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闻事件:最近,河南外科医生徐国良"红"了。他将自己的绘画特长融入工作,用手绘图帮助病人更好地了解病情。此外,湖北的聂继光、苏州的张彬、北京的邵振兴等医生,他们也用绘图方式为患者解答疑问,成为媒体广为报道的"绘图医生"。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医生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医生;医生对一个病人认真负责并不难,难的是对每一个病人都认真负责;一个人要学点知识并不难,难的是日积月累,永不停息;做医生要保住自己的"安全"并不难,难的是为了病人安全而抛弃自己的安全。而周联生就是这样一位愿置自己于各种"危难"情况的好人、好医生,在从事近30年的神经内科医生以来,他不畏艰难困苦让无数脑梗塞、脑血栓、中风等病人重燃生命之火,用仁心仁术成就了一代仁医。今天,让我们走近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州市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成康 《科学生活》2008,(10):63-63
杰克今年已经70岁了,但看上去要年轻得多。几天前,他到医院去检查身体,医生给他开了一个药方:每天吃30克纤维素。负责"买汰烧"的杰克太太感到非常棘手,她用几乎是绝望的声音问医生:"怎样才能吃到这么多纤维素?"像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一样,杰克每天大约只摄入14克纤维素,远远低于健康的成年人应该摄入的21~38克的数量。医生在给他做常规身体检查时,发现他的肠里有囊肿,这种症状可能会引起炎症和不正常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正有个少年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胆小,为此他很自卑,没有朋友,常常觉得自己的前途渺茫。一天,少年鼓起勇气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听了他的诉说后,握住他的手笑着说:"这怎么是缺点呢?分明是个优点啊。你只不过非常谨慎罢了,而谨慎的人总是很可靠,很少出乱子。"少年听到心理医生这么说,就有些疑惑:"那么,勇敢反倒成了缺点?"医生摇摇头:"不,谨慎是优点,而勇敢是另外一种优  相似文献   

5.
<正>他说: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就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他是第一个投身病毒研究的中国人,是开辟了微生物学新篇章的医者,是推翻日本人人尊崇、号称"发现沙眼病毒体第一人"医学家野口英世论断的中国医生。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称他是"预防领域里一位顽强的战士""他祖国的优秀科学公仆""一个必须写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中国人"。时至今日,中国知道他名字的人,依然很少。他就是世界著名微生物专家汤飞凡。  相似文献   

6.
2007年,一个名叫蒂莫西·雷·布朗的人突然之间便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他是艾滋病感染者,在德国柏林接受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令人惊奇的是,经过骨髓移植后,他的艾滋病居然被神奇地"治好"了。艾滋病这个长久以来被医生和科学家们称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就这样在不经意之间被成功地治愈了?"柏林病人",黑暗中的曙光?艾滋病一直是无数医生和科学家眼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艾滋  相似文献   

7.
"假药"也能斗病魔家住纽约的乔安娜,最近竟然被医生用"假药"把困扰她5个月之久的失眠症治好了。她对媒体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真实的经历。在治病之初,医生给她开了一小瓶药,说是效果很好。告诉她只要每天睡觉前1小时吃一  相似文献   

8.
童言无忌     
正难得进步一天,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王英都回答得很正确。老师对此非常满意:"王英,你最近上补习班了吗?进步很大呀!""没有,只是我家的电视机这几个星期一直在维修。"王英说。换医生一个小男孩被妈妈带到医院看病,医生为了让小男孩不那么紧张,就指着他的耳朵逗他:"小朋友,这是你的鼻子吗?"小男孩看了看医生,转过头很严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需要换一个医生。"  相似文献   

9.
一个军医,因治疗伤兵,已经几天几夜未好好休息。在一次治疗间隙中,他倒头呼呼地大睡起来,突然从前线又运来了一批伤病员,需要立即叫醒这个军医。可是,不管人们用手推他,还是往他脸上喷水,都难以叫醒他。最后,还是他的助手想出一招,在军医耳边轻轻地说:“伤兵又来了,请你起来  相似文献   

10.
<正>在医院诊断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有些人感到全身乏力,头昏、头痛、胸闷、心慌,常有气短、情绪低落等现象,但多次检查却无明显器质性改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医生往往用"亚健康"状态来解释。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其中半数以上可能进而发展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因  相似文献   

