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雨轩  刘红 《今传媒》2023,(2):28-30
在媒体融合时代,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新闻内容生产也逐渐视频化,短视频新闻由此应运而生。本文对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获奖作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短视频新闻传播的核心要求以及短视频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创新策略,旨在为短视频新闻如何在新时代下守正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第28届中国新闻奖开始设立短视频新闻奖项,究其原因主要是短视频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本文从短视频新闻的选题、节目制作、叙事风格、传播效果等四个方面分析第29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获奖作品的特点,以期为短视频新闻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8年中国新闻奖评选首次增设了媒体融合奖项,下设六个奖项涵盖了视频、直播和创意互动等新媒体内容,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在奖项名称方面做了调整,其中将"融媒短视频"改为"短视频新闻"。本文以新媒体浪潮下新闻价值的转变与思考为切入点,着重探讨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短视频新闻作品中新闻价值的转向,在传统新闻价值基础上需要对这些转向做出思考,进而对短视频新闻未来趋势做出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短视频依托移动互联平台便捷的生产方式和高效的内容分发模式,持续占据着当下信息传播和社交载体的高位。而短视频新闻一反传统的新闻生产和叙事模式,是主流媒体重塑网络话语权的重要形式。本文在探讨短视频在媒体中应用特征的基础上,将重点分析其在重大新闻事件的创新形式,为短视频新闻如何进一步增强其传播效果和行业的革新方向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5.
移动社交短视频在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其轻松娱乐的基调和个性创意的内容让移动社交从文字、图片向视频过渡,同时给媒体带来新的传播形态。国内外媒体在运用短视频素材、尝试短视频新闻报道以及建立短视频新闻服务机构等方面取得初步进展,但其对短视频的功能价值挖掘有限。随着网络的优化升级以及用户扩增,短视频能在突发事件首发、现场报道取证、媒介产品创新以及多元媒体融合方面与新闻报道紧密结合,构建新的信息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6.
袁理 《新闻前哨》2023,(1):11-12
在新一轮的媒体浪潮中,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步入短视频这个新的战场,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信息,为受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新闻内容,从而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提升主流媒体的竞争力。本文将以“央视新闻”抖音号为研究对象,分析短视频新闻的优势,以及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特色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历来被视作媒体的“旗帜”和“灵魂”,从中能看出一个媒体坚守的价值观。坚持新闻立台,追求评论强台,已成为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谋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共识。近年来,短视频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短视频和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短视频新闻评论”这种新型评论形式,体现了媒体公信力和深度报道能力,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凝聚正能量。本文以期借助短视频的媒介优势,探寻实现短视频新闻评论有效传播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这一新型传播形式,具有播放效率高、收视成本低、互动性强的诸多优势.伴随短视频风口的出现,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遇到时代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了进一步解析电视民生新闻在短视频风口下的创新发展之路,本文总结了短视频新闻传播特点,同时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希望进一步发挥电视媒体品牌优势,在短视频风口下重塑民生新闻的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支持电视民生新闻走出全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黄超 《新闻前哨》2020,(2):84-84
近年来"CCTV News"(央视新闻旗下的短视频新闻应用)等媒体推出了短视频新闻服务,是融媒时代电视媒体应用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实践,本文力图对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短视频传播相关问题进行探析。一、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短视频传播的优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提升和手机等移动设备迅速发展,依托于移动端的短视频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具有以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而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随着媒体融合进入下半场,主流媒体纷纷转向移动传播阵地,创新内容形态。2018年,第28届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媒体融合奖项,评选包括融媒短视频在内的6个评选项目。次年,第29届中国新闻奖第一次出现“短视频新闻”评奖项目。短视频已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主流形态。通过对部分爆款新闻类短视频开展内容研究和比较分析,笔者发现其在标题的“网感”、  相似文献   

11.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短视频迎来了爆发之势.短视频的"短、平、快"特性,适应网络时代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在纸媒进入转型期的时代,视频新闻已经成为媒体进行融合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首先介绍资讯类新闻短视频的发展背景,并以2016里约奥运会期间传统媒体发展资讯短视频的表现,分析媒体融合的重要发展,成果以及反思.  相似文献   

