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执裁实践,发现竞赛规则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在演练水平评分中出现“评分盲点”,由于规则对套路的步型没有严格规定导致定势动作异化,对难度动作的过分重视导致具有攻防含义的一般动作被忽视,此外,难度动作的编排也不太合理,难度动作前的过多停顿影响了演练整体节奏。而且,对练部分尚需进一步量化。文章根据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实践检验,提出了十运会后竞技武术竞赛规则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在进行武术对练时要了解武术对练的基本概念,这对于他们掌握武术的精髓、提高武术修养是十分有益的。武术对练是在各种武术单练的基础上组成的套路练习,它包括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砍、点、蹦等技击方法,由2人或3人进行。武术对练的作用在于使练习者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各种武术单练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的技击意义,从而提高练习者对武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现场观察法,对2012年湘西自治州第十二届武术套路比赛中青少年组前三名男、女运动员的难度动作编排与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难度动作编排和完成水平呈现出男子高于女子、动作难度高于连接难度的特点,难度动作编排与完成级别体现为男子倾向B级难度动作、女子倾向A级难度动作的特点。提出了应提高湘西州青少年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加强青少年男子运动员A级、C级动作难度,D级连接难度的训练;加强湘西州教练员对难度动作的编排、申报和训练水平的培训;提高湘西州武术赛事有关工作人员对难度登记表及评分表的审核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术是一项以攻防技能为内容,以套路和搏击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运动。套路项目是武术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同流派的拳、械套路。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套路一般分为: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套路3种。单练套路包括拳术和器械;对练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套路包括徒手、器械和徒手与器械。其基本特点是:融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台一,形神兼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鉴于武术套路项目的特点,其套路项目中各单项技术动作的训练过程如何实施有效的优化控制,是武术专业教师或教练员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教学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并依据非体育院校学生的自身发育特点、心理生理特点、认知特征,针对非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状况,就武术对练引入非体育院校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过武术文化中的武德、自强不息、传统文化等思想对非体育院校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及行为举止,将武术对练纳入非体育院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是可行且十分必要的。武术对练对非体育院校的体育教学产生诸多积极因素,对非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女生武术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是高校女生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在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巧用口诀教学;示范法的运用;在武术套路教学中,运用动作攻防含义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注重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手段,来调动高校女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编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编排以规则为核心,经历初步形成期、完善成熟期和稳定发展期的演变历程,论述现代竞技武术长拳套路编排原则、长拳套路编排的动作内容和动作结构以及竞技武术长拳套路编排的审美视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武术文化中体现的主体性思维及武术理论中存在的主体性特征进行分析。首先,归纳出武术理论中的主体性思维因素,提出武术主体性思维的表现类型;其次,对武术在劲、套路动作和武术价值追求等方面的主体性表现进行剖析;最后,从武术动作命名、动作劲力运用、动作方法解释、健身理念、传承原则、功夫境界等方面呈现的主体性思维特征予以具体阐释。文章认为,浸润于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武术文化,从动作编排,到动作含义的阐释,再到功夫的修炼,均体现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9.
武术套路的结构并不是各种动作的简单综合,而是编排者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以武术运动中的踢、打、摔、拿、劈、扎、抡、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的运动规律,按照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要求组成套路。武术套路编排的原则是: 一、根据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要求编排  相似文献   

10.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实施以来,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从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对武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探讨和分析了武术套路编排的一般原则、编排的步骤及方法、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今后武术的训练、推广和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套路是武术完整技术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或重要组成部分,其技击功用不能抹煞,其身份应是一种"技艺"而非"演艺";当前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是对古时"舞"性套路艺用的过度放大,是对"诗意的攻防技术"的审美误读,是对西夷强势体育的无原则依附;套路运动发展上出现的偏离,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但背后隐匿的更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21,(6):557-560
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作为当代武术的两大分支,两者间的关系直接左右武术项目的发展方向。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得出结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共生前提在于武术人的观念转变、明确共生的必然代价以及深刻掌握两者的优劣所在;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共生要致力于将传统武术交流活动融于竞技武术赛事;以武术套路专业教育回溯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13.
体育的武术与文化的武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武术的发展出现了分化,形成了现代的武术与传统的武术。现代的武术注重发展武术的体育属性,而传统的武术则保留了传承有序的文化特征。由于两者发展方向的不同,使武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现象:一方面,中国武术在申请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另一方面,武术中的六项拳种列入了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申请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处于中间层面的教育的武术也受到了国外武技的挑战。处理好体育的武术与文化的武术的关系,使其和谐共生,才能使武术最终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4.
对武术散手与散打名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名称是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前,武术界认为武术"散手"俗称"散打",它们之间是可以互换通用的名称.通过研究发现,"散手"是武术套路的专有名称,"散打"是武术对抗性项目的专有名称,它们的内容和性质完全不同.因此,"散手"与"散打"不但不能够通用而且应该归位到武术内容分类中各自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武术之乡已经具备了的发展武术产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武术之乡较国内其他地区在发展武术产业上有较大的资源优势。从区域经济的增长机制上看,武术之乡是发展武术产业极具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增长极,是开发武术产业第一选择的区域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武术文化与高校武术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借人体运动方式所表现出的一种文化形式。它寓中国文化、哲学为一体,集儒、道、佛三教诸多内涵为一身,是中国历代名人志士历练自我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武术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有利于良好品行的形成,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但学武之道绝非是单纯的模仿,亦非知识的简单积累与混合。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武术教学必须坚持武术文化教学以达到武术为人才终身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析中华武术中的传统武德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采用哲学研究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中华武术中传统武德的俗文化特征,传统武德主体内容的三重结构、传统武德的实践程序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文化学为视角,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学、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对部分有关散打的概念进行了罗列,界定了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的概念。现代竞技武术散打作为对传统武术击技的延续和对竞技体育的借鉴,是两者融合下的一种新武术。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在对少林武术和禅宗的"禅武合一"进行归纳分析后,分析了禅宗和少林武术的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最终达到你中有我,人中有你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对武术套路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对套路表演水平的评价标准,是为套路运动服务的。从1958年第一次制定武术竞赛规则到今天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每次规则的修改都会对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武术套路技术发展又会促进武术竞赛规则的更新,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文章通过研究武术竞赛规则探寻武术套路运动发展趋势,为武术套路运动训练以及规则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