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文军 《军事记者》2006,(11):57-58
“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这是邹韬奋在办刊实践中形成的新闻思想。他悉心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生动体现了竭诚服务读者的思想。“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80年前,也就是1926年的10月间,邹韬奋接办主编《生活》周刊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在后来主办的另外5个刊物和1个报纸,都保持了这一栏目或设立类似栏目。邹韬奋在报刊实践中,一贯很重视“读者信箱”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生活、恋爱、婚姻以及求学、择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信任和好评。虽然“读者信箱”稿件刊发在报尾位置或…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24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编辑出版家和新闻工作者邹韬奋逝世五十周年.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韬奋先生的功业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永垂不朽,他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为了学习和继承韬奋精神,我们认真阅读和研究了邹韬奋的著作.特别是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1994年1月24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更感到研究邹韬奋的编辑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办好报刊,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他的许多看法没有过时,他的许多做法仍然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参考和指导.一邹韬奋从1926年10月接任《生活周刊》主编,到1941年12月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他被迫停止出版他主编的《大众生活》,前后从事了十五年的编辑生活,其间,他办了生活书店,编过书,办过《生活日报》,具有书籍和报纸编辑经验.“报纸好像秒针、刊物好像分针、书籍好像时针,都围绕着时代的轴心旋转前进,它们之间既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特别是报纸编辑,要在有限的版面里容纳最大限度、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信息,编辑的技术要求比杂志和书籍复杂得多,而书籍编辑在知识的稳定性、全面性方面又比报纸编辑严格得多.”可以这样说,邹韬奋是编辑的全才,他的编辑经验是他编辑报刊和  相似文献   

3.
期刊个性浅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成功的期刊,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特色。有个性才有特色,个性与特色的相互交融和不断深化,就形成期刊的风格。个性特色是一本成功期刊个性化的灵魂,也是一本成功期刊风格化的标签。独特的个性、稳定的风格,是一本期刊成熟的标志,也是其走向市场、占领市场的重要条件,如《读者》之清新隽永,《读书》之广博厚重,《收获》之老成持重。鲁迅说:“每种刊物应有其个性,不必雷同。”(《许广平忆鲁迅》)邹韬奋先生也说:“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韬奋文集》第3卷)那么期刊的个性是如何形成和体现的呢,本…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编辑家邹韬奋有一句至理明言:“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在报刊如林、竞争激烈的今天,这句话仍能使人振聋发聩,耳目一新。什么是刊物的个性特色?我认为是指刊物内在和外在的独特体现,就综合性刊物而言,它的个性特色是在刊物的总体思想指导下,通过精心设计的栏目、筛选的文章,把能够体现本刊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进行  相似文献   

5.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形式,也就是它与众不同的表现,成熟的表现。成功的期刊总是有它自己的特色。许广平在《许广平忆鲁迅》中说,鲁迅强调“每种刊物应有个性,不必雷同”。邹韬奋主张:“刊物的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  相似文献   

6.
邹韬奋先生曾经说过:“期刊的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期刊的尾巴主义。”他强调:“没有个性或特色的期刊,发展更没有希望了。”准确的定位是办好期刊的前提条件,也是形成期刊特色的基础。 定位是从期刊宗旨、内容、形式、选题、作者、读者等方面对办刊方向和办刊思路的总体确定,即期刊所要表现的内容,依靠什么样的作者、选题和形式,满足哪一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等等。准确的定位一方面能  相似文献   

7.
夜读邹韬奋     
邹韬奋认为,要吸引读者,不但内容得精彩,"而且要用最生动最经济的笔法写出来",尤其"要使两三千字短文所包含的精义,敌得过别人两三万字的作品"。最近,笔者夜读有关邹韬奋办报办刊经历的著述,颇有所感,尤其是他讲到的一些"新闻背后的新闻",更令人深思。笔者对于这位进步新闻人的印象,主要来自他接办的《生活》周刊。短短几年间,一个发行仅2800份(而且主要是赠送)、中华职教社主办的侧重个人修养的小刊物,就发展成为发行15万份、影响极为广泛的社会政治刊物。这是怎么办到的?邹韬奋在《经历》中有很精彩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知音》在办刊过程中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放在首位,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政治家办刊,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逐步形成了“把握导向、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风格。在报道内容上,《知音》注重实事求是、昂扬向上和指导性、思想性强的文章、坚决不发华而不实、趋时媚俗和走调、变调、反调的东西;在栏目设置上,《知音》精心安排以正面宣传为主,能充分反映社会“真、善、美”内容的报道,尤其致力于经营这一方面的重点专栏(如“爱心行动”等等);在刊物形式上,《知音》追求高格调、高品位,力求使刊物凝重大方、高雅清新的特色与刊物的内容和谐统一,相映生辉。十几年来,《知音》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邹韬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而在上海办的《生活》周刊,可以说是他一生事业的起点。自从1926年10月接编《生活》之后,韬奋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下,这家原来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影响的刊物,经过逐步改革,面目为之一新,成为举国瞩望的、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刊物有不同的办刊宗旨和不同的读者对象。而刊物特色是刊物内容和刊物风格的重要体现。因此,强调刊物个性、突出刊物特色,对办好刊物,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化学通报》的前身《化学》创刊于1934年,至今已有56年历史。在历届主编、编委和编辑们的长期努力下,已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特别是1978年在青岛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编委会上,归纳出“新、基、通、普”四个字,以体现刊物特色,作为办刊方向。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实践、应用、发展,使得刊物的内容不断充实,质量不断提高,形式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员》杂志是河北省委的机关刊物,是对基层党员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教育的通俗性刊物。在办刊过程中,《共产党员》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立足河北,面向基层,指导党建,服务党员”办刊原则指导下,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了全省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师益友。综观《共产党员》,有以下特色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2.
高辉 《记者摇篮》2009,(4):43-43
邹韬奋先生曾经说过:“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 一本刊物的生命力如何体现?除了创造它的编辑赋予它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在它区别于同类的鲜明个性。那么,怎样才能使一本期刊能够特色鲜明、个性凸显呢?  相似文献   

