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的档案根据载体不同可分为甲骨档案、缣帛档案、简牍档案、金文档案、石刻档案等.由金文档案的定义--把中国古代铸刻在青铜器上具有史书记事性质的铭文档案叫金文档案可知古代刻有铭文的青铜文物几乎均可称为金文档案.……  相似文献   

2.
殷周金文常用字"尊"位于句末时,如"康侯丰作宝(尊)(《集成》2153)",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用义为"器物名",也有个别学者提出"尊"非器物名。通过对殷周铭文中所有器物名的辞例及所有"尊"器铭文文本结构的考察,我们发现:后一种说法更符合殷周铭文实际。句末之"尊"与"尊彝""、尊鼎"中的"尊"用法与用义完全相同。殷周金文中的"尊"字还没有"器物名"的用法。并由此得出:在金文研究中,如果仅作局部的文例考察、部分的辞例排比,其结论有时难免偏颇。对全部铭文的宏观研究也许可以解决金文研究中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攀峰 《兰台世界》2012,(19):20-21
人们对金文的研究由来已久,宋人和清人的研究多侧重于字词的考释,而对金文中的姓氏、族谱则没有系统地梳理研究过,仅仅对其中一些姓氏的用字作过一些考证。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金文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研究的范围也日益拓宽。1932年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问世,该书将西周金文按时代(王室)、列国金  相似文献   

4.
冷静  董婷 《山西档案》2008,(2):34-35
金文档案是载有原始凭证价值的青铜器铭文,由于其形成时间久远,且长期埋藏于复杂、潮湿的地下环境,致使这些金文档案出现不同程度老化;出土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金文档案老化速度会加快,严重威胁金文档案寿命.  相似文献   

5.
金文研究兴起于宋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上重建礼制的需要、宽松的文化政策、疑古创新思潮的盛行,为金文研究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青铜器的大量出土,是金文研究得以展开的先决条件.《说文》的校正、刊布与流传、古文字的整理与辑录、《三礼图》的编修及法帖研究的兴盛,为金文研究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学术积累.雕版印刷术和拓墨技术的广泛使用,为铭文摹本的流传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6.
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是青铜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此时,青铜所制造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得到了广泛使用,一些青铜器皿上还出现了刻铸的文字,即所谓的铭文或金文、钟鼎文(因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居多,故称钟鼎文).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类型及其保护的方法甲骨档案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档案 ,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甲是指龟的背甲和腹甲 ,骨是指牛的肩胛骨或其它兽骨。甲骨是当时的占卜材料 ,也是当时档案的主要载体。甲骨档案的保存采用窑藏法 ,即所谓“登于天府”。甲骨档案主要出土在宗庙建筑右半穴或地下室的圆窑中 ,窑深一般都在2公尺左右。金文档案青铜器上铭文铸字不自周始 ,在商朝就已经出现。西周时发展到专为记事铭文而铸青铜器 ,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金文档案。金文档案的保存也采用窑藏法…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鲍子鼎铭文,经吴镇烽先生考释,基本无疑义。本文仅对铭文中"君"字的理解略事补苴,并对"柬"字的考释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柬"当读为"间",训为"间隙、嫌隙、隔阂"等义,是作器者鲍子委婉地祝愿鲍家的女子仲匋姒不要被夫家所出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2016年,西安博物院新入藏了12件商周青铜器,均是文物执法部门在打击盗墓的专项行动中从犯罪分子手中追缴回来的。这些铜器年代分别集中于商周之际和两周之际。商周之际的青铜器虽然不能确定是否为同一墓葬,但包含了鼎、簋、觚、爵、尊、卣等当时主要的青铜器类别,不少器物上还铸有1-3字构成的族徽文字。两周之际的青铜器有2件铭文内容相近,可能是同一座墓葬出土之物,铭文中新发现的"醜"字不见于以往所见金文。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远古的夏、商、周时期,有一种独特的档案书写方式———用铸刻的方式将文字记录在或厚重或精巧的青铜器物上。人们把上面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是"吉金文"的简称。另一个名称叫"钟鼎文",是因为很多的金文都铭刻在钟和鼎上的缘故。中国古代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期及两周。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青铜冶铸工艺达到了全盛阶段,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并  相似文献   

11.
毛公鼎铭文补释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公鼎①是西周晚期的重器,其铭文长达将近五百字,不但字数居全部西周青铜器铭文之冠,而且内容也很重要.自从清代道光末年出土以来,毛公鼎铭文历经诸多前贤和当代学者的考释,已能基本通读,但仍留下一些疑难字句,有待继续探究.本文仅对其中的一个疑难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入藏了1件爯鼎和2件爯簋,它们与此前所见的3件爯器应属同一青铜器组合。国博所藏的3件爯器造型庄重,纹饰精美,且器内均铸有相同内容的长篇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诸件爯器的铭文记载了器主人爯受赐于遣伯、遣姬,因感念其高尚的道德言行,铸作宗庙彝器以奉祀其文考的历史背景。铭中"遣伯""德音""余一子"等称谓、用辞均属金文首见,为研究商周时期的遣氏家族及相关历史、语言、文化提供了新的依据。从几件爯器的形制、纹饰、铭文及等级规格来看,该组青铜器约铸造于西周中期,其器主人爯的身份大致相当于诸侯国封君。  相似文献   

