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产业的发展不仅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方向,而且是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同时城市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本文从经济水平、人口、基础设施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建立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的基础之上对安徽省的16个地级市的城市化现状做出评价分析.面对各市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从"产""城"融合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化路径做了分析研究,并对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各市旅游竞争力差异较大.文章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作为研究个案,建立了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得到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排名,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聚类法进行分类,把安徽省16个城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分为四类,并对其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算2000-2011年安徽省17个地市(包括原巢湖市)土地利用效率,按其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将这些城市分为高度有效型、中度有效型、较为有效型和低度有效型四种类型.依据耦合度理论,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处于高耦合、低协调状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知,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为改变这种现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发展经济,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以安徽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化为研究对象,采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来描述产业结构高级化状况,并通过它对安徽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市化发展联动性关系及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安徽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与城市化发展联动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结论,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两者协调等级实现了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的提升,但距离优质协调尚需要一定的缓冲期。因此,从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对推进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和两者的联动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上海市1982—2006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资源压力指数法对上海市城市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用城市化水平的3个相关因子与城市资源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82年以来上海城市化水平呈现指数推进,上海市城市化水平与资源压力指数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如何解决上海城市化推进对资源的需求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9,(3):109-113
以合肥、芜湖和淮南为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安徽省相关政府发布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构建5个层面共计28个指标。以查找统计年鉴的方式获得具体数据,并运用熵值法对这三个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做比较研究。比较结果显示:合肥的智慧城市水平目前最高,芜湖位居第二,淮南居于末位。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信息化程度对智慧城市建设最为重要,其次是创新资源,最后是教育和生态,而经济发展状况对智慧城市建设影响最小。结合以上分析概括目前安徽省及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随着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融城市林业、城市绿地、人居社区为一体的绿色社区建设是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绿色社区的概念、内涵、发展模式等相关研究已有较大发展,但相关的评价标准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相对匮乏。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绿色社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对于推动我国绿色社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表现.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由人口、经济、社会、地理空间四个方面的指标构成评价体系;运用R型因子分析法,将四川省1998~2007年19个影响城市化水平的因子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并以此为基础对四川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区因其聚集经济效益构成了生态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生态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生产要素、建设空间、基础设施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文章选择产业空间集中度指标测度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构建评价体系,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总体状况做出综合评价。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与生态城市化水平之间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本文较全面地分析安徽省城市发展现状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我省城市人口、数量、经济等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 ,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如城市化水平不高、滞后于工业化、规模结构不完整等。在此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加快我省城市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以释放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文章基于1978-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建设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建设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一个较小的负向作用,但在长期内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因此,河南省应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以提升城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深化制度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依据郑州市2002—2012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郑州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算,运用SPSS相关分析对郑州市城镇化水平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且这种相关性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相反,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的健康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各州初、中等教育经费数据表明了联邦财政在城市化早期对初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投资的支持力度,文章在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投入进行区域分析的基础上,对美国教育经费分担机制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探讨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义务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总人口、人均GDP及城镇化率等指标,运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城市化发展呈现整体不均衡格局:区域内沿海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沿海的莆田市和宁德市没有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是区域内城市化发展的凹陷城市;而区域的内陆城市尤其是江西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政府应加大对凹陷城市的扶持力度,扩大优势区域的辐射面,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陕南28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社会生活为一体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建立了陕南县域城镇化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运用spss17.0和ArcGIS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从空间尺度对陕南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南县域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发展不均一.针对研究结果,从环境优先,扶持特色城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加快陕南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有利于陕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从经济、社会、人口和土地4个方面出发,利用熵值法,构建对1990—2012年合肥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度评价体系。综合测度的分析表明合肥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与官方公布的人口城市化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合肥市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且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为主要特征。同时发现第三产业、公共交通和城市环境水平对合肥市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小。合肥市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保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城镇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是制定区域城市群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中原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通过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以此得到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最后用量化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在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区域城市化的角度对河南省提出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利用Eviews5软件,通过建立现代计量经济模型来对三峡库区各区县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库区各区县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库区各区县乃至整体城镇化水平均低于其工业化进程.因此,各区县在其城镇化进程中应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借助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最终形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