13.
特色期刊发展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看到《咬文嚼字》的办刊经验以后,指示有关部门要组织刊物进行一些交流活动,推动学习《咬文嚼字》这类刊物的经验.他所说的"这类刊物"主要是指特色刊物,规模虽然小,但是非常有物色.  相似文献   

14.
办出高校学报的特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邹韬奋先生说:“没有个性和特点的刊物,生存还成问题,发展更没希望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学报缺乏个性和特色已成通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高校学报办出专栏特色、地域特色、学校特色是学报形成特色的三个突破口。专栏特色———强化“编”的功能办出专...  相似文献   

15.
《青年一代》杂志从1979年领得出生证以来,到明年4月才满10周岁。人生易逝,办刊艰难。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历尽苦辣辛酸,所可慰者,刊物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出版前辈、同行专家的热情鼓励和首肯认可,并取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好感。1984年、1985年是《青年一代》的兴旺时期,每期印数达到四、五百万份,在全国数千种期刊中,名列前茅;编辑部同时被评为上海市模范集体。坚持办刊的个性和特色,是刊物求得生存和发展、能否赢得读者的关键。《青年一代》刊物的特色,用青年读者的通俗语言来概括,主要是4个字,即:新、真、实、软。“新”,表现在刊物内容上,题材新、角度新、观念新,能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反  相似文献   

16.
特色栏目建设谨防陷入『尾巴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韬奋在讲到办刊要有创造精神时,说“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1]。他主要指的是刊物的内容和形式。这里,主要是借其“尾巴主义”一说而发。在全国各大学报“办特色栏目、求个性发展”呼声正高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似乎是在泼冷水,有些不合时宜。但窃以为,确实“宜未雨而绸缪”。追求个性、办出特色是大部分高校学报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决定走这条路之前,一些情况和问题不能不引起关注。情况1:学报自身的定位是否正确。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的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各大小院校似乎都来搭这趟车——几乎每成立一个学校就必办一个学报。…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在长期编辑《中学生》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他牢牢把握办刊宗旨和读者定位,巧设专栏,突出刊物特色;重视发现和扶植新人;在编辑运作中坚持编者、作者、读者三方互动。他的一切为了读者、严谨认真、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风格是期刊成熟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风格”一词借用于期刊理论与实践,我们同样可以说:风格即期刊。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期刊走向成熟的标志。纵览中外著名期刊,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具有鲜明风格的期刊。如《读者》那种娓娓道来、细雨春风的风格决不会与《故事会》那种通俗易懂、趣味横生的风格混淆;《女友》的纯情热烈也不同于《家庭》的平实亲切。它们的成功来源于其独特的风格,风格是它们之所以成为“这一个”而不是另一个的基础,是它们立于期刊之林的旗帜。我国出版界前辈邹韬奋先生曾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这确是期刊界…  相似文献   

19.
创刊于1994年的《三联生活周刊》是一本综合性时政新闻类周刊,它和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一脉相承,并秉承了《生活周刊》传统文化的精髓,依托三联书店在人们心中的品牌优势,是一本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刊物。因此,从一开始,它便有着自身的优势,有着作为一份精英刊物的责任和使命。也因此,它一创刊,就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受到一致好评,成为中国新闻类期刊的代表。和其他刊物相比,它有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没有传统报道的严肃,相反却有中国知识阶层的睿智和个性。从栏目设置上我们就可看出一点端倪。《三联生活周刊》是综合性时政新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料》2004,(3):72-72
邹韬奋(1895-1944年)原名恩润,笔名韬奋。韬奋先生自己说,他最初随便取的“谷僧”笔名在上海《申报》上发表过文章(虽然至今还没有查到署名“谷僧”的文章)。早期编著、编译的《职业教育研究》等几种书,用的是“邹恩润”原名。后来就一直署名“韬奋”,并以此名行于世。郭沫若曾经为韬奋图书馆题写过对联,是以韬奋名字为句首的嵌字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