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维  褚青青 《新闻世界》2011,(9):212-213
近些年,好莱坞电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受众,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探讨了中国好莱坞影迷的收视偏好及观影动机。  相似文献   

2.
由于电影预告片在我国的兴起较晚,但发展很快,国内对电影预告片的系统性研究还比较空缺,学界、业界对电影预告片传播效果的评估指标也还未建立起统一的标准。本文通过受众心理调研,以视觉传达效果和消费者行为学等理论为依据,以近年来取得优异票房成绩的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作为研究样本,分析电影预告片里最具有商业价值的一些创作元素,并对预告片对电影营销的作用如何发挥进行研究,为我国电影预告片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及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3.
付佳 《报刊之友》2010,(11):78-79
预告片是随电影的出现应运而生,是电影以及广告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预告片不仅仅是电影的拼接、剪辑,而且它被制作团队赋予了新的使命—传播。这种传播通过视觉影像对受众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视觉传播的角度切入,对预告片的实质、受众心理、负面影响等进行分析,旨在全面系统地认识预告片。  相似文献   

4.
付佳 《今传媒》2010,(11):78-79
预告片是随电影的出现应运而生,是电影以及广告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预告片不仅仅是电影的拼接、剪辑,而且它被制作团队赋予了新的使命—传播。这种传播通过视觉影像对受众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视觉传播的角度切入,对预告片的实质、受众心理、负面影响等进行分析,旨在全面系统地认识预告片。  相似文献   

5.
吴胜彬 《新闻世界》2014,(12):157-158
近年数部国产电影取得令人瞩目的高票房,引起了业界重视。本文从受众角度出发,以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等理论解析当下受众的观影心理,进而讨论受众和媒介的相互作用,并为国产电影未来的发展寻求道路。电影只有在满足观众需求的情况下提高自身质量,才能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6.
家庭伦理剧自搬上电视荧屏以来,收视火爆,深受观众喜爱。在以"使用与满足论"为理论基础之上,作者尝试分析年轻观众收看家庭伦理剧的动机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分析显示,年轻受众收看家庭伦理剧往往出于"情感期望"、"信息获取"和"生活消遣"三个动机。因此,研究意义主要在于,跳出影视节目制作的框架,从受众的角度来研究家庭伦理剧与受众的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期望理论"与"使用与满足理论"相结合,旨在探讨年轻一代收看手机视频的原因,以及看过之后的"获得之满足"。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访问了230名大学生。研究发现,就大学生而言,受众的期望价值是预测手机视频收视行为的有力变项,而收视行为则对"获得之满足"具有显著预测力,同时,期望价值也对"获得之满足"具有部分预测力。本研究的结论完善了原有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操作化定义,探讨了影响新媒介使用行为的多重因素,并针对受众的"获得之满足"及其与期望价值、使用行为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了"期望落差"在新媒介效果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昆  周迪 《报刊之友》2013,(9):89-90
《中国好声音》自2012年7月份在浙江卫视开播的第二期开始就稳坐全国收视排行的第一位,赢得了收视率和人气上的双丰收。本文从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环境监测四个基本收视需求出发对中国电视观众对《中国好声音》的收视心理以及《中国好声音》节目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论"为基础,试图描述与解释我国中部农村受众电视收看的动机及其潜在机制.湖北省10县市乡村554位受访者组成的便利样本完成了有效问卷.分析显示农村受众的收看电视往往出于"信息认知"、"社会整合"、"伴随需求"和"情感娱乐"四种动机.由"信息认知"、"伴随需求"和"情感娱乐"动机可预测乡村受众的仪式性收视,由"信息认知"和"社会整合"动机可预测其工具性收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使用与满足论"提供了经验支持.本研究的理论意义还在于,为突破既有的大陆乡村传播研究的"发展"和"现代化"主导思考框架、及从更为系统和最本质的意义上理解乡村大众传播做出了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在对传统的受众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着重对"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聊天模式中的适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末,国产喜剧片《泰囧》以12亿的票房创造了华语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后现代消费时代电影受众的心理和需求,阐述使用与满足理论在该电影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张敏 《东南传播》2015,(8):96-97
微博的出现对于当今时代来说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和挑战。作为新兴媒介,微博满足了大众传播讯息、获取讯息、表达自我和获取娱乐的使用需求,但微博也存在着大量虚假讯息等缺点。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从微博满足受众需求、受众需求的局限性、受众需求的策略三个方面对当前微博热现象进行了探究,指出微博科学发展的策略与健康传播的渠道。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传奇》是一部以反映新疆民族团结与发展进步为主题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后,人气一路飙升,并以全国收视第一的骄人成绩圆满收官,在全国电视观众中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新疆文化研讨热潮.本文基于视觉传播研究视角,通过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深入剖析该剧的受众心理.通过受众心理分析,指出该剧的成功之处,以期为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剧制播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而受众的需求大致分为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四种。本文通过当下比较受欢迎的《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非你莫属》等真人秀节目,从节目和受众两个角度来双向分析这些节目是如何满足受众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张晓冰 《新闻界》2009,(1):40-41,48
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审视校报,解读受众对校报使用与满足的现状,提出校报变革几大法则.  相似文献   

16.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与满足”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研究从考察受众对不同媒介的使用开始,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加以解释。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为“使用与满足”理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受众观,“使用与满足”理论依然有许多缺陷。麦考姆斯和韦弗曾提出,将议程设置和使用与满足学说协同起来,构建一种综合了受众中心和媒介中心的新取向。本文认为这才是比较全面、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使得受众更倾向于通过更短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实质内容。对于电影艺术也是一样,一些受众不再满足于仅仅观看电影,他们可以对电影艺术进行属于自己的二次创作,解读、分析,抑或是恶搞,并在自媒体平台上与大家分享交流,因此电影解说短视频应运而生。这样的视频媒体形式,也满足了新媒体时代的电影受众对于短时间获取电影信息的需求。因此,本文选取了如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视频自媒体平台——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通过研究该网站上电影解说短视频,从受众使用与满足的角度出发,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探讨受众对电影解说短视频如此欢迎的需求成因。  相似文献   

18.
从明星真人秀节目看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超  于璐 《新闻世界》2014,(7):102-103
在如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风行,电视娱乐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发现一个节目类型就一拥而上,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娱乐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有一批节目还是取得了收视奇迹,如《爸爸去哪儿了》、《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等,以上这一类节目都主打"明星牌",是明星真人秀。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19.
郭喻楠  田宇 《兰台世界》2016,(13):22-24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该理论以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它强调对受众的研究。在档案利用服务方面,引入"使用与满足"理论,有利于档案部门从档案用户的角度审视档案利用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而优化档案利用服务。通过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内涵揭示和特点分析,并结合档案用户的利用心理、利用行为,探索档案利用服务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唐浙 《新闻前哨》2022,(4):60-61
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和平精英的部分受众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青年玩家使用该手游的需求动机,探析青年人对"和平精英"的使用与满足过程,认为"和平精英"手游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心理释放、成就激励、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