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H.Erikson)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在概述了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与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马西亚(J.E.Marcia)、小柴木启吾、加藤厚、张日昇等中外心理学家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立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遵循渐成论的原则,即人类发展要普遍经历一系列阶段,这些阶段以不变的序列展开。大学生所面临的发展性危机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两极之间的矛盾。对同一性发展中暗含着四种状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性获得的个体信息加工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更强,心理健康状态也更好。艾里克森的"人格渐成说"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发挥其发展性和预防性功能的重要意义作了最好的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艾森(E.H.Erikson)提出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本要概述了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与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马西亚(J.E.Marcia),小柴木启吾,加藤厚,张日Shen等中外心理学家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立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自我同一性理论是艾里克森心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其主张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对社会及团体价值的认同,是个体在人生不同阶段发展起来的,关键期是人的青春期。中职生处在同一性的危机期,通过研究中职生同一性危机的状况、成因,有助于为构建中职生健康人格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自我同一性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同一性是艾里克森儿童发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我同一性问题是青春期个体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它反映了个体在青春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与冲突。艾里克森关于自我同一性的论述对解决青春期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互联网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我们的生活时,青少年使用网络的人数日益增加,他们在享受网络的诸多便利的同时,其心理健康也受到严重影响。从自我同一性理论角度分析青少年网络戍瘾问题,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在简述艾里克森(E.H.Erikson)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同一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时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艾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结合一个犯罪青少年的个素分析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构过程以及在此期间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网络四方面加以论述。在文章最后,笔者针对该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面临的最重要的发展障碍是获得自我认同感。处于青春期晚期的大学阶段是获得自我认同感的关键时期,就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既连续,又各有独特发展课题的八个发展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亲子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良好亲子关系模式创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试从艾里克森人格渐成说对亲子关系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创立良好亲子关系模式,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班会背景 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大阶段理论来看,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淆。进入高中后,学生开始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关心自己个性方面的优缺点,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但对于自我存在的客观性、完整性方面还有所欠缺,不能客观地分析他人的评价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更多地以“后弗洛伊德派“来称谓艾里克森并认为他的人格心理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但是随着对其理论的逐步认识与分析,却发现他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本文试图从对构成艾里克森人格理论的几个核心问题(自我心理学,心理社会的发展,心理治疗的目的与手段)的阐述与分析来谈谈艾里克森人格理论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进入小学是每个幼儿园小朋友都必然要面临的挑战。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幼儿园阶段的幼儿主要是通过游戏发展主动性;而  相似文献   

13.
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发展课题,我国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日益重视。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危机是发展中的危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最好促进方式是允许他们的发展有一个合法延缓期,而不是提前为他们预订好角色。社会容许青少年尝试不同角色,最终会使所有年轻人受益。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面临的最重要的发展障碍是获得自我认同感。处于青春期晚期的大学阶段是获得自我认同感的关键时期,就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一、自我认同感的获得是建立健全人格的基础(一)自我认同感的获得是一个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5.
依据“同一性混乱危机”理论,简述形成危机的根源,指出青少年主体“同一性混乱”现象的危害性,提出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德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心理学之父霍尔将人生的青少年阶段称为“狂飙期”,而艾里克森于其著名的“心理社会发展论”中,则将“角色混淆”视为青年期(12-18岁)的危机。可见教育对处于中学阶段的青涩学子们是何等重要。而这群极具可塑性的孩子们,其生活中若是扣除掉基本的睡眠或是在路上时间后,可说是约有近3/5的光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而另外的2/5...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其对青少年的冲击也越来越大。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常常使青少年陷入一种迷惘状态。因此,健全自我成为青少年心中的第一要著,心理学家认为健全自我的一项特性就是具备自信的行为。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辨识与自我认定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如果他们的自我统合过程发展不顺利,其所要面对的会是‘角色混淆”的现象,这样极易失去自信而产生无助感,也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教育工作者要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尤其是自信心理的构建特别能协助他们有效地作自我探索与了解,以使他们顺利度过此间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8.
艾里克森(E.H.Erikson 1902—)是美国当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学家,他被人们公认为弗洛伊德理论的当今代表和继承人。他通过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他自我心理学的主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按精神动力学派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幼儿期的自信心发展归纳为三大里程碑,分别为:基本信任感的建立——自主感的建立——主导感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栾国霞 《文教资料》2007,(11):124-126
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核心,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少年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同时,青少年的同一性发展都带有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当代中国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多元文化和文明制度,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青少年最容易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变化的影响导致青少年同一性发展过程面临新的问题,也更容易导致同一性危机,从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