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教育的眼睛     
教育是机智的,灵活的,新鲜的,是流动的,弹性的,有空间的。它不是刻板的,僵硬的,垂死的,教条的。它不是只在课本上,教室里。它无时无处不在,就在校园光洁的路上,在花丛,在树间,在鸟鸣虫唱的耳畔,在餐厅,在宿舍,在有感知有气息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2.
枫叶如丹     
枫叶如丹袁鹰春天,绿的世界。秋天,丹的世界。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这是至理名言。到夏季,绿得更浓,更深,更密。生命在丰富,在充实。生命,在蝉鸣蛙噪中翕动,在炽热和郁闷中成长,在雷鸣雨骤中经受考验。于是,凉...  相似文献   

3.
在说话     
蜜蜂嗡嗡嗡嗡,那是花朵在说话;露珠滴嗒滴嗒,那是小草在说话;春雨淅淅沥沥,那是云彩在说话;泉水叮叮咚咚,那是山儿在说话。树叶哗哗啦啦,那是森林在说话;小羊咩咩咩咩,那是草原在说话;鸟雀叽叽喳喳,那是蓝天在说话;鱼儿扑扑楞楞,那是大海在说话。在说话,在说话,句句都是心里话。大家来爱共同的家。在说话,在说话,声声汇成一首歌,歌中有幅最美的画。在说话@田国安$河北省秦皇岛市群艺馆!066000  相似文献   

4.
柯兰 《儿童音乐》2008,(1):77-77
月亮和星星在一起,花儿和露珠在一起,老师和我们在一起,星星儿变得更美露珠的心儿更甜学习的知识更丰富有趣。嘀哩哩,嘀哩哩月亮,星星,花朵,露珠儿,我们生活在祖国美好的校园里。大海和白帆在一起,帆儿徐徐向前奋飞森林和小鸟在一起,小鸟天天报告春的消息老师和我们在一起,成长的小主人努力向上爱学习。嘀哩哩,嘀哩哩,大海,白帆,森林,小鸟儿,我们行进在实现未来理想的队伍里!嘀哩哩,嘀哩哩,老师,老师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老师和我们在一起@柯兰~~  相似文献   

5.
风从哪里来     
风在哪里?在天边的云丝雾影,在陌上的柳絮蒿蓬;在春天偃伏的碧草.在秋天飘零的丹枫:在高樯的一叶帆,在骥尾的千条线:在寺院的幛幡,在心头的旗旌。风在哪里?禅家告诉你,看,如云离月;道家告诉你,听,爽籁在天。宋玉说,在青茹之末,在腐馀之灰。苏东坡说,在木叶尽脱的树梢,在明月徘徊的江上。风在哪里?风在高渐离易水的寒筑,在诸葛亮赤壁的草船,在汉高祖威加海内的战袍.在岳武穆声彻天外的霜蹄。  相似文献   

6.
不再拒绝     
生命是美丽的,人们总爱在阳光下俏皮地笑。你,我,他,神采飞扬,而在热闹过后留下一个人,刻骨的寂寞.冷酷的麻木。这不谙人世的浅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造作。在空茫而静谧的深夜,在孤魂穿梭的时空,在混沌黑暗的心灵深处,在某一个地方,在某一个空位,那里缺一些悠扬的小调——  相似文献   

7.
教学亦需打假胡殿全在商品大潮汹涌澎湃之际,有些人利欲熏心,以假乱真,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在当今社会上,恐怕不算新奇的事了。同样,在教育界,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学领域里,无疑也存在“假”的问题。认真地讲,在有领导听课的课堂上,在县级以上的观摩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在森林里     
静悄悄,静悄悄,我们在森林里听松涛。听,风来了,风来了,听,涛声响了,涛声响了!沙—像小雨掠过了树梢,喻—像大海在头顶涨潮。小鹿停止了奔跑,鸟儿在天空舞蹈,大自然的音乐多么美,我们陶醉在森林的怀拖。静悄悄,静悄悄,我们在森林里听松涛。听,风小了,风小了,听  相似文献   

