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张岂之一、教育功能问题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理论将教育的功能归结为对人的塑造。就是说,要将一般人塑造成为有道德的“君子”;再培养为“仁人”——圣贤。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以“人”为中心。关于“人”的塑造、提高,成为传统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张岂之①一、教育功能问题中国古代教育理论以“人”为中心,将教育的功能归结为对人的塑造。塑造有道德的“君子”;再培养“仁人”——圣贤。中国第一位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用毕生精力搜集整理文献《诗》、《书》、《礼》、《乐》、...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具有丰厚的理论源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理论底色,坚持与发展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思想、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教育者先受教育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以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为理论底蕴,传承与升华以德为本思想、理想人格思想和“不言之教”思想,完成了对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理论底气,遵循与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协同育人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思想源泉。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锻造培育中国社会牢固的精神纽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干部教育的角度,在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阐述习近平干部教育理论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习近平干部教育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作出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自强奋进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大学生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应重视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即是邓小平同志强调的如何提高人的"四有"素质;而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又要以江总书记倡导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指导。从而说明了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宣传教育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精神理念是吸收了以往优秀的教育思想精髓并具有实践意义的普遍的、内在的观点和信念的统一体。其哲学基础可追溯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它的心理学基础是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认知结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同时也是建立于中外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的,是教育理念的本体性回归。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让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后备力量。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之灵魂,确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之精神,锻造大学生艰苦奋斗之体魄。以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方式为路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广播操作为“国操”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群体实践,戏曲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专业闭环的传承发展受到限制。将广播操和戏曲文化相结合,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形成戏曲广播操,能有效打破传播的藩篱,由从内而外的理论学习转变为从外而内的身体规训,最终从对身体的运动感觉中塑造儿童对世界的感知。以戏曲广播操为载体的文化盛宴既符合锻炼身体的需求,同时也兼具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用“中国仪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以实践脉;数字技术发展赋能中国教育学同步发展以动力源。构建中国教育学,亟须明确其总体定位、核心概念、重大命题和基本范畴,重点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微观逻辑主线,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为宏观逻辑主线,形成微观教育学和宏观教育学的基本雏形。在方法论上,需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继承与理论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学科立场与跨学科借鉴等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子》2014,(10):F0002-F0002
始建于1964的潍坊市潍城区健康街小学整整走过了半个世纪。在校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50人。学校秉承"开展幸福教育,营造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遵循"走健康路,做健康人"的校训,本着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的原则,形成了经典诵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孝道教育——塑造学生高尚品德,少年军校——彰显学生个性特色,家校共建——拓宽学校教育渠道五大教育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综合素质教育十佳学校"、"国防教育先进集体"、"国家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少年军(警)校示范学校"、"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把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引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助于大学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高校要利用多种方式发掘和探索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品行和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3.
政史系党支部现有党员十人,几年来在学校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支部广大党员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系教师努力搞好马列主义理论课改革,加强对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积极贯彻“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精神,开展各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取  相似文献   

14.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简单地说,人文教育是关于"做人"的教育,是解决"价值观"的教育,是追求"善"的教育。人文教育其本质属性应该定性为: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思想服务"。目前人文教育总的思路是把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局限于工具,  相似文献   

15.
传统美德包括中国古代优秀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来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科学传释和谐社会价值观,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与内涵的需要,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要以和谐理念审视和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不断强化宣传"和为贵"的理念与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加强同教育对象的和谐,增强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周诗刚 《考试周刊》2011,(42):43-44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要想达到此种境界,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王美琴 《考试周刊》2012,(43):170-171
当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尊重并合理地张所个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但要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避免走入一些常见误区。  相似文献   

18.
当前,企业班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的转折点,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继承已有的传统,更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又一批铁人式职工队伍,为企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尹强 《文教资料》2015,(2):114-11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挥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既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主体人格的重要途径,又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生长点。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要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仁、本、信、义、和、同",形成高校、家庭、社会、自我"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性互动格局。这既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确的历史认知,不仅是公民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公民精神、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渠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一步拓宽了国史教育的社会功能,把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诸多德育目标整合为一,引导青年学生理解国史、国情,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进而凝聚国民意识、达成社会共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在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属性和德育功能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历史教育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