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生犯罪问题引起了各个学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从大学生犯罪的现象和特征入手,研究了大学生犯罪的影响因素,主要从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和个体自身等原因多层次多维度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但是,当前大学生犯罪的概念未被清晰定义或被模糊使用;对犯罪原因的分析大多都停留在大学生直观的生活环境的层面,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和对策也都只是简单的针对原因的条块分割的罗列,没有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曾就大学生犯罪做了一项调查: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犯罪约占青少年犯罪的1%;20世纪70年代,大学生犯罪约占青少年犯罪的2.5%;而近几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7%.这个比例的上升,让我们需正视,究竟应该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由于市场经济深刻地影响、塑造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以及大学生自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等原因,大学生的犯罪趋势一直在增长,而且犯罪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预防大学生犯罪。预防是减少犯罪的最有利的办法,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司法机关和社会个方面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犯罪的教育预防,指通过教育和管理的一些手段抑制、消除导致大学生犯罪的消极因素。这要求我们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教育,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科学引导大学生的合理需求,防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当交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预防体系,形成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方玉凤 《文教资料》2006,(20):21-22
大学生犯罪是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体现。减少大学生犯罪,它不仅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任务,更是一份关切到国家未来的深重责任。从法社会学角度看,“预防”是减少犯罪最有效的方法。笔者在对近几年来大学生犯罪特征及根源予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中的大学生犯罪更是备受瞩目。大学生犯罪不仅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也影响家庭、学校、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王运红 《天中学刊》2010,25(1):136-138
大学生犯罪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在校大学生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犯罪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还有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以及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关注程度的不够等方面的原因。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在校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工作:注重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强化校园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归纳了大学生犯罪的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以及造成犯罪的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和个人原因,最后指出如何通过改善学校教育采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减少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待解决的问题,关注大学生犯罪,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现象加以预防和控制,是家庭,学校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维护校园安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走向犯罪,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关注大学生犯罪,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现象加以预防,是家庭、学校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维护校园安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校规对于轻微刑事犯罪行为的纪律处分规定非常严苛且笼统,原则上遵循“犯罪即开除”的并罚标准。这种粗暴的“一刀切”规定不仅与依法治教的法治要求相悖,也面临着理论上支撑不足的困境和刑法积极主义变革的挑战。当前,我国高校对于轻微刑事犯罪行为的纪律处分亟待规范化,应修改“犯罪即开除”的绝对规定,以比例原则为基本遵循,在轻微刑事犯罪与高校纪律处分的并罚上依次审查罪行与刑事结果标准、重大不利影响标准以及教育效果标准,同时纳入对微罪扩张趋势的考量,并遵循“先刑罚后处分”的处理顺序,以达到对轻微刑事犯罪行为作出恰当合理的纪律处分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高校办学的规模、办学的层次、招生的人数、学生的成分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学生群体文化层次各异,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差别大和其他一些因素,导致了大学生整体思想素质下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呈上升的态势。要想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应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有明显增长趋势 ,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学生法律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是大学生犯罪最直接的原因。预防大学生犯罪教育是关键。“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思想品德课。为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 ,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对“法律基础”课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而女大学生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引起了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分析影响女大学生犯罪心理构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探究遏制女大学生犯罪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犯罪现象逐年增多并出现多样化趋势,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有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家庭、心理因素及教育机制等多方面的根源。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和实践教学,与社会司法积极合作,预防其犯罪,提升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做好犯罪的大学生的教育改造工作,对其重归社会、刑事司法的效果、社会的和谐进步与文明都有重要意义。对犯罪的大学生的教育改造工作应从三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完善:一是顺应刑罚轻缓化的趋势,对犯罪的大学生科以较轻缓的刑罚;二是在对犯罪的大学生的刑罚宣告及执行方面完善缓刑执行制度、推行社区矫治制度,确立前科消灭制度,完善监狱管理制度等;三是对犯罪的大学生各高校要慎用处分,并规范处分程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犯罪具有一般犯罪构成的特征,又因其主体身份而备受关注。对大学生犯罪处罚看法不一。大学生犯罪犯罪率和犯罪人数上升,并呈现出手段、类型多样化、动机复杂,危害行为智能化和暴力化的特点。以满足刑法适用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阐述基于大学生身份的从宽处罚背离了基本法治原则、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同时也不利于刑法任务及刑罚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刑法学上的定义,宏观上网络犯罪可分为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网络犯罪和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其他网络犯罪。实践中,应克服网络犯罪神秘化倾向,正确认识网络犯罪的本质。与域外网络犯罪法规对比,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犯罪立法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为网络犯罪的正确定性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法律依据。在网络犯罪定性上,应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和罪刑法定原则;坚持两分法,对涉嫌犯罪的行为先归入两类之一;坚持类型化归纳,正确认定具体的犯罪罪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刑法理论与实践的迅猛发展,罪刑法定原则日益成为国际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作为该原则践行情况的集中反映,"核心罪行"的国际立法或审判实践明确了相关罪行的新概念和若干要件,以赋予罪刑法定崭新的时代内容,并促进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和有效惩治。鉴于罪刑法定在国际实践中的特殊性与国内法和国际法接轨的必要性,我国应基于有关国际公约的认定标准,在立法中专设国际犯罪一节,以完善国内刑法体系和发展此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激情犯罪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情犯罪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中特殊而又常见、发案率较高的一种情绪型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文根据大学生激情犯罪的特点、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预测和预防,有针对性地提出矫正措施,旨在解决或减少大学生激情犯罪行为,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