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朱自清先生作品《背影》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如果说非要在现代散文中选出最优秀的一篇,相信朱自清的《背影》会是得票数最多的。个中魅力究竟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2.
杨忠 《文学教育(上)》2008,(11):109-109
提起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人们自会想到独具风格的朱自清;而提到朱自清这个伟大的名字,人们定会油然想到他的《背影》——这篇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佳作。有人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背影》。(林非《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这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3.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也是一篇记事散文。先生在后来写道:“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写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4.
一.诗歌导入 父爱如山,山如石,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由此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5.
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谈到朱自清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这篇文章发表后,一直为青年读者所喜爱,历届中学也都把它选为教材;当作者逝世时,有些中学生悲痛地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见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背影》作于一九二五年,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一九一七年冬,因为祖母去世,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办毕,又和父亲乘车北上,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早在二十年代,朱自清的散文就誉满文坛,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背影》正是朱自清留给后人的绝唱。 《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在一次送别中偶然捕捉到“背影”这一素材,两年后以此创作了《背影》。通过父亲的特殊“面貌”——背影,真切地写出了旧式中国的父爱,成为现代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背影》无论是选材、立意、构思还是语言,都堪称现代散文的典范。它所展现的独特情感魅力,犹如一杯香茶,细品起来情思绵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正>一.诗歌导入父爱如山,山如石,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由此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10.
《背影》和『背影』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语言质朴,感情深挚,通篇漫溢着父子之间的殷殷真情,但其文章的写作缘由却有一段罕为人晓的故事。1923年6月,朱自清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笑的历史》。在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前妻为主人公,描述了旧家庭势力重压下妇女...  相似文献   

11.
备课资料背景教科书认为,《背影》写于1925年。据季镇淮著《朱自清先生年谱》:“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先生30岁……10月11日,《唱新诗等等》一文写成。同月,写散文《背影》。”《背影》反映的是民国六年前后的社会现实。据朱自清之子朱乔森所编《朱自清生平著作编年简表》,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朱家也“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散文《背影》。哪个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朱自清。(出示课题《背影》——朱自清)生1: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时是现代,地是江苏扬州,作品有《荷塘月色》《春》《绿》,评价是民主战士、散文家、学者,还有诗人。师:很好。我们介绍作者要抓住哪些要素——生(齐):名、时、地、评、作。  相似文献   

13.
爸爸的背影     
8月18日晴 每次读朱自清的《背影》,脑海中就会浮现爸爸的背影。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经典散文。本文试从"五四"精神的发生和落潮来解读朱自清写作《背影》的动机。"五四"个性解放的思潮鼓舞着朱自清走出封建家庭,成为"弑父"者之一。但是"五四"一代固有的精神焦虑,即自由、民主的追求与自小受到的中国传统"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教育形成激烈矛盾。随着"五四"运动的落潮,社会风气向传统回归,在朱自清的思想中,传统的"孝道"取代激进的个性追求,于是产生了《背影》这篇"忏悔"文。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学者和作家。作为一位作家,他是以散文著名的。1935年,中国出版界编成一部重要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请鲁迅、胡适、周作人、郁达夫和朱自清等10多人编成。郁达夫编的《散文二集》里收入鲁迅、周作人等16家共131篇,周氏兄弟占81篇,选入朱自清的共7篇,居第3位,比冰心入选的还多1篇。可见朱氏在现代散文家中的地位。他的散文,尤其《背影》一篇,最为人称道。像我这样70岁左右的一代人,可以说没有不从教材上读过这篇散文的,要是一位教师,也就没有不教过这一篇的。我每读此篇,都深受感…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散文 ,选入中学教材的篇目很多。在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 ,除了鲁迅作品 ,朱自清的作品恐怕是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了。关于朱自清的散文 ,研究文章无以数计 ,但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第一是朱自清的散文充满女性味 ,第二是朱自清特别喜欢在他的散文中写背影。下面笔者将结合中学教材谈谈我的看法。先说朱自清散文的女性味朱自清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女人》的散文 ,他在文章中借一位朋友的口说 :“老实说 ,我是个喜欢女人的人……在路上走 ,远远的有女人来了 ,我的眼睛便像蜜蜂们嗅着花香一般 ,直攫过去。”作者不仅…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背影     
读朱自清写父亲的那篇散文《背影》时,我年纪小,只觉故事极平淡。父亲给儿子买橘子也值得感动?估计同学们跟我情商差不多,没人能理解一个背影所能承载的人世悲欢离合。人与人面对面时习惯戴上面具隐藏内心,转过身面对自己的时刻,无需再掩饰,所有真情都会在那个默默无言的背影里赤裸流露。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经典散文。本文试从“五四”精神的发生和落潮来解读朱自清写作《背影》的动机。“五四”个性解放的思潮鼓舞着朱自清走出封建家庭,成为“弑父”者之一。但是“五四”一代固有的精神焦虑,即自由、民主的追求与自小受到的中国传统“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教育形成激烈矛盾。随着“五四”运动的落潮,社会风气向传统回归,在朱自清的思想中,传统的“孝道”取代激进的个性追求,于是产生了《背影》这篇“忏悔”文。  相似文献   

19.
《背影》写于1925年,收在朱自清的第一个散文集《背影》(1928年出版)中。文集以《背影》书名,可见作者对这篇散文的特殊情感。《背影》只记述了一个生活片断——父亲送他从南京渡江到浦口;然后乘火车去北京念  相似文献   

20.
《背影》是散文大师朱自清的经典作品之一。在这篇表现父亲舐犊情深的散文中.朱自清独辟蹊径,以新颖的视角完成了一种艺术上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