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临"和"面对"在现代汉语中常常被当作近义词使用。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意义相近,甚至在有些语境下两个词都可使用。这就容易造成混淆,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要想正确运用更加困难。本文尝试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把"面对"和"面临"分别放在十种句式中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以便人们正确使用这组词语,同时也可减轻外国留学生学习这两个词语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练习中,常常会出现"文句中某词语能否删掉?"、"某两个词语能否调换位置?"等的问题。其目的是考查同学们对语句的理解,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述的能力等。下面针对这两类题的解答方法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词汇常常是最活跃的部分,同一个词语,往往古今用法有别。称谓语作为言语交际使用过程中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它的变化更是变幻莫测。本文就对称谓语"同志"的语义演变进行古今的梳理,并对演变的原因作出简要的阐释,使人们对"同志"一词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说"吧"道"坊"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反映这些变化的语言也是日新月异,一些词语消亡或潜隐的同时,一批批新词新语应运而生,也有一部分旧词被赋予新意.作为"地方""处所"意的"吧"和"坊"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伴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吧"和"坊"相继走俏.打开电脑,名目繁多的"吧"和"坊"让人眼花缭乱,甚至还在恣意泛滥."吧"和"坊"几乎成了地方的代名词.本文试图从词语演变角度对这两个词语进行简单剖析,以期能对人们的使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抱歉"道歉"和"对不起"都表示心中不安,怀有歉意的意思。留学生常常分辨不清它们各自适用的场合和使用方法,因而往往会混用这三个词语。文章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分析它们在语体选择和语义表达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并探讨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6.
人类常用"雨"的基本概念去认知其他概念。汉语里"雨"常和其它的气象概念组合成新的词语,以表达更多的隐喻意象。这类合成词中以"云雨"、"风雨"、"雨露"最为典型。这三个词语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认知角度出发,在与西方文化比较的基础上,对这三个词语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窦瑞金 《现代语文》2006,(8):37-38,58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牛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密切的关系使得人类对牛产生喜爱、恐惧、崇拜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助牛来寄托和表达感情,所以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关于牛的词语.这些词语反映了两种文化各自的发展变化,以及这两种语言之间深层的文化差异.研究这些词语,对于进一步认识汉语英语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对于进一步思考某些语言学问题,都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理解、积累、运用这三个维度。如何更恰当地进行词语教学,可以从构建词语积累的"场";创设词语感悟的"境";把握词语理解的"形";延伸词语内化的"根"这几个方面入手,从而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最近,义务教育"减负万里行"活动,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又一个话题。"减负"这个专业词语,显然早已不再"专业"。你在街上随便找个人问问,大概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但是,多年"减负",多次"减负",究竟这"负"减得如何?谁都心里有数儿。尤其是各路阻力的"麻烦",让人日渐"麻木";似乎"无解"的问题,让人更加"无奈"……即便  相似文献   

10.
"我所喜欢的几个词",是指一个人的说话或写作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你注意过吗?有人常常使用"拼搏"这个词,那是他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自己精神诉求的一种宣告。有人在一段时间里频频使用"克制""忍耐"等词语,恐怕是他在经历激烈的精神冲击之后对自己、对旁人的告诫。也许有意识地常用某些词语,表现出某人在某个阶段的心理倾向:他在追求什么,他想规避什么。而有些人的话语中不时出现某些词语,往往是不自党的。比如.有的人说话反复使用"然后",然而他的话语中并没有承接关系的意思,这又是为什么?一个人在表达中使用这样那样的词语,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他本人可能知道,也可能没有感觉到。但这里面总会有道理。你也许不知道自己最"喜欢"用的词语是什么或者有哪些,那么请别人帮忙找一找吧。这是一个寻常的作文题,你可尽情地写出你的所思和所想。这也是一个探究课题,要考考你对语言运用的敏感性和透过词语窥探心思的观察力。——出题者语  相似文献   

11.
张超 《语文知识》2013,(2):38-41
汉语学界常常将"后缀"与"词尾"等同,其实,两个概念应当区别开来。后缀是词缀按照位置分出的一个次类。词尾则是句子中附着于词语后面的词外附加成分,与之相对的是句子中附着于词语前头的词外附加成分——词头。  相似文献   

12.
张弓先生提出"寻常词语艺术化",并把它纳入到现代汉语修辞学的研究范围,是很有见地的.目前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对此人们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它,本文拟从寻常词语艺术化的界定、范围及其与语体、信息论的关系问题等几个角度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自经典物理学产生以来,关于社会动力学的讨论,经久不袭.围绕"人类活动"和"动力学过程"这两个基本特征,本文首次对人类与社会动力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并按照动力学范畴确立了人类社会动力学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统一框架,并探讨了统一的依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的代表作品,书中充满了他惯有的冷嘲式笔调。然而这冷嘲背后并不是否定一切的道德相对主义,却是一种对人类存在的沉重思考。笔者以爱情为切入点,展示了昆德拉在"非如此不可"与"灵与肉"两个根本性的词语上如何解构爱情作为一个概念的崇高性,并肯定了它作为真实人性流露时的存在,从而引申到他对人类真实情感的重视和追求上,并挖掘昆德拉期待人类通过不断自省来构建伊甸园的深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语言这一社会现象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本文就语言与人类文化及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汉语西化现象及存在问题以常见的词语实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并分析了其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一、整体把握,温故知新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桃园,探寻剪枝的学问。(出示八个四字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几个词语,注意读出感情。(生读词语)师:(课件出示"王大伯剪枝图"和"桃园丰收图")请你选用两个四字词语来表达这两幅图中"我"的心情。生:一脸疑惑、又惊又喜。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是个"软肋". 公开课上,教师常常竭力回避或"浮光掠影"地处理这个环节,原因是很难出"彩".即便在家常课中,词语教学也几乎"千课一律"--认读、理解、巩固,老三样.教学目的仅仅为了"扫清阅读障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难怪有人笑言:词语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宾退录》中的"津致"、"答启"、"序用"、"慰望"等四个词语进行了理解。这四个词语《汉语大词典》未予收录。《宾退录》和其他文献的使用情况表明,它们是中古、近代汉语中的常用词语,应加以整理、解释,并在重要辞书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理论是苏霍姆林斯基全画和谐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劳动和劳动教育问题上有许多贡献和创新,“创造性劳动”问题是其中最大的创新和贡献。 “创造性劳动”这一词语的含义,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理解的呢?他认为,人类社会已进入创造性劳动时代,“体力劳动在社会现阶段更加隶属于智力创造活动,体力劳动越来越  相似文献   

20.
词源趣话     
语言是人类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综合作用的产物。一种语言的词汇通常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丰富发展, 因此要真正把握某些词语的意义往往需要了解这些词语的社会发展轨迹。本文介绍了二十几个词语的历史典故。翻出这些词语故纸堆中的旧义的目的在于品味它们的现义,掌握其现代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