9.
年轮     
小时候,喜欢在女教师的眼里寻找自己,那瞳孔里有一个我,经常笑,笑得那样傻气;也喜欢在女同桌眼里寻找自己,那瞳孔里,也有一个我,经常笑,笑得那样神气。如今,老师老了,昔日同桌也走了,我想,在她们昏黄的眼睛里,我将无法找到自己。我感叹,明白了什么叫短暂。现在,我是个有着二十年教龄的教师,两鬓微霜,站在讲台前,喜欢在学生黑白分明的眼睛里,寻找自己。在那些水灵灵的眼眸里,我发现许许多多的我,经常笑,都笑得那么执著,我感叹,明白了什么叫永恒。年轮@陈永伟  相似文献   

10.
在今天的升旗仪式上,首先,我代表全体教职工向大家致以新年的问候,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易经》中有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都要不断前进,勇于拼搏。一个人既不能安于现状,无所作为,更不能因循守旧,自暴自弃。一时的发奋图强是容易的,而持之以恒则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11.
通说认为,未遂犯仅囿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犯。然而客观言之.此通说之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间接故意犯罪并非完全不存在未遂犯。对此,可从心理学、法理学以及司法实践三个角度和层面提出支撑该观点的论据和基点,同时应注意以危害结果发生的确定与否、实施放任行为的过错大小、最终发生结果的严重程度等标准对间接故意犯罪中未遂犯的存在空间进行圈定和界分。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自救式犯罪"是指当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以犯罪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或权益时而产生的犯罪。法律使用成本过高、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是导致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客观原因,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这种犯罪发生的主观原因。只有不断健全民主、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救济渠道,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政治犯罪不引渡“是国际引渡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治犯罪不引渡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这也是世界融合的一种表现,这有利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进行,更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4.
"疆独"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威胁国家安全,需要对"疆独"恐怖主义犯罪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探究。作为犯罪心理成因之一的个人因素,包括"疆独"分子个人的不良需求、个人品质低下和反社会心理的影响显著;"疆独"恐怖主义犯罪的另一个心理支柱是犯罪人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社会心理,包括犯罪人相互间的模仿与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有序心理互动、他人的教唆、暗示,来自组织的命令或强迫等。"疆独"恐怖主义犯罪的心理因素是内隐的,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国际大环境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共同支配着恐怖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5.
"妨害公务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第277条不应解释为一个罪名——“妨害公务罪”,而是四个罪名;“妨害公务罪”兼具侵犯国家法益和侵犯社会法益的性质,但以前者为主;“妨害公务罪”的行为对象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两类,其中人大代表也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妨害公务罪”属于具体危险犯,其“暴力”从外延看包括间接暴力,从程度上看不包括造成轻伤害的情形;“妨害公务罪”中的“公务”应符合合法性条件,合法性的判断标准是法官就公务行为时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判断;当行为人对公务行为的合法性发生认识错误时,阻却犯罪故意;当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应按照刑法第277条第1款规定定罪处罚,而不是按照同条第4款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立功的时间为犯罪分子"到案后",对于此时间节点学界有着诸多诟病,有人提出了"到案前"立功论、"犯罪后"立功论等学说,但这些学说仍有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功的成立并非只有时间一个条件,而是有诸多要素共同决定,这些要素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和变化,所以立功是否成立的判断需要全面考察构成要素。另外,立功的构成要素中不包含被告人人身危险性的减小。  相似文献   

17.
“性贿赂”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公害, 但我国刑法并未将其纳入调整范畴。实际上, “性贿赂”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侵犯的是国家管理制度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规定“性贿赂”是犯罪, 我国签署并加入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也规定为犯罪, 我国刑法也应将它纳入贿赂罪。  相似文献   

18.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确定受贿罪的关键所在,在司法实践中,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就需要在案件审理中不断总结探索,作出公正、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公共安全"的涵义在于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其中的"不特定多数人",应当是指不特定并且多数人。"不特定"最重要的涵义在于行为一旦实施完毕,可能影响的范围是行为人难以控制、难以确定的。不特定多数人中的"多数人",既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20.
骆群 《天中学刊》2006,21(4):47-49
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无不将职务犯罪主体界定为代表国家管理公共事务、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员,但“职务”的本源意义并无此限定。这种不统一的情况与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变革有关。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用“国职犯罪”概念代替原有的“职务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