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红医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时期医疗卫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彰显了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为新时代医学生培养提供了价值引领和行动指南,利用红医精神加强医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筑牢医学生理想信念、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继承和弘扬红医精神的重要意义。挖掘红医精神教学资源、融入多媒体课堂教学、开展红医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等系统教育,使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坚定医学生政治信仰,提供新时代价值导向,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大学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渗透和熏陶、规范和引导、支撑和保障的功能;分析了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前者有利于后者目标的实现,后者有助于前者的传承、融合与创新;最后,提出了推动二者融合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以儒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为分析基点。将二者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合,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客观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性的重要举措,是传承儒家文化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二者融合的可行性与融合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确保前者发展的方向正确,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赋予了新的定位与精神内涵,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展示的舞台。从二者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出发,分析了二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的融合应体现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方面,通过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为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将为人文教育提供方向的保证,而后者是前者得以实现的基础,实现二者的融合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需要充分挖掘大学精神中的优秀文化;建立健全确保二者相融的教学制度、管理制度甚至活动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来促进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陈言 《教育教学论坛》2021,(13):185-188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要求和形势,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合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具体阐述了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二者相融合的可行性,探讨了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源泉,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承密切相关,一方面,文化的传承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命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促进文化的传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将文化传承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将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经历的始终,能够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把二者有效融合起来。二者可以在教育观念、工作机制、教育原则、师资队伍和评价标准等层面进行有效融合。但这种融合并不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也不是消融二者各自内在的发展规律与特点,更不能忽视育人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儒家修身思想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求、具体化的行为规范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探讨儒家修身思想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学科交互融合,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药理学课程镇痛药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药理学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医学生医乃仁术和大医精诚的医学职业理想,树立医学生救死扶伤和服务大健康的医学职业目的,强化医学生爱岗敬业和恪守职业道德的医学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11.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工匠精神以其丰富内涵涵养了中国工匠近千年,余韵福祉绵延至今。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价值追求趋同以及二者自身发展要求使二者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将从高校与社会两个角度探讨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三个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必要性。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内涵进行审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洋溢着浓郁的思想政治教育气息、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可以将这些内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党团建设等途径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高校的传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将医教协同模式融入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培养德智兼备的医学专业人才,推动医学教育事业改革,最终完成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文章首先探讨了高职医学生思政教育困境及突破方向,而后建立“学校教育——医院教育——评价考核”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基本框架,最后从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全面渗透工匠精神、落实多点聚焦原则、挖掘实践思政元素等维度提出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将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再传承”与“再创新”,还能充分体现学生—文化—教学三重维度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基本目标、核心内容与方式方法三个层面都存在高度契合性,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现实基础。有鉴于此,提出具体融合路径:在理想信念层面上,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融入”的基本前提;在师资队伍层面上,要以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为“融入”的重要基础;在体系建设层面上,要以构建科学性课程体系为“融入”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5.
段溥 《林区教学》2023,(12):18-21
伟大建党精神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提升大学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积极性等作用。通过加强网络思政队伍建设、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网络精品及创新网络思政平台学习形式等方式,推动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融合。  相似文献   

16.
由于医学生培养周期长、医学人文知识教育的欠缺、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暴力伤医事件的频发和青年医学生鲜明的个性原因,造成了当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诸多困难,我们应当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教育,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做到陪伴学生、引导学生、包容学生、倾听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不断探索新时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不断提高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的灵魂,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传承。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批判性是由历史、现实和文化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批判性内涵的缺失和批判性思维的缺失。重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注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批判性思维精神,处理好批判与建设的关系,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反过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传承弘扬地域文化.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相互推动作用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增进二者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传承。当前我国的高校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不够成熟。鉴于此,主要介绍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分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且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性思维培育的路径,旨在重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精神,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静安 《文教资料》2020,(6):150-151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包含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二者紧密相连、不可或缺,其融合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发展的趋向.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成为高职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特点,对二者融合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二者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