11.
正2005年的一天,北京某大医院来了一位年轻的病人。医生用抗生素给他治疗时,却意外地发现,任何一种抗生素—包括威力最强大的万古霉素都没有疗效,结果这位病人不治而亡。为什么会无效呢?百思不得其解的医学专家们解剖了他的尸体,最终的发现更惊人—他的肠道中有多种对抗生素"百药不侵"的"超级病菌"!  相似文献   

12.
搞笑一族     
1.某人第一次见到大海,感叹道:"大海啊!母亲!"话音刚落,一个浪头打过来,正好打在他的脸上,此人怒道:"我晕!是个后妈!"2.一民工大便不通去医院作检查,医生检查后给此人开了一个药方,民工到取药处一  相似文献   

13.
木子 《知识窗》2005,(2):48-49
泰国盲人拉克·普努亚今年2月和6月在新加坡先后做了两个阶段的先锋性眼科手术后,目前终于重见光明.不可思议的是,新加坡医生竟是用他的一颗犬齿(虎牙)制成了一个人工角膜,植入他的眼睛后让他恢复了视力!据悉,普努亚是东南亚地区首位接受到这种手术的失明患者.  相似文献   

14.
正两个医生、一个技术员,外加一台机器,这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最初的组成"成员",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学科慢慢得到发展,科室也逐渐壮大。如今,发展的重担落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陶晓峰身上,他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用坚持与责任守护心中的医学"绿洲"。机遇与兴趣铸就的科研之路时光荏苒,陶晓峰从事临床工作已有30多年了,特别是在影像临床诊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10,(12):82-83
晚期肺癌患者黄先生需要接受抗癌化疗,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从专业角度推荐老药和新药化疗方案各一套,供他选择。尽管医生从专业角度分别介绍了两套化疗方案的疗效、安全性、费用等利弊,可是,黄先生和他的家属还量难以拿定主意:他和他爱人偏向用老药,可他的儿子、媳妇则偏向用新药。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07,(23):36-37
英国伯明翰市68岁男子彼得·霍顿2000年遭遇了严重的心脏病,医生为了拯救他的生命,在他的心脏中安装了一个钛金属设备,帮助他的心脏泵输血液。尽管装上"金属心脏"的彼得幸运地活了下来,甚至还能和妻  相似文献   

17.
用药防误区     
常常听到不少老年人抱怨:"医生开的药吃了一点儿也不见好。"或者是"XX药我吃了根本就没效……"其实,服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很多,剔除误诊、假药等因素,患者服药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之一。生活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用药瞒医生生病就医时,应该主动告诉医生以前用过什么药?现在正在用什么药?用这些药物治疗时出现过哪些副反应?这些都有助于医生选择药  相似文献   

18.
幽默小故事     
正不遵医嘱惹的祸一个县长被免职了,气成了植物人,被送到医院。医生诊断后说:"给他念个官复原职的通知,兴许就好了。"县长妻子想:"既然要念,干脆念个厅长,让他高兴高兴。"哪知县长一听挺身而起,大笑气绝身亡。医生遗憾地说:"不遵医嘱,擅自加大剂量。"翻身做主人神经内科护士要监督病人翻身,两小时一次,一天值班护士接班查房,问病人家属:什么时候翻的身啊?只见家属一脸的诧异,说:什么?护士姐姐又问:什么时候翻的身?病人一脸无奈,答:1949年呗……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生活、工作在世界上总会有一定的经验。但一般的人只是把已有的经验用在同一类事物或工作上,只能去解决同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能把从甲事物身上取得的经验用在不同类型的乙事物身上,实现经验转移,那么就能够另辟蹊径,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19世纪奥地利有个医生叫奥恩布鲁克。有一次一个垂危病人来就诊,可是查来查去就是弄不清病人得的是什么病。没有几天这个病人就死了。奥医生决心弄清楚这个病死者的病因。他解剖尸体,发现死者胸腔中有大量的脓水。奥医生苦苦思索:今后碰到这类病该用什么方法来诊断呢?他一时想不出办法来。奥医…  相似文献   

20.
10年后,我们在国内的医院看病时,一个医生很可能同时开出2张甚至更多的药方。一张和现在的没什么差别,是针对病人所患病症开的治疗处方,比如拉肚子就对症下药开一些消炎、止泻或助消化类处方;另一张则是一纸"预言书",医生能"看"到病人今后可能患什么病,然后还能给出预防措施,指导他如何生活、如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