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明朝的抗倭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分析了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明朝的抗倭战争促进了中原武术和西南少数民族武术的融合;促进了民间武术的传播;促进了少林武术的发展;同时对武术的理论体系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论构建"淡化套路,提倡技击" 的武术教材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校是传承知识的专门机构,"教材"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校武术教材内容的回顾,发现旧有教材主要以套路形式编成,这既没有反映武术整体的技术体系,也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而且没有反映出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客的兴趣.本文还对太极拳、咏春拳、跆拳道、柔道的发展;对各地有代表性的武术馆校和民间武术研究会的发展;对武术本质属性和武术发展进程等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淡化套路,提倡攻防"为原则构建新的武术教材体系,并提出在建构武术教材体系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形式逻辑对事物划分归类的基本原则,对现今武术项目管理和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武术"二分法"进行审视.认为:把武术分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归类方法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分类规则.它不但从理论上否认了传统武术中竞技成分,让竞技武术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人为地把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放在了矛盾和对立的两个不相容的平台上,成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矛盾升级的"催化剂",为未来武术发展埋下了潜在隐患.  相似文献   

4.
武术套路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从"意象"视角审视,武术套路美就是"离形得似"、"不即不离"的距离美.从"意象"的定义、特征、生成过程、认知方式等方面对武术套路美进行解读,以此深化对套路"距离"美的认识,充分发挥武术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明代武术理论史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千年中华武学史上,明代武术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成就,尤其在明朝中后期各种武学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依据史学资料,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等的特殊性明代的武术流派、套路、拳种、器械以及整个武术体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革新,运用文献法、历史法等第明代二十余篇武术著作进行相应概述,其中主要依照武术著作的社会影响力、武学理论深度、社会价值等进行了选择性的探析和研究,为当今我国乃至世界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最真实的史料参考依据,以促进中华武术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6.
新垵村人对武术的客观需要,形成了武馆林立的村角武术发展样态.村角武术既竞争也合作,致使新垵村的武术成为当地的民俗活动内容.五祖拳第二代传人沈扬德,从凝集、团结新垵村乡亲出发,统一了村角武术,将乡里村民原先备战械斗的习武目的及宗法庙会的大众文化生存样式,融入近代"强种救国"语境,推进了村角武术的文化变迁与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7.
竞技武术比赛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与武术普及完全脱节,与传统武术文化精神完全相左,不仅不能引领武术发展方向,而且更不能带动整个武术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武术的竞赛、传承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重点分析了2018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冷场的原因,主要是比赛地点、时间、门票等外部因素,决定了武术发展的内部因素.提出开展各类不同的竞技比赛和展示交流活动,以此促进武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武术运动的普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现代竞技武术发展历史和竞技体育的角度对竞技武术"竞技化"特征作了简要的回顾与分析,认为当前武术"竞技化"特征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建国后对武术"击、舞"关系的处理和套路价值功能的认识是目前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前提和基础;竞技体育运动本身性质、固有规律、价值取向是影响目前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暴力美学"视域审视武术技击美的心理归因及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暴力美学"的全新视角,对武术进行客观审视.武术的攻防技击美是武术之美的核心,踢、打、摔、拿、击、刺、劈、砍等组成武术攻防的基本要素是原始暴力元素的体现,对人性攻击本能的崇尚和人们的英雄情结是武术彰显攻防技击之美的心理归因;武术技击是"暴力美学"时代武打影视的核心素材;通过对武德的强化、武技的规范、规则的制约、美感的提升等,最大化弱化和消解武术中的"暴力元素",使武术呈现出适度体现"暴力元素"又巧妙消解暴力的二律背反态势;弱化和消解暴力是武术技击美的特质,也是"和谐社会"理念下武术的生存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武术及奥运会发展现状及关系的研究,分析当前武术项目进入奥运会的"利"与"弊",提出当前为进入奥运会而改变武术的本质,既不利于武术项目本身的发展,也不能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武术进入奥运会时机尚未成熟。虽然中国武术只能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非正式项目,但北京奥运会给武术提供了绝好的推广机会,借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传播环境和机会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武术的全貌,感受到中国武术文化的魅力。未来武术的推广,必须还武术以本来面目,完善武术自身体系,以教育为前提及多层次武术形式并举。  相似文献   

11.
主要采用历史资料考察的方法,探讨明代中日武术文化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对本国武道的影响。研究认为:明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兴盛时期,武术的相互渗透,有效促进了各自武道的发展。日本的刀法对中国刀法有一定影响,而中国武术对日本空手道和柔道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在其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在历史伟人效应的影响下,武术经历了一个形成、繁荣、衰落、再繁荣、再衰落等起起落落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开创了它的辉煌时期,同时不可避免地也经历了它的低谷时期。文章通过对历史各朝代代表人物,以及他们所在朝代的背景研究分析,来阐述这些伟人效应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武术的成熟期,目前对于这一时期的武术演变历程及特征研究相对薄弱,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近些年关于明清时期武术研究的文章及书籍进行整理分析,以有利于我们把握和理解武术的整体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4.
明代武术发展与明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是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军事的需要为武术发展提供了最大驱动力,武举制的推行和武学的建立为武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日本刀法的传入促进了中日武技之间的交流。随着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武术也在这一时期最终完成了它的平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大武术观视野下武术发展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武术观的视野下,对武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门户之争与融汇百家、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标准化与百花齐放等6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中国武术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明清武术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武术发展史一个值得注视的时期,这一时期武术的技术动作、理论研究都呈现出空前发展的局面,各种拳种大量涌现,门派林立,武术渐次成为一个庞大的运动技术体系;大量有关武术的论著相继问世,使武术理论体系逐渐完善;武术开始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最终成为"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武术的社会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中国武术承载着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武术的文化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术由一项原始格斗技术发展成文化载体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认为: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的世俗化,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具有多方面文化特色;西方文化及竞技体育改变武术发展中的不良趋向,但降低了武术的层次。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我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入手进行学习、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武术影视对中华武术传播的影响作了一些综合性分析,从而厘楚武术影视与武术传播之间的关系,为两者之间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传统文化精华,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是人们知识积累与创新的场所,也是武术传播与继承的有效途径。在高校开展好武术事业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一方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了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培养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在战争中的作用及其与战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查、分析了中华武术在古战争中的作用,认为中华武术并不是战场上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战争也不是推动中华武术兴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