12.
短视频是我国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突破口,资讯类短视频作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寻不同类型媒体的资讯类短视频发展规律与差异,本文以澎湃新闻和梨视频资讯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它们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资讯短视频形成时长在2分钟以内,形态上具备栏目包装、多媒体素材、字幕与配乐的模式。澎湃新闻坚守主流媒体新闻理念,梨视频开拓好内容标准新维度;梨视频拍客体系编织“新闻网”模式拥有更多原创内容;梨视频重视频叙事且灵活运用剪辑技巧。通过对比分析澎湃新闻与自媒体“梨视频”在资讯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异同及其特征,为推动我国媒体融合进一步发展即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韩姝  阳艳娥 《传媒》2021,(10):60-62
在短视频快速普及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在融合创新的进程中开始尝试"短视频+新闻"的报道方式,尤其是政务新闻呈现短视频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央视新闻"等案例可以看出,政务新闻的短视频化特性主要表现在主题微观、叙事诙谐、镜头冲击力强等方面,也存在完整性欠缺、同质化严重、植入式拼接、用户参与度低等问题,需要通过丰富短视频报道的形式,拓展"直播+短视频""H5+短视频""VR+短视频"等政务短视频新闻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春阳 《新闻传播》2023,(17):79-80
在媒体融合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短视频正成为拉动视听新媒体行业增长的重要赛道和强劲引擎。财经新闻作为传统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借助这波“东风”,找到财经新闻与短视频报道的结合点,充分发挥短视频新闻传播优势,以更好地满足财经新闻受众的阅读需求,从而提升自身报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陈淇 《采.写.编》2021,(12):89-90
短视频新闻是将新闻内容融合短视频,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融媒体环境为其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短视频新闻传播体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渠道社交化、传播效果高效化、传播受众年轻化等显著特点,新闻传播优势更强,是当前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然而融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需结合传播特点,不断探索传播新路径,以此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短视频的融媒趋势下,渠道多、用户变、跨界快、内容新、体验好、互动强,但是这些优势并不能真正支持新闻短视频内容产量和质量。在新闻短视频阶段性创新中曾经一度出现过“伪逻辑”,叙事创新依靠“场景”,内容创新依赖“算法”,视觉创新依附“用户”,严重限制了短视频新闻出品水平的全面提升。因此,提出融媒趋势下新闻短视频转型路径,旨在促进新闻短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基于移动端的视频内容聚集了大量的注意力,“新闻+短视频”的传播模式成为新闻媒体在移动端进行内容生产的着力点。如今的大数据技术为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赋能,尤其是新闻评论,不断与技术融合,呈现影像化、视听化、便捷化的特点,开辟了新闻评论的新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与挑战,需要从内容、用户和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本文以深圳《晶报》观点类短视频“晶报说”为例,探究传统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赵然 《传媒》2021,(13):53-55
短视频是融合新闻的重要实践形式,其独特的互动模式可从情感内核、受众逻辑、技术支点和即时情境等方面进行解读,多维度地满足了受众的新闻交互需求,加强了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然而,媒体受益于模式,也受制于模式.短视频互动下,新闻的真实性、完整性遭到破坏,焦点转移和题材局限问题也值得引起警惕.未来,短视频新闻要突出新闻要素、丰富内容题材、监控传播数据、加强价值引导,助力构建健康、长效的融合新闻互动生态.  相似文献   

19.
短视频新闻是一个新兴的传播领域,目前,短视频新闻关注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新闻短视频成为各类媒体竞争的重要市场。本文以短视频为切入点,在概述短视频新闻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新闻对内报道和对外报道的差异,重点探讨了短视频新闻对内报道和对外报道的策略,以期为短视频新闻制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近年来新闻短视频发展的背景、优势、传播特点,以及传统媒体在新闻短视频创作方面的创新实践等方面入手,以典型案例解析新闻短视频的发展路径,为传统媒体转型、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