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工科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的需求发展,专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高校专业建设的重要路径.以大庆师范学院电子信息专业集群建设和发展现状为例,对当前新工科发展背景下电子信息专业集群如何做好面向产业、服务行业企业相关工作,培养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其他高校相关专业集群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专业(群)建设能否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相匹配,是学校能否突显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水平,能否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本文从产业集群理论视角,提出了"一环五步"专业群建设模式,并进行了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地方本科高校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以产教融合为驱动,以面向现代产业集群需求、优势资源集聚为特征的专业集群建设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战略选择。基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大数据专业集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专业集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是近年来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量大,目前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刚刚起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色,构建大数据专业集群,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介绍了大数据专业集群建设的背景和原则,详细阐述了专业集群架构、运行机制、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的举措,以及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制造等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才链和技术链是高职专业设置科学对接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专业建设实践,认为有必要建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职专业集群,以突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人才瓶颈。其次,通过明晰人才链和技术链在产业链对接产业集群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链和技术链构建了高职专业集群。最后,对机电类相关专业率先开展了集群建设的探索实践,为高职专业集群内涵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对东北区域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物流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对不同层次物流人才需求分析、员工职业核心能力分析,以及对中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就业岗位、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比对分析,构建了对接产业集群的高职物流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与社会零距离接触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南阳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构建服务南阳智能制造产业专业集群的设想,指出了建设服务南阳智能制造产业专业集群的必要性,对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的目的和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项目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河北省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作为为产业集群提供人力与技术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协调。为此,在产业集群的背景下,河北省高职教育应合理布局院校、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培养层次、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河北省高职教育在产业集群背景下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校专业集群是促进跨学科领域发展、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帮助学生构建职业生涯体系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校专业集群建设主要是通过专门的集群管理机制、覆盖全产业的集群体系、重构课程支撑专业群发展、集团式教师管理制度等路径推进。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和改善管理制度,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校逐步改善和缓解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教师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学生就业与升学的矛盾、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建设经验,未来我国应用本科专业集群发展应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丰富价值取向,不断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开放大学专业建设与产业集群存在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基于两者的属性与特点所产生一定的内在机理。面对社会产业集群化的外部环境及大学内部生存发展的需求,我国开放大学有着专业集群化建设的双重动因,并逐步成为新时期开放大学专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专业集群化建设过程中,将适应性、协调性、发展性的原则作为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加强专业集群化建设需要注重特色专业建设,带动集群化发展;依托科技平台,构建专业集群化服务体系;创新专业文化,提升专业集群建设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高职专业集群建设以区域支柱产业的产业链为依托,通过嵌入产业链而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进而促进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协调创新发展。绍兴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而现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无法较好地适应和服务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组建适应绍兴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高职专业集群。在专业集群的形成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场的主导机制,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作用,建立专业集群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的演变产生了对专业集群建设的需求,专业集群作为顺应产业变化的技术创新组织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两者耦合发展,其路径有互动、共享、竞争、新设四种。受传统办学思维制约,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存在耦合困境。陇东南高职院校通过组建职教联盟、优化专业群布局、共建共享集群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区域贯通培养体系,为提升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耦合水平提供了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对接地方产业集群发展,走"专业对接产业、学业连接就业、创业衔接职业"的专业集群建设之路。从专业集群建设的层次模式、路径模式和内外动力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专业集群建设的导向、抓手和需要协调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提出了学校专业集群与地方产业集群互动互促、融合协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曹凤  李娜 《科教导刊》2023,(17):10-12
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山东省智能制造上下游相关产业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现状,以“3C”融合为背景对专业集群建设进行理论研究,理顺并研究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链岗位需求的映射关系,从供给侧构建专业集群,搭建以目标为导向,注重能力培养,体现课程实践与工程实践两翼并举的教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专业集群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是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辽宁产业集群化发展带动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提高职业院校的技术服务功能。职业教育要创新职业院校办学机制体制,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要调整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集群发展;要改变办学形式,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对接。  相似文献   

16.
魏明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13-19
产业集群在演变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对专业性人力资源和特色专业建设的需求,成为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的服务对象和基础依据.服务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作为顺应产业变化的创新型专业组织,以职业联系为纽带密切了专业与产业的关系,并具有依存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应根据集群组织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形成合理的专业地域、类型和层级结构,建立共享型、异质化的专业集群体系,并通过产业内的职业分析方法探索具体化的专业设置方向,切实提高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专业集群源自对产业集群思想的研究借鉴,两者在范围、组成、目标、建设方式、管理体制及发展运行方面有所不同。从构成来看,专业集群组织不仅包括内部横向、纵向上的直接联系,还包括外部支撑性和服务性组织,各部分建设内容各有侧重。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需要确立差异化目标发展战略,发挥集群既竞争又合作的优势效应,革新传统专业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在集群建设中的责任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秦栏区域品牌建设经验作为分析对象,探究安徽秦栏产业集群专业镇区域品牌建设中在品牌内涵、营销推广、品牌管理以及区域品牌主体构建等方面发展经验,从而得出了有利于产业集群专业镇进行区域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启示,对产业集群专业镇区域品牌建设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新形态下,通过建设"互联网+"专业集群公共实训平台,建立专业互通互联的实训体系;通过构建"专业+"专业复合课程体系,实现"跨行业、跨专业、跨院系"的复合专业培养;并通过实施"立体化培养、个性化拓展"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为高校专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专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匹配程度有着深刻的内涵,是提升高校专业设置合理性、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要求。提高专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匹配程度是缓解高校就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扩散和专业化分工的要求,需要落实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发展路径,也要积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支持和监督等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