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大庆石油企业文化的灵魂。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精神文化成果,它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在新的石油企业文化实践中完善自己,才能适应石油企业和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变化。通过对"大庆精神"创新与发展的研究,构建以"大庆精神"为核心的大庆石油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
石油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成熟的社会条件。它体现着历代爱国志士和石油职工致力于发展我国石油工业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环境的稳定、生产力的解放,保障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石油精神在石油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上孕育成长,在大庆油田的快速开发建设中形成。  相似文献   

3.
石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用石油精神铸魂,大庆精神立校,铁人精神育人,用石油传统和石油文化塑造新一代石油工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抓好班组思想道德建设和班风、班貌建设 一是做好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主人翁精神及职业道德教育等一直是动员和鼓舞石油职工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石油企业进步的巨大力量,是全体职工共同的精神支柱。可以开办“班组论坛”,大讲理想信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任务以及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引导班组员工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5.
肖诚袁成 《大学教育》2023,(10):125-127
石油精神是石油高校的灵魂,后勤服务育人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两者有机融合对做好石油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行为管理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先对“石油精神”在新时代石油高校中的内涵与价值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后勤育人阵地、发挥后勤育人功能方面分析石油精神融入后勤服务育人的必要性。通过调研,从后勤工作、大学生、校园环境等角度归纳总结了石油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后勤育人面临的问题,并结合西南石油大学的管理经验,从后勤员工自身引领、开展实践教育及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探讨了石油精神有效融入石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创新路径,为石油类高校开展后勤服务育人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发源于西方的契约精神它蕴涵着民主法制、自由平等、权利义务对等、诚信履约等精神.从当代中国现实来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契约精神的构建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契约精神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7.
回首石油高等教育60年的发展历程,石油精神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滋养已经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新时期,石油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社会转型期把握方向、凝聚力量,凸显石油精神主导的校园特色文化,重塑大学精神,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8.
姜皎梅 《成才之路》2010,(33):86-8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凝聚一体的精神动力,是中国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中华儿女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然而。爱国主义精神不是自发形成和传承的,它需要弘扬、培养,尤其是在外来文化广泛传入、猛烈冲击的今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它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理性精神是市场经济运动的反映,它能动地作用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理性精神不仅包括一般市场经济的道德原则,而且蕴含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承诺和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精神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它不仅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之源泉,同样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需要的宝贵资源。对于其所包含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集体主义原则为核心的奉献精神、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我们应该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激励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石油高等教育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独树一帜,开启了校园特色文化发展新模式。各高等石油院校秉承石油精神,始终把物质精神、教育制度、思想意识、培养模式等纳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中,重点部署人文素养、校园风貌建设,突出石油教育在新时期加强对外交流、融合实践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内涵上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的东西,是临沂文化的内核;从外延上说.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主体和灵魂。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的优势,它是由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的.贯穿于临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历史流变过程中。沂蒙精神是推动临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越来越在深层次上揭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具有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的,它既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决定,也是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15.
大庆精神是在新中国石油工业开发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理想信念、炽热情感、顽强意志和价值追求的高度凝结和集中表达,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勇于创业创新精神的统一和彰显。在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典型引领、注重学校教育、加大科学研究,能够行之有效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精神是在历史发展合乎规律性与目的性的基础上,以文明的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追求。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精神既体现了文明的全面进步,又留下了重要的教训,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精神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灵魂,它是民族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论五四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深刻反思在八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深刻认识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五四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就五四精神的形成、五四精神的内涵、弘扬五四精神的意义谈点初步的认识。一、五四精神的形成任何一种革命精神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都要具备一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五四精神就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1.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为五四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近代中国社会自鸦片战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相似文献   

19.
周琦 《继续教育研究》2011,(10):148-150
志愿精神是为了公益的或利他的目的而自愿且不为报酬的一种态度或观念,它和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相同之处。墨子的"兼爱"是指利他、互爱互利的一种思想。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平等互爱、无私利他、不求回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义利观、实践与本质上。志愿精神和墨子"兼爱"思想的对比研究对于我们深化志愿精神的认识,挖掘志愿精神的传统文化资源,对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本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存在于社会文化中。它是社会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也是社会文化的强军劲旅。在社会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 ,主要是指由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们共同构建表征的行为方式、活动内容、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文化从本质上说 ,既表现为特定的行为方式和模式 ,又表现为某种观念和追求。而在这行为模式和观念追求中 ,总表现着某种精神理念 ,因而 ,由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们共同建构的校园文化 ,也必然体现着某种精神理念 ,这就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不同大学的校园文化可能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