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文章系统阐述了江西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课程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针对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完善体系,构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环境监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探索了“线上+线下”交互教学、实践基地现场教学和实践技能大赛应用教学三种教学路径;针对实践教学平台投入有限,开发了“四维”线上线下实践教学平台,具体包括超星泛雅教学平台、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教学平台;针对“双师型”教师缺乏,打造了模块化实践教学团队,囊括了本科生导师和环境监测/检测企事业单位的一线专家。本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效果良好,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郝丽娜  李盼盼 《教师》2023,(9):12-14
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在课堂教学中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实现“三全育人”。文章首先介绍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概况。其次,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并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最后评估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实施成效,并进行总结,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助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新工科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不高、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基于“OPCE”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从“开放·实践·创新”三个维度,构建多方协同的实践育人体系、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三阶段”教学体系和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三模块-三阶段”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视域下,传统的高职工科专业教育模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市场对于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期望更高,这决定了高职工科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更为系统。“三创”型人才指的是具备较强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为培养“三创”型人才,要创设和优化学习平台,以课岗赛证教育来提升“三创”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打造全链条的“三创”教育模式、打磨新工科教育试验机制并为“三创”实训体系化教育服务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和实践平台创新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链现代化人才培养重要保障。新工科人才培养以现代汽车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创新实践平台以面向未来汽车工程师能力为导向,重点构建递进式工程教育实践体系及双师型工程教育师资体系。搭建“三创融合”教育体系和实践平台,高校人才培养创新链、知识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得以驱动贯通。  相似文献   

6.
项目制教学可以实现新工科“学科交叉、创新实践”的理念,与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时代使命不谋而合,但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活动同质化、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学习效果评价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学科交叉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传统工科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跨度为多个学期的“理论—实践”数字化课程群综合引导式教学项目。从“课程群综合引导式项目—课程阶段项目—课堂微项目”自顶向下重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开发评价标准及管理系统,构建“前后贯通、相互衔接、逐步进阶、学科交叉”引导式项目培养模式,开拓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新工科”建设发展要求及工科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地方工科院校新工科教学改革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工科建设存在一定的耦合性。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思想及方法论,在创新理念层面和创新方法层面均与新工科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相契合。基于此,试验并打造新工科专创融合课程:工科中的设计思维,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形成一定的专创融合路径探索经验,为新工科及其他专业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工科建设对高校工科课程教学提出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染料合成及工艺学教学现状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染料合成及工艺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旨在促进本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染整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计划提出了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对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如何开展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最后,以“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借助课程教学实现隐性课程思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深化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基础。传统专业课程改造作为新工科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挑战性大,是课程建设的难点。针对传统专业课程教学定位与目标、内容与资源、方法与模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与新工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提出需求与产出导向、技术与非技术融合驱动的传统专业课程新工科改造路径与方法,给出“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改造为“网络系统安全”案例,对工程教育类专业实施传统专业课程新工科改造升级具有重要启发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玲萍 《科教导刊》2023,(23):85-88
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拥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融入新工科的实践教学中,构建基于真实劳动实践场景的“两结合、三实际、四维度”的“劳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用劳动教育赋能实践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习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以及劳动精神,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及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培养德学兼修、爱岗敬业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2.
围绕新工科建设的理念与电子信息产业类的发展需求,针对当下人才培养存在工程职业素养不高、思想认识不深、创新意识不强、不能适应电子信息类行业的快速发展等问题,该研究提出“课程思政”与“产教研融合”的双驱育人新模式,从两个方面阐述新工科背景下的育人教学理念,并讨论了该育人模式得以实践的3条有效路径,以需求为导向,构建“点—线—面—体”综合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推进混合式课堂建设,构建新工科“强思政、厚基础、重实践”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最后,结合梧州学院发展情况总结实践效果,对新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推动课程教育改革,促进专业课程教育内容与产业经济需求有机衔接,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洋环境”课程目前教学存在难以有效支撑学生解决海洋油气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当前“金课”建设背景出发,依据“两性一度”课程建设标准,贯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新工科建设要求,从丰富教学内容体系、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三方面深入开展了“海洋环境”课程教学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程教学总体达成度良好,课程改革较好地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支撑海洋油气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文章科学分析了特种加工课程四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采取了凝练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记录单”和优化课程考核体系等措施,经实践,学生从思想上更加重视课堂,成绩补考率由13.84%降至0,课程教学改革收到了实效,文章还对课程后续建设提出了强化教学反馈、增加课外拓展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沉浸感等持续改进的设想,改革思路符合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传统《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研究进展,分析了该课程与"新工科"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目标,强化专业特色教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课程创新教学、社会实践、科技服务等,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面向新工科建设需求,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四结合”课程体系,建立新工科背景下以“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核心的全方位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与工程实践、创新设计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通过“传统教学+信息技术+口袋实验室仿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的蓬勃发展为现代工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新工科专业时代的代表学科,对学生的实践培养目标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整合现存课程信息,以“射频识别原理与应用”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验设计项目化”“实验内容微型化”“实验结果视频化”“实验检查答辩化”的实验设计方案。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师可以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制,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工科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冯兴  李汝宁 《教师》2022,(8):93-95
目前,新工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建设新阶段,立德树人是新工科建设的根本使命.文章从新工科内涵入手,阐述了系统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必要性,并从三个维度说明了思政教育在系统工程学课程中的融入:思政教师思想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及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新工科背景下系统工程学课程思...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一流本科教育、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认证的趋势下,《工程力学》作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入学后涉及工程实际较多的课程和学校工科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文章结合我校《工程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探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队伍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四个方面对建构教与学进程中工程力学课程建设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肖芳  徐颖 《教师博览》2024,(3):20-22
课程思政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普遍存在“思专创”融合度不高、实践平台供给不足、教学评价标准单一等问题。本文基于江西科技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中的有益经验,提出“思专创”融合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思路,并从教学内容体系重构、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实践平台体系构建、考核评价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