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与高校后勤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据估计,高校后勤原事业编制身份人员大约有近20万人、非事业编制人员(包括农民工)大约50万人,对于这70万后勤职工的管理,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攻坚战阶段,<劳动合同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
后勤社会化改革10多年来,从管理者到经营服务者的转变、用工成本上涨、后勤队伍建设后继无人等问题在后勤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优化高校后勤人事管理,从深化改革中找到前行的动力,已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 一、高校后勤队伍的现状 (一)结构不合理,素质亟待提高 从聘用方式来说,后勤员工基本上可分为事业编制和非事业编制.  相似文献   

3.
按照国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全国大多数院校完成了把后勤从学校事业编制中规范剥离工作 ,三年实现社会化的改革目标将于年底成为现实。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后勤实体还没有显示出蓬勃活力 ,还存在极大的不足。后勤实体缺乏活力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后勤员工对内外环境和学校的政策规定、特别是对人事、分配制度以及待遇、奖惩等的公平感如何 ,直接影响到其积极性的发挥 ,已成为能否增强后勤实体的凝聚力 ,焕发实体活力 ,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怎样才能实现职工公平感 ,以焕发后勤实体活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高校用工制度更加灵活多样,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非事业编制职工(又称外聘员工、合同工、非在编人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非事业编制职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引导非事业编制人员加入工会,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新形势对工会的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新任务.  相似文献   

5.
如何稳定高校后勤职工中的非事业编制职工,除了提高相应的经济待遇外(这是有限的),必须充分认识非事业编制职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6.
高校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后勤职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压力。本文从后勤职工心理应激反应的类型出发,分析了心理应激对后勤职工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心理应激管理的五大途径。  相似文献   

7.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机构和实质性改革两个阶段,带来六个变化:后勤职工转变观念,服务开始规范;后勤服务平等竞争,有序经营;后勤管理模式变行政约束为合同约束;后勤集团担当主力军角色,实力型社会力量推进后勤服务;部分水电实现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大包干;保障能力极大提高。后勤改革应解决好五对关系:服务与经济核算;老职工与新队伍;校内发展和校外外延;严格监督与充分扶持;党的领导作用与企业化运行。后勤改革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系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各项科研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后勤职工队伍中,合同制工人比重增大,北京大学供暖中心共有正式编制职工75人,流动编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壮大,各大高校适时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并积极付诸实践。多数高校都建立了由众多职能子公司构成的后勤集团、后勤服务总公司之类的组织,与新组建的后勤行政管理部门是平级对等的甲乙方关系,后勤服务打破了行政指令一统天下的局面;采用企业编制,推行干部聘用制、员工劳动合同制,废除了僵化的用人机制;报酬与工作业绩挂钩,建立了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后勤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清产核资,注重成本计算,实行公司财务制度等。但高校的服务性质、“产品”性质、目标非营利性、利润非分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加强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增强后勤改革力度、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益的保证,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健康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支撑与保障.做好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对于高校安全稳定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的队伍结构、用工机制等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后勤编外用工的现状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事业编制日趋紧张,高校对后勤在编职工普遍采取自然减员的态度,编外用工队伍则日益壮大,已成为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加强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增强后勤改革力度、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益的保证,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健康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一、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后勤管理带来的思考 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后勤事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值得深思和解决。后勤管理体制采用甲方、乙方模式,实行社会托管。两者之间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发生混淆,影响后勤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有些事情,甲方(校方)要管但管不到位,缺乏自主权,因日常经费、人员等由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矿业大学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最近采取了重大举措,主要内容为:1.对原后勤部门进行规范剥离。具体内容:1.1 在管理体制上,撤销后勤处,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服务集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同时成立代表学校对后勤进行管理的行政机构—房地产与后勤管理处。1.2 在人事制度上,将原属学校事业编制的后勤人员成建制地从学校事业编制中剥离出来,变为企业编制。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原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案例: 某大学后勤所属A企业是高校后勤改革的产物,成立于1995年,学校为了优化组合,减轻学校财政负担,由原来各个后勤实体中几个经营性单位合并组建成企业,因此高校后勤企业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事业编制职工大部分是从各单位“分流”出来的人员;公司中有一部分是农转工,都是由于学校征地按照国家政策安排进来的;有一部分是大集体,是街道划归到后勤企业的;企业编制员工一部分是招聘的技术人员,一部分是退休接班的工人。企业人员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党组织与高校后勤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后勤从业人员的更新换代,现有的后勤服务人员逐渐以非事业编制的人员为主,原有的纯粹事业单位性质的后勤正向企业性质的后勤转变。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服务于师生员工的定位,决定了大学的后勤与社会上的企业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为更好地实现大学后勤的服务宗旨,建设符合时代特点、符合高校实际的后勤文化必不可少,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用邓小平理论引导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建立积极心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当前加强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1.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职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深化后勤改革,发展后勤事业的理论基础。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这一理论,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与计划的理论为依据,联系后勤实际,使职工明确后勤改革方向,从根本上转变3个观念,即:改变后勤服务“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的传统观念,树立后勤服务商品化、产业化的新观念;改变计划经济的单一行政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 ,应该十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待高校后勤改革这一新问题 ,人们对其认知、感悟程度是影响后勤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由于后勤服务涉及到办学群体的各层面 ,故对后勤改革的思想认识的转变并非单指哪一部分人 ,而是涉及学校领导层、后勤职工、后勤服务对象等诸方面的问题。一、领导班子认识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1.重要性认识学校领导不仅应认识到现行后勤管理体制是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 ,还应该认识到后勤改革应当是而且必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改革需要学校花费很大的精力和一定的物力去进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各高校职工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事业编制职工(以下简称"在编职工")已无法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教科文卫体系统,非事业编制职工(以下简称"非编职工")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据调查,目前北京高校非编职工已占在  相似文献   

20.
一、高校后勤员工的素质现状 高校后勤员工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分为事业编制员工(即正式工)和非事业编制员工(临时工和合同工)组成,由于历史原因,工作在后勤集团正式工,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管理创新能力不强,大量"老人员"陆续到了退休年龄。为维持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非事业编制员工所占后勤比重正在逐步增大,承担着后勤越来越多的主体工作,由于非事业员工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层次较低,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所占比例比较低,职业技能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少之又少,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