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我国信息市场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我国信息市场的发展对策刘丹(中山大深究信息管理系)当人们意识到信息可以作为资源,做为商品用来开发和交换的时候,信息市场伴随着商品市场的成熟而开始形成。信息市场是作为知识形态独立存在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传递交流形成的一种特殊流动方式,也是信息商品买卖...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息市场的培育王国强,杨素萍(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河南省图书馆)信息市场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以一定的条件和方式进行信息交换的场所;是信息商品从生产到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整个流通过程和流通领域,是信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作为信息产业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3.
信息市场中的商品营销策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市场中的商品营销策略刍议张文德(福州大学图书馆)一、信息市场的状况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所谓信息市场,从狭义上讲是商品在一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信息交换的场所,从广义上讲信息市场是产品和劳务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  相似文献   

4.
市场指商品流通领域。如果没有市场,商品的交换与流通就无法实现。因此,做为商品的期刊信息资源,也应有自己的市场——期刊信息资源市场。在这个市场中,高校馆可充分利用自己拥有期刊信息资源的优势,由期刊信息咨询人员按照本校的专业和馆藏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社会用户急需的信息产品,广泛地直接地接触社会。这样,一方面能把社会需求的信息反馈到教学和科研中来;另一方面能直接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上海档案工作》2009,(8):31-32
《档案学通讯》网络版刊载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03级博士生宣小红的文章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增长最活跃、最重要的要素。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成为商品.形成信息资源市场.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信息资源市场是信息资源商品及服务交换关系的总和。信息资源市场是由一定的主体客体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相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信息与能源、交通,是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产业,是人类共同享有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存储和交换,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决定性因素,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当人们意识到信息可以作为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从而用来开发和交换的时候,信息市场的建立,也就随之成为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7.
技术市场在我国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它的特征是:技术作为商品同一切实物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技术有巨大的使用价值,一经物化到生产过程中去,即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成果凝结着科技人员的智力劳动,即活劳动,也凝结着投入的科研材料、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的物化劳动。技术商品的这种属性,决定了它可以进行有偿交换、有偿使用。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经济情报服务商品化问题的思考●江力(大连市图书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情报作为一种资源并可以做为商品来开发和进行市场交换这一点早已被人们所共识。以经济情报和各种信息服务为主要生产对象的各类专业公司的相继出现和空前发展,不仅直接创造了情报信息...  相似文献   

9.
三、信息市场研究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是任何经济制度或经济发展模式都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信息市场是实现信息产品从生产者(信源方)向消费者(信宿方)流通转移的场所、渠道和交换关系的总和,通过信息市场这个窗口,可以客观地反映出社会各界的信息供求状况,检验出信息商品的质量,测定出信息消费的强度及经济承受能力。简言之,你要想了解整个社会的发展,最好是首先漫步信息市场。为此,研究信息市场是扶植信息产业,促进信息商品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必要前提。1.信息市场的性质从哲学上看,客观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铸成的统一体。但是,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过渡状态的中介,中介是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的桥梁,中介状态的东西,既非纯粹的物  相似文献   

10.
走向市场经济的思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苗润生科技图书出版业,是科技图书商品的生产者。图书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面对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科技图书出版业必须重视国内市场研究。加强国际市场开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我国现行出版...  相似文献   

11.
信息市场是信息交换的场所和信息交换关系的总和.其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市场的发展阶段,提出了目前我国信息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我国信息市场的发展与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息商品的价格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出发,结合我国信息商品价格发展及其研究的现状,从信息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价格构成因素、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以及信息商品价格理论模型的建立原则等几个方面对信息商品的价格进行综合探讨,旨在找出信息商品的市场定价的内部规律,并为信息市场中信息商品交易的价格寻求一个理论依据,从而促进信息商品价格机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科技档案信息商品化 档案的商品性问题经过档案学界激烈的争论,目前已基本形成共识,即档案不是商品,但档案信息可以商品化成为商品.因而"档案商品化"实是"档案信息商品化",因为在"档案商品化"的过程中,并不是档案自身进入交换市场,而是档案所含的信息."档案不是商品,不能进入市场交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是商品,档案作为信息和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它的某些复制品和依据档案而加工形成的信息、技术成果等,则是可以进入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进行转让的."[1]"转让、出售的是部分档案信息(例如,转让档案信息的复印件、缩微件、光盘记录件),而不是档案(包括档案信息的原始载体)本身.  相似文献   

14.
档案信息与市场功能刘凤坤进入市场的档案信息必须遵循市场的规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应注重研究市场的功能与档案信息的关系。那么,市场都有哪些功能呢?档案信息进入市场又与它们有着怎样的关系呢?1.市场的交换功能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所以交换功能是市场最...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在这种社会里,物质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压抑着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本应是体现生命个体价值的人已经被物化了:精神物化为物质,目标外化为手段。这实际上是一幅可怕的图景,但是人们本能地在抗拒着被物化的趋势。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人不断被物化,而且物化程度越来越深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类不断追求精神升华的过程,这个精神升华的过程,依赖着文化的推动。但本应是精神产品的文化也被物质化了。首先是文化本身成为一种商品,书籍、电子出版物、大众传媒便是这种文化商品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正在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地方党报作为特殊的商品也不例外。报纸也是商品,这种观念越来越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所接受。报纸也要受市场经济规律制约,这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报纸要通过发行征订、通过货币交换到达读者手中,满足人们对各种信息以及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报纸这个特殊的商品也不能不受一般商品在市场交换过程中的普遍规律的制约。而在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传媒市场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闻传媒市场现状和趋势谢金文一、新闻传媒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闻传媒市场是指新闻传媒商品的流通领域和交换关系。改革开放以后,新闻传媒市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公开发行的报纸从1978年到1987年初,由186种增至1761种,8年余增至近10倍;从19...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面临着建设发育健全的新闻市场的紧迫任务。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建立对新闻商品性的共识并按其特点运作,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一系列新闻观点的更新和新闻管理体制的改换。新闻是不是一种商品?根据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对这个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应该是没有困难的。因为,新闻作为一种商品,它具有一般商品共有特点。第一,新闻能够满足人们特定的需求,它具有使用价值。马克思说,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新闻就是依据自己的独有的信息与舆论特质,满足人们和社会对于新闻市场与意见市场需要的“一个外界对象”。第二,新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它具有交换价值。马克思指出,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为自己消费,不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为他人生产但不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全国40余万新闻工作者日夜忙碌,都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第三,商品交换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商品生产是  相似文献   

19.
龙鹙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10):17-20,52
通过对信息商品的再认识,全面分析信息成为商品的条件,并阐述信息商品在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殊的经济特性。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中,报纸是商品即用于交换的产品。现代报业以采集和传播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为手段,吸引受众,获得社会声誉,形成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并以此为基础,生产出报业的另一产品——广告服务的使用价值。它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具有一般商品的基本属性。同时,报纸又具有宣传品的属性,而宣传品的生产和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