13.
金石档案是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主要档案类型之一。罗马人通过学习希腊人的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拉丁文,于是开始形成和积累拉丁文金石档案。从考古发现来看,罗马帝国时期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题铭档案,而共和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拉丁铭文非常少,属于王政时代的铭文几乎没有。因此,本文所论述的是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的金石档案。金文档案罗马共和国早期的金文档案很少,因而价值也更为珍贵。其中最古老的是金扣铭文,即所谓“普列涅斯铁城扣针”,因发现于普列涅斯铁城的一座坟墓中而名,其年代最早不超过公元前600年。铭文是用拉丁文从左…  相似文献   

14.
对两周铭文的宏观规律考察可以推进金文研究。工吴季生匜(《集成》10212)的、王子适匜(《集成》10190)的目前有释"修饰语"和释"器名"两种意见。对两周匜器铭文要素及结构模式的考察结果显示:匜器铭文中的"器物自名"一项皆不省略。据此,此二字更可能是器物自名。对■、■二字前的相邻字"会"、"■"的所有辞例考察结果显示:"会""■"二字所修饰的器名共有"匜"和"鼎"两个。对两周匜器自名用字的考察结果显示:匜器自名不用"鼎"字。综上,■、■应是"匜"的异构或假借字。通过考察两周金文字形的演变特点及所讨论字形的分布区域,可以基本断定二字是"匜"的方言异构字。根据两周"尊"器铭文模式规律,虢叔尊(《集成》5914)铭文最后一字应是修饰语,不是器物自名。虢叔尊是一件媵器。  相似文献   

15.
王年、月份、月相及干支记日四项因素俱全的铜器对于西周铜器断代以及金文历谱的研究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四要素俱全的铜器的年代确定之后,便可以作为标准青铜器,对于西周青铜器断代及构建西周时期的金文历谱发挥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对于流传的所谓四要素俱全的铜器的真伪,以及它们年代的准确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近年公布的四要素俱全的"倗叔壶"和作册吴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进行分析,认为从形制和铭文字体、内容来看,"倗叔壶"的器身可能是在器盖铭文的基础上,结合近年重要考古发现而制造出来的。综合分析作册吴盉的形制和铭文,其年代应相当于西周晚期,与其他铜器系联,可将其年代定在厉王时期。  相似文献   

16.
1976年,在我省临潼县零口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簋(古代盛食品的器物),内有铭文,为西周初期文物,也是至今发现的周代最早的金文档案.  相似文献   

17.
《金文引得》(分“殷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两卷)是一部商周青铜器铭文释文检索工具书,也是第一部出土文献引得类图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金项目“出土古文字电脑全息检索系统”的阶段性成果。去年10月问世以来,引起海内外古文字研究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1994年8月下旬,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的"中国古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博士披露了他在香港见到的15件出土于山西的编钟的消息。之后,其中的12件由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其余三件则不知下落。1995年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第13卷第1期刊发了该院器物处处长张光远先生的铭文考释与钟铭拓片,从而引起了海峡两岸古文字学界的热烈讨论,著名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裘锡圭等先生均撰文参论。现据各家考释所长、结合自己体会,将铭文隶定分段于下:  相似文献   

19.
漳窑米黄釉瓷器中带有纪年铭文的传世品和出土物比较少见,中国国家博物馆、财团法人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和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分别收藏了一件刻有"大明万历乙卯年(万历四十三年)""漳州""同安县""东溪乡""陈福成""开元寺"等铭文的瓷雕作品,造型典雅隽秀,线条流畅优美,工艺高超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文献和前人研究,考释瓷雕铭文和相关内容,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生产瓷雕的窑口位于泉州府同安县东门外东溪附近,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东溪一带,地处厦、漳、泉三角开放区的中心位置;陈福成监制瓷雕,并于铭文中体现地缘位置,展现出漳窑生产中浓厚的同业竞争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形态;瓷雕皆为开元寺供养器,为定烧之物,铭文内容丰富了明代瓷器的供养铭文体例。  相似文献   

20.
在传世文物与考古发现中带"秦子"铭文的器物有多件。对于"秦子"所指,学者有不同说法。本文结合文献和金文,从称谓的角度分析,认为"秦子"应是春秋早期的秦文公太子静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