻评论,新闻媒体的竞争已经从信息量的竞争转向了观点的竞争、独家评论的竞争。这就要求新闻评论要有生命和力量。好的新闻评论应该是逻辑严谨,秉持理性,对复杂事物的分析,不是简单的站队、表达个人的立场或情感,而应该具有超越自身情感、博大的公共关怀意识;能够表达独特的认知价值,拥有丰富的评论附加值。可见,要增加新闻评论的生命和力量,关键在于新闻评论的理性。这种理性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评论的选题,二是怎么说。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是近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不吝以"繁荣"、"复兴"、"热潮"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当前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状况.有学者甚至认为当下新闻评论实践的繁荣可称之为我国历史上"第三次时评热",前两次则分别由1896年上海<时务报>和20世纪40年代<大公报>"星期论文"所引发.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两大文体中,新闻报道传播信息,隐性表达态度,而新闻评论不仅直接传播意见和观点,其本身也是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有效构建青年类报纸新闻评论的议题,能更好地实现以舆论引导青年的功能。样本选择及研究方法1.样本选择《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青年话题"创办于1999年,是国内较早的评论专版,带动了"时评"这一新的评论形式的兴起与繁荣,并引领中国报纸评论从"杂文"转向"时评"。本文以2012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青年话题"所有新闻评论文章为样本,共77版,508篇。  相似文献   

6.
建立起对理性的“强烈信赖”——新闻评论批判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报纸的新闻评论渐成繁荣局面,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种健康的舆论生态在逐渐形成,越来越大的社会宽容度,为新闻评论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近年来媒体竞争的现实需求,大大拓展了新闻评论的发展空间。不少报纸纷纷设立新闻评论版,强化新闻评论,乃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信息时代人们需要新闻,但更需要对新闻的解读;信息时代的媒体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在对新闻事件、新闻题材总体把握之上的新闻解读之争。三是一大批“理性、建设性”的新闻评论,从各自的视…  相似文献   

7.
陈娟 《青年记者》2014,(33):24-25
新闻评论节目是衡量电视台实力的一块试金石,是塑造媒体形象、使媒体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法宝,新闻时评节目更是其中的"轻骑兵"。新媒体环境中,电视节目竞争压力日益增加,新闻时评节目必须正确处理和媒体、受众、政府、社会及新闻自身的关系,在价值导向上既要注重收视率,又要启发民智、构建公共话语平台;既要关注民生、解决民忧,又要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闻1+1》重视媒介的公共价值,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热点话题的节目评论都要被各大网站转载引用,作为此事件的权威意见。《新闻1+1》构建公共话语空间,传递出新闻评论节目所蕴涵的人文关怀,与倡导公共理性、传播公共精神,舆论监督、维护公共利益的作为,是传媒公共性的最大实现。  相似文献   

9.
李劭强 《新闻实践》2014,(12):89-91
与文字形式的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强调节目的效果和舆论场的营造,电视新闻评论员往往要习惯观点碰撞与语出惊人。但是,在追求个性表达与节目效果的同时,电视新闻评论员必须明确电视的媒介属性,把握公共表达的基本特征,遵循表达的规范,具备判断的意识,以对新闻作出比较准确、规范、合适的评论,并对舆论作出正确的引导。可以说,表达的规范和评论意识,是决定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谈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个性、品牌、影响力。而之前,相关论文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分析较多,多为对成功电视评论节目的个案分析;事实上,电视新闻评论员应该具备的表达基础,更值得研究和探讨,这是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功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我要在本学期开设一门新的选修课<论证与辩论分析>.作为一个在新闻学院讲授新闻评论的教师,我的这种选择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代新闻评论已经成为不同观点的人们在公共问题上相互说服的工具,因此它越来越重视论证;二是因为,由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说服活动,已经超出了新闻评论作为"文章"的静态框架,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说服手段和表达效果,这就使得一个过去一直"讲文章"的教师,出于好奇心和某种责任,不知不觉地走出自己原来的框架,开阔视野,广泛观察.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的相关理论指出,公共领域的本质就是为人们提供自由、公共的话语交流的互动平台,即公共话语空间.网络的普及为实现这种机会均等、平等参与、自由讨论"理想的话语环境"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在网络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网络新闻评论是公众充分地实现话语权的自由表达,从而营造出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公共话语空间"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充分肯定网络新闻评论构建公共领域的作用的同时,还应看到由于受网络自身特点的限制,网络新闻评论在构建公共领域方面还有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媒介技术正逐步侵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媒介内容的空间概念淡化、时间概念增强.在新闻评论表达领域,党媒的评论选题和立意开始由传统单一的"公共领域"迈向"公共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并存,同时开始规划"时间",占领用户的"睡前"时段.  相似文献   

13.
王多 《新闻实践》2009,(10):36-38
新闻评论有三"气",那就是气质、气势与气度.三"气"是就新闻评论的品性而言的.新闻评论是要有自己的品性的,就像任何文章都应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一样,见其文而知其人,望其笔而"闻"其气.一些评论文章只看正文,就知道出自哪家报纸、何人手笔.另一方面,气质、气势与气度,也决定了一篇评论文章的水平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3,(22):41-45
本文考察了国内学者对新闻评论的"文体说"、"意见说"和"信息说"三种定义方式,认为新闻评论实质上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存在,但其不同的定义方式有可能造成研究路径的差别。新闻评论研究应整合三种不同研究路径,吸收、借鉴不同研究取向的研究所得并加以深化,才能真正推动新闻评论研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汪光吉 《新闻世界》2011,(2):142-143
新闻评论是针对变动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及时或适时发表的宣传性、意见性等信息,它是公众意见的表达方式。面对社会转型期中出现的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新闻评论来实现公共精神的理性表达,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本文以《南方都市报》的社论为例,探讨新闻评论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草根新闻评论是相对于主流新闻评论和"公共知识分子"的精英新闻评论而言的,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充满着平民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草根新闻评论能在当今社会中兴起并且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的一些县市党报版面中, 新闻评论的比例还不是很高, 有的报纸好几天都见不到一篇. 这与主流媒体的地位十分不相称, 必须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介环境的变化, 它不仅改变了新闻报道,也更深刻地改变了新闻评论的发布方式、 内容等, 为意见表达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的新平台." 笔者认为, 面对网络评论的冲击, 作为传统媒体的县市党报要增强新闻评论的实效性, 以确保全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地位. 当前应该从 "加快对重大新闻的权威解读" "加深对社会热点的理性剖析" "加强对公众舆论的正确引导" 三个方面着手,不断做强做优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8.
一 和新闻报道一样,新闻评论同样记录着"正在发生的历史". 新闻评论的复兴和趋于繁荣是这个时代赋予思考者的历史酬劳.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是近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不吝以“繁荣”、“复兴”、“热潮”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当前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状况。有学者甚至认为当下新闻评论实践的繁荣可称之为我国历史上“第三次时评热”.前两次则分别由1896年上海《时务报》和20世纪40年代《大公报》“星期论文”所引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新闻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也是党报的一大优势。旗帜就是方向,党报的评论对于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具有独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