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感觉良好的《药》的公开教学完成之后,我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一位学生说:“老师,您讲得挺好,我都能听懂,可是我还想知道的您却没讲。”这句话将我自认为完善的教学设计大打折扣,但也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忙问:“告诉老师,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夏瑜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2.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3.
王刚 《教书育人》2001,(21):20-20
一、重“少”轻“多”。不少老师在公开课上不敢多说一句话,唯恐陷入应试教育的讲授法中。有时多以录音或学生动口来代替老师讲解,由于缺乏老师用语言开导,单凭学生自主探索实在难以解决很多难题。如此一来,学生动口,动眼、动脑的机会多,动耳听老师讲话则太少了。该误区产生的原因是没有认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实际上前者的“讲”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后者的“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区别不在于课堂“讲”的多少,而在于“讲”的目的不同。所以,引导性语言、开启智力和思维的语言、提高能力的语言应该多“讲”,…  相似文献   

4.
温莉 《山东教育》2009,(4):33-33
语文教学点滴录 著名教师魏书生常说:“我是个懒老师。”“我上课时有个想法:老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就是魏老师对“懒”老师作的注释。  相似文献   

5.
老师少讲甚至不讲就是有水平为避免背上“满堂灌”的罪名,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怎么敢“讲”课了,上课程式大都是:学生自读、讨论,老师答疑,课堂练习。老师们以少讲为时髦,“惜讲如金”,似乎都在较着劲比谁更“寡言少语”。对这种“改革”,我有点担忧。把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改革为“以学生为主体”,这个方向没错,让学生多读、多问、多练,也没有错,问题是不能由“满堂灌”走入另一个极端。我们反对“满堂灌”,是反对照本宣科地讲,反对枯燥乏味地讲。语文学科有它独特的风貌,那就是人文性,它需要借助教师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的…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学生对有些原理难以理解,对自然规律、知识应用技能难以掌握,或者是由于对现象的抽象认识外加感官的刺激不足,出现“老师今天教,学生明天忘”.有时会听到一些老师说:“这个问题不管我怎么讲,学生就是听不懂、理解不了”,“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学生还是不会”.针对此类情况,  相似文献   

7.
“0不能作除数”大凡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知道。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学生会很快回答“因为0作除数没有意义”。如果再追问“你怎么知道0作除数无意义呢?”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哑口无言了,只有极个别胆大的学生冒出一句话———“是老师讲的”。学生的回答,实际上就反映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弊端———学生获取知识是被动的,是老师教的。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我们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尝试创新”;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我做你看”的局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陆彩惠 《广西教育》2004,(5A):32-33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背”的现象仍相当普遍,老师以“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做法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收效不大,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尤为如此。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要精心组织好课前、课中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9.
一日,我给学生上“24小时记时法”。正讲得起劲儿,突然学生陶盛左手捂住了口鼻。右手举得高高的要发言。我立即“刹车”:“陶盛,你有什么话要说?”“老师,吴镇涛放了两个屁。”陶盛一本正经地说。“哗——”.教室里顿时乱成一锅粥。  相似文献   

10.
许和贵 《甘肃教育》2007,(9X):22-22
语文教师经常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上课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当老师的腰酸腿痛,而做学生的呢?却收获甚微。 每当举行语文公开课评课时,许多老师的开场白总是说:“这堂课讲得好!值得学习的是……”再往下一听,尽是讲老师如何了得,很少涉及学生。难道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一群无关紧要的“配角”和观众吗?  相似文献   

11.
怎样鉴赏古诗文呢?我除了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古诗文鉴赏的知识外,如“诗歌鉴赏的几个要点”、“诗歌鉴赏的最佳切入点”等,我还大胆进行了教学创新,那就是老师当向导,撰写学习诗歌的心得体会,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现在阅读教学比较流行的教法是“带着问题读”,并且认为“带着问题读”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果真如此吗?我听过这样一节课,讲的是《斑羚飞渡》。老师按照“带着问题读”的理念去设计教学,讲了下面一段引导的话:  相似文献   

13.
师蕾 《教育文汇》2005,(5):20-21
讲的少的是好老师,讲的多的是不是好老师?“少讲”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自提出以来,一直被人们奉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圭臬。不可否认,“少讲”教学思想的提出,对于解放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盲目地、过分地强调少讲,并以“少讲”的尺度一刀切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让广大老师谈“多讲”而色变,望“多讲”而却步。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同步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企图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牵着全班学生“齐步走”。然而,班上的后进生却在“听天书”。每次考试,这些后进生都是“红灯”高挂,老师却振振有辞:“我对每位学生讲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别人能学好,为什么你们几个总是不及格?”其实,学生不会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也是徒劳无功的。老师的责怪,更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就像一只无助的小鸟一样,在知识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一直对新课改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到无所适从,认为有的课文不存在所谓的“德育渗透”,直到我看到一位外校老师是怎样给学生讲童话《灰姑娘》的,我才明白。课一开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遍《灰姑娘》。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我”要讲个不停?李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科学课。当讨论“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吗?”等问题时,学生的发言一不小心就被他打断了,实验之后,当他要求学生再讨论时,学生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为什么“我”要讲个不停?李老师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笔在某小学听了一堂语课。讲着讲着,老师突然卡住了,停顿了几秒钟后,这位老师不好意思地说:“这个字读什么,我一时拿不准,请同学们课后务必自己动手查查,搞清楚”,说着又往下讲。第二天,我专门到这个班进行了随机调查,问那个字大家查了没有。在被问的十几个学生中竟然只有一两个学生查了,其他都没有。老师也没有就此  相似文献   

18.
老师     
一个人该不该承认自己有老师?有的人承认,而且还爱炫耀自己老师是谁是谁———这里边的理由当然是因为师高弟子强,强将手下无弱兵:有这样的老师,能无如此之学生乎?所以承认老师往往是为了称赞自己。记得我念大学那会儿,教我们的老师都是些无名之辈,课虽然上得不怎么样,可吹起自己老师来却个个唾沫四射:有的讲自己老师是西南联大的某某,有的便讲自己老师是东京帝大的谁谁;有人吹自己老师是国学大师黄侃,就有人说自己老师是新文化先驱胡适———就差讲“我的朋友胡适之”了!刚入学时,我们一听见自己老师的老师居然都是这么些鼎…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文》2005,(4):52-52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有的作文老师便在讲解作文知识之后,进行“下水”作文。教师不仅“下水”去作文,而且做成之后还要讲解自己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要讲出文章的某些地方应该怎么写和不该怎么写的“为什么”的原因;要讲出写作时“我是怎么想的”:在评讲作文时,可以和学生谈“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现在的老师很怕讲,“要讲”的尽量“少讲”,“少讲”的尽量“不讲”。大概是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气候下,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许多老师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地步,似乎“讲”就是“满堂灌”,“讲”就是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不然,从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看,教师合理适当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深入,感悟更为深刻。执教了《小马过河》一文后,我深深感到“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性。现根据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