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核心期刊简介”中对每一种核心期刊的介绍最好再标明它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这样能突出刊物的学科优势及专栏特色,使读者查阅时更加直接明了,以满足不同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因有的读者不仅需知道某学科有哪些刊物为核心期刊,或许还需逆向地知道这一刊物是哪个(些)学科的核心期刊。尤其是有的期刊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而是好几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要想具体了解这种情况就不太方便。这一点尽管在书末的“刊名索引”中能通过星号“*”的有无和多少体现出来,但仍要通过页码再分别到前面查“核心期刊表”才可…  相似文献   

2.
“新闻核心期刊”的由来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新闻核心期刊?编辑同志:《新闻战线》杂志的《服务热线》栏目,从今年第3期开办以来,服务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我期期必看。我有个问题,想请你们解答一下,我常看到一些杂志封面上标有“中文核心期刊”和“新闻核心期刊”等字样,这两者是如何划分的?湖北读者刘玲《新闻战线》编辑部的同志要我就“新闻核心期刊”这一话题,回答一下读者关心的问题,我作为“新闻核心期刊”的“鉴定专家”成员,有责任、有义务来满足读者的要求。为此,现将有关问题回答如下:“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试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缪家鼎(浙江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一本当代的大型中文期刊工具书,是一项开创性的成果,是一次参与人员多,涉及全面学科核心期刊评价的重大实践。它的出版得到了图书情报界、科技界和教育界的称赞和好评。至今已有多篇论文对它...  相似文献   

4.
核心期刊幼稚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期刊真的像它的信奉者说的那样神乎其神吗? 核心期刊本身是否具有权威性就存在疑问,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科研管理部门对核心期刊的误用,只认杂志不认文章,这一误用的主要责任在管理部门,但一些期刊情报界人士也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5.
试论学科核心期刊与馆藏核心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学科核心期刊与馆藏核心期刊赵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核心期刊为近几年图书馆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发表有关核心刊的论文约210篇,大多侧重于学科核心刊的研究。一些馆在制定本馆核心刊时,常误用学科核心刊为本馆核心刊。如此“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市场逐步形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期刊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创出自己的品牌。当然,品牌一经创出,还必须精心经营,并充分利用品牌资源延伸品牌价值,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有效发挥品牌的市场“通行证”作用,实现编辑效益的最大化。找准定位,打造品牌期刊是连续出版物,它借助于连续出版,锁定了一个特定的读者群。这就为期刊品牌的形成和稳定提供了前提。期刊要创出品牌,首先必须找准定位。这里说的定位包括读者定位与内容定位两个方面。所谓读者定位是指刊物要办给什么样的人看,即刊物想锁住一个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7.
倪玉 《军事记者》2003,(4):63-63
“千言决不重说,千篇决不一律”,这是一位普通记者成才后谈的体会。品味着这铿锵有力的言语,笔者在情不自禁为这“两不”叫好的同时,也想问问我们身边的作者:“两不”你敢吗?  相似文献   

8.
在图书馆的学术研究中,关于核心期刊的研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仍然是研究的热点。从1973年第4期《国外书讯》中刊登“国外化学类核心期刊”始,至今图书情报期刊中已经发表了322篇关于核心期刊的研究文章。其中研究的内容有:关于核心期刊定义的文章有8篇;关于核心期刊研究的意义的文章有13篇;关于核心期刊标定理论方法的文章有35篇;关于核心期刊标定结果的文章有266篇。这些文章不仅从理论方法上进行了研究,而且也有关于定义、意义等概念上进行研究的,特别是大量的实际标定的研究成果,为期刊的研究及实际工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  相似文献   

9.
应中国电影家协会的邀请,被誉为“一朵影坛奇葩”的李丽华,最近从美国回国探亲访友。五月八日中国新闻社发了一篇通讯:《李丽华在北京》。五月十一日北京晚报头版登了一篇通讯:《访著名演员李丽华》。这两篇通讯都是反映从美国远道回来的李丽华,在北京受到邓颖超副委员长亲切接见和她探亲访友的盛况,以及李丽华在访问中目睹祖国电影事业蒸蒸日上的兴奋心情。文章生动朴实,亲切感人。这里不准备说这两篇通讯的优点,而想说一点问题。李丽华是解放前的老电影演员,正如北京  相似文献   

