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青海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青海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是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青海还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为全人类提供了不可估量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也是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高高的山、蓝蓝的天,还有雪山、湖泊、牛羊、雄鹰、天鹅……徜徉于大美青海的山山水水,你会发现,这里随处张扬着生态文明的魅力,闪耀着绿色梦想的光环。今天,青海以自然美、生态美、发展美的秀美画卷,为大美青海乃至美丽中国熔铸了坚实的路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缘何成为青海面向未来的  相似文献   

2.
大美青海,既有"江河之源、山岳之宗"之誉,又长期给人以"面积大省、人口小省、资源富省、经济穷省"的印象。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好于全国。今日之青海,处处饱含着生机、迸发着活力、充满着希望。思路决定出路。立足资源、生态、稳定三大重要战略地位,青海干部群众近年来不断解放思想,自信开放创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三江源地区,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生态立省"战略指导下,三江源地区以绿色经济发展为主旋律。青海地处"江河源"和"气候源"的独特地带,"这里是高寒生物物种的资源库,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青海三江源地区,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生态立省"战略指导下,三江源地区停止一切矿产资源开发,取消对当地政府GDP考核,把生态保护与建设列为主要考核内容,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源动力。局部的"不经济",为的是全局的更经济。青海地处"江河源"和"气候源"的独特地理位置。这里是高寒生物物种的资源库,是全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这意味着青海肩负着一份特殊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正严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青海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主基调,以"绿色"政策为先导,"绿色"产业优先发展,"绿色"民生优先落实。青海在全国乃至世界生态地位重要、生态价值巨大,缘于此,青海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走进青海,一个个"绿镜头"让人怡心悦目:黄河源头生态绿地——千湖湿地,"黑颈鹤故乡"隆宝滩自然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白扎林场……"染绿"的季节,大美青海绿地、湖泊、林场、湿地流青溢翠……绿色,不只是色彩,更是发展的基因。转变发展方式,追求绿色增长,满腔"绿色"情怀的大美青海,依托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优势,在生态保护优先中不断淬炼,走出了一条将生态资源持续不断转化为绿色经济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的主流话题是"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生态文明"。从战略、技术、政策等层次,探讨新能源和绿色发展对经济复苏,乃至经济、社会新革命的深远意义,分析并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障碍,如何解决全球环境、能源破局之谜是当今各国首要任务所在。作为资源、新型能源产业的大省——青海,同样面临着上述课题有待一一破解。建立"从青海看世界、再从世界看青海"的互动机制,集世界之智慧,支持在青海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的西部,有一片世界上海拔最高,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叫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由青海和西藏两个省区组成,因此而得名。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有大片的无人区,寒带高原动植物丰富,也是中国最能体现高寒原始生态的地区,而且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但是受高海拔寒冷气候和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这里林草植被稀疏,加上各种人为破坏因素,生态形势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9.
<正>六十年的风雨兼程,换来高山,蓝天,绿草地,天地间大美的青海,有着一份绿色的向往——美轮美奂的草原、雪山、湖泊,牛羊、雄鹰、天鹅……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你会发现,青海随处张扬着生态文明的魅力,闪耀着绿色梦想的光环。生态文明、绿色梦想,浸融在青海的血液里,构建高原生态和谐,体现在青海的决策中、实践中。坚定不移的走生态文明之路"青海省委坚定地认为,有必要把坚持生态保护作为青海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0.
正过去一年,一场以"绿色"为主题的革新正在青海高原快速蔓延: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重点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决策、评价、管理、考核和生态补偿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启动;智慧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新能源等生态经济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大美青海"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开来。未来,青海将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生态保护和建设是青海的立省之本,而防沙治沙是青海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提升青海湖周边地区防沙治沙能力,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承担的"青海湖流域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在青海高寒沙区首次建立了"生物沙障+乔木+灌木+草本+中草药植物"综合防沙治沙试验示范区,流动、半固定沙丘区域面积缩小,固定沙地得到了快速、有...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6月20日-2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信部、科技部,共同在青海西宁举办"锂产业-新生态"国际高峰论坛。青海作为我国矿资源大省,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目前已经发现134种矿产,探明储量的有108种。其中,锂、钾、镁等11种矿产资源位列全国首位。其中,青海已确定将锂资源产业确定为5大新兴产业之一。高峰论坛共探锂生态此次"锂产业-新生态"国际高峰论坛先后进行高峰论坛和圆桌会议两部分,高峰论坛主题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锂产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经济"双轨并行",长久积累的绿色财富将逐渐变现。"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60多年来,藏区占比超过90%的青海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然而,一步跨越到现代社会,原本经济社会发育起点较低的青海至今仍为西部欠发达省份,2014年GDP在全国排名第30位。"历史开发程度低是青海经济发展最大的‘先天不足’。由高寒缺氧、气候恶劣造成的物产、商贸、人才、资金等发展‘鸿沟’又拖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经济"双规并行",长久积累的绿色财富将逐渐变现"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60多年来,藏区占比超过90%的青海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然而,一步跨越到现代社会,原本经济社会发育起点较低的青海至今仍为西部欠发达省份,2014年GDP在全国排名第30位。"历史开发程度低是青海经济发展最大的‘先天不足’。由高寒缺氧、气候恶劣造成的物产、商贸、人才、资金等发展‘鸿沟’又拖  相似文献   

15.
<正>不久前,青海可可西里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数量最多并延续了大型哺乳动物大迁徙景观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它也是青藏高原第一项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可可西里是高寒生态系统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凭借其自然原真性、地理独特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诗意奇美性、神秘未知  相似文献   

16.
<正>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恶化也不是我们的追求。在转型升级与合理增长之间,我们能否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从而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答案是肯定的。毋庸置疑,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一方面,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青海处于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雪线上升等生态问题极难修  相似文献   

17.
正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在谈及科技创新问题时,被引用最为广泛的一句话。当今,科技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明朗,已然锁定在了创新、创新、再创新。对于青海而言,我们要实现既可以保持生态协调稳定,又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繁荣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更紧密地依靠科技进步,将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如今,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新能源经济已然成为青海的重要经济特质,成为青海绿色发展和  相似文献   

18.
《青海科技》2014,(3):8-9
近年来,青海省依托产业优势,围绕青海特色产业寻求突破,重点在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新能源经济、民生经济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工作,以此推动青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科技支撑起青海的大美未来。  相似文献   

19.
在青海干旱少雨的高原戈壁上,生长着一种小小的金果子,被当地人称为"沙棘"。实际上,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性灌木,其特性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在强调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今天,对沙棘的规模化种植和生态利用,引领了一次高原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近日,笔者走进了青海乃至全国沙棘行业中的翘楚——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总经理梁伟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20.
<正>巍巍乎昆仑之巅,浩浩哉三江之源。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树立生态价值理念,自觉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