10.
《名人传记》的栏目策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我们从建筑学的角度把一本期刊视为一座建筑的话,那么期刊的栏目就是支撑这座建筑的基本框架,而每部分框架则由一篇篇扎实耐看的文章搭建起来.所以说,一本高质量的期刊必有几个特色栏目支撑,栏目策划得成功与否是期刊成败与否的关键.在《名人传记》的办刊实践中,我们深感栏目策划是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本期刊基本面貌和品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郝雨 《今传媒》2006,(10X):28-29
在收到钱荣贵先生的《“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一书时,我正好遇到两件与期刊有关的麻烦事。一件是我的一位今年毕业的研究生,所有学习指标都在良好以上,毕业论更是取得了盲评85分以上的好成绩,并在答辩中得到专家一致好评,三年学习期间在各大专业期刊发表论七八篇,曾几次获得一级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称号,因此还被综合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但是,最后办理毕业手续的时候他却被卡住,  相似文献   

12.
解读《读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录研究一些名书名刊的编辑过程.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本刊自创办以来,一直希望在这方面有所贡献.本期选发的这组研究《读者》的文章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首篇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的《期刊中国》一书,原为书的开篇一节。该文不仅对《读者》的分析全面深刻,而且文字简练流畅。我们选发时加了题目并作了一些删节,意在推出此文的同时,向读者力荐此书我们认为了解中国期刊业的内幕、前景、困惑诸多方面,当有助于在谈论“期刊中国”的同时.去建设期刊大国其他两篇文章.均出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之手。文中的看法虽不能说有多么成熟.但都经过了作者深入的思考.或许还能带给我们些许新鲜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
说马祖虎忙,他真够忙的。他的本职工作是电影队队长兼放映员,还兼任放像员、广播员、俱乐部管理员同时也还是个业余报道员。在他的“档案袋”里,因为搞新闻,竟有6张三等功卡片。打开他那一本本精致的剪贴本,简直使人难以相信,他先后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大大小小的各类稿件有1200多篇。马祖虎处处留心,多思善想。那次,他到合肥市拿影片,发现不少个体商店既收购又销售旧家用电器,马祖虎一想,便动笔向几家报社投稿。没想到,两个星期后,《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市场随笔》栏目刊用了这篇《收售旧家用电器好!》的文章。这是他的处女…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5,(6)
采写党政要员视察新闻贵在返璞归真卜友读了《统计与社会》期刊1995年第5期特讯《我最担心的是统计数字——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视察省统计局》,笔者不由得生出一些感慨,憋在肚里许久,很想一吐为快。《统计与社会》期刊社记者杨文法、张晓光写的这篇稿子可以...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6,(2)
期刊、书籍和食品──访美散记文/@@秦生贤从家里走的时候,女儿叮咛我说,给她带些英文版的书籍和期刊回来,她想练习练习英文翻译。如今这个时代,孩子的叮咛就是圣旨,特别是学习方面的事,大人一点怠慢不得。一踏上美国的国土,我就留神这件事。田于在语言和文字上...  相似文献   

16.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7,(13):30-30
曾经帮《青年记者》向一个学者约一篇稿子,没想到他却“迂”得让人吃悚竟然以刊物不是“核心期刊”回绝了。这一方面说明他“核心”崇拜的毒中得很深,另一方面也在于他对“青记”的不了解。其实,《青年记者》在我周围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的朋友和师长们眼里,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编辑部的同志要我就“新闻核心期刊”这一话题,回答一下读者关心的问题,我作为“新闻核心期刊”的“鉴定专家”成员,有责任、有义务来满足读者的要求。为此,现将有关问题回答如下: “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评选的,每4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评选“中文核心期刊”的目的在于供文摘刊物选择文献源、图书馆选购期刊和为读者导读、教师和研究生查找资料及选择读物、科研…  相似文献   

18.
作者魏巍在总结他写的通讯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一篇短东西,能把一个意思说透,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动起笔来,又总爱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又想告诉人家那个。结果呢,问题提得不尖锐,不明确,更别说深入的解决问题。因为哪个意思也没有说透,怎能给人家以深刻的印象呢。我写这篇东西之初,原也想说好几个意思,最后没有那样做。”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魏巍在总结他写的通讯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一篇短东西,能把一个意思说透,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动起笔来,又总爱面面俱到,想告诉人家这个,又想告诉人家那个。结果呢,问题提得不尖锐,不明确,更别说深入地解决问题。因为哪个意思也没有说清楚,怎能给人家以深刻的印象呢?我写这篇东西之初,原也想说好几个意思,最后没有那样做。”  相似文献   

20.
《英雄携手飞天——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记》这篇1700多字的现场特写,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篇稿件从采访到写稿,用了不到3小时,但台前幕后值得一说的东西却有很多,也给我和我的同事们带来不少启发。在此,我想着重谈谈“四个妥善处理”,希望对于同行们写好重大事件现场特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