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盐铁制度是古代史研究的薄弱一环,迄有论述不乏疏漏武断之处,本文勾沉索隐。考辨史实,力图客观地说明有关制度层次的若干问题。全文分五节:(1)东汉前期对新朝西汉盐铁制度有因有革,允许私营同时并未放弃官营;(2)和帝罢禁并非全部罢除盐铁官;(3)东汉盐铁官职掌大体是双重的,既主持官营,又管理民营征收税金;(4)东汉私营盐铁业管窥;(5)汉代盐官的增补。  相似文献   

2.
东汉时期是实行什么样的盐铁政策?由于史料记载不详,学术界有较大的分歧。细考史料,我们认为东汉初期仍实际的是盐铁专卖政策,只不过由于诸多原因而使政府对盐铁专卖的控制有所放松,而且民间也有大量非法的私营盐铁商存在;直到章帝时期,汉政府又全面加强了盐铁的专卖政策,民间私营盐铁商遭到严厉的打击;自和帝起,汉政府废除了盐铁的专卖政策而实行民营征税制度,但政府专卖也仍然存在,一直到东汉末年。在此基础上,商品经济继西流之后,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相似文献   

3.
盐铁官营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大重要经济政策。对于这一政策的得失,历来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近读傅筑夫先生的《中国经济史论丛》,获益非浅。然傅先生关于汉武帝盐铁官营政策的一些论述,则不敢苟同。兹就下面两个问题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傅先生及史学界诸前辈。  相似文献   

4.
从盐铁官营看西汉的专卖制度及其流弊刘良群一汉昭帝元始元年(前八一年),朝廷召开了盐铁会议,就汉武帝以后国家实施的政策及指导思想展开辩论,目的是为了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严重分歧,消除不同意见,统一指导思想,会议讨论的情况,由宣帝时期的桓宽整理成书,这...  相似文献   

5.
关于《盐铁论》中的盐铁官营问题,诸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认为,汉武帝时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盐铁官营,既解决了当时的财政危机,又巩固了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专制主义大一统中央政权,桑弘羊与贤良学的争论,是儒法两种不同经济思想的对立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盐铁官营,是我国封建社会盐制度的主轴,这一制度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就由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制订.当时其目的是“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奢,绝兼并之路”,并指出盐铁之利可“足军旅之费,佐面姓之急,务蓄积以备乏食.”及至清代,盐铁官营制仍被沿袭下来,且盐税收入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国家岁入之款,盐课为一大宗.但是在清代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人们经济观念的增强,加之盐的产与销并非一时一地之事,有的产地与销地远距千里,清政府的控制鞭长莫及.因而有清一代,私盐盛行,特别是湖广地区,私盐充斥,私贩活动频繁.本文试就清代湖广地区的私盐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问:东汉窦宪打北匈奴是什么性质的战争?答:窦宪打北匈奴,一向被肯定,但我们认为这是一场不义之战。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只要将窦宪打北匈奴时东汉世族政治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这个事实。东汉世家大族,在和帝以前即已形成。和帝一即位,窦太后就“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后汉书·和帝纪》),正是为了满足世家大族的经济要求。从此,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主要是盐铁商)合为一体,田庄制度获得了急剧的发展。东汉政治是世族政治,这种政治的恶性发展,也以窦太后临朝、窦氏当权为标志。东汉世族政治的特征,用仲长统的话来说,是“使饿狼守庖厨,饥虎牧牢  相似文献   

8.
桑弘羊(公元前一五二年——公元前八○年),西汉著名的法家、财政家。汉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最高财政官)。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根据先秦法家的革新路线,提出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一系列财政政策。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昭帝即位,任御史大夫。后大司马霍光当权,被诬与人“谋反”的罪名而遭杀害。公元前八十一年(昭帝始元六年),汉政府召开了一次盐铁会议,儒法两家围绕者否定还是肯定盐铁官营的问题开展了一场大论战。它涉及到财政、军事、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综观诸葛亮治蜀期间所施行的经济政策,看出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盐铁官营,蜀锦为主;轻徭薄赋,使百姓安居;提倡节流积蓄,反对奢侈风气。  相似文献   

10.
范舟游 《文教资料》2011,(16):91-92
西汉昭帝时期,贤良文学与大夫派在盐铁官营、匈奴问题、儒法评价、德刑使用等方面展开激烈论战。文章引用文献典籍分析双方的言论观点,双方是既有正确又有悖谬,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贤良文学的看法更近乎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文人贤达60余人来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朝廷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桑弘羊一生辅政六十余载,参与和主持了诸如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和统一铸币权等重大经济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是不可多得的理财专家。在他的理财思想中,首先强调农工商并重特别是工商业发展对农业的促进作用;其次.主张官营工商业,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以达到增加财政收入,防止兼并和稳定市场的目的。桑弘羊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值得认真总结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盐铁专营是我国历代政权取得收入的重要途径.在古籍<盐铁论>中,作者详细记录了盐铁会议上"政府官员"和"贤良文学"针对这一制度的利弊而开展的辩论.本文综述了盐铁专营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盐铁会议中论战双方对于盐铁专营制度的论述,并对争论双方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区分,最终结合目前的实际国情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河南内黄县三杨庄出土了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的庭院、田垄遗迹和大铁犁等,田垄是汉代的代田形式,大铁犁正是耕作代田的工具。以前有人复制汉代大铁犁进行试耕,其结果与三杨庄的汉代的田垄形式和宽度正相吻合。而《盐铁论.水旱篇》所说的"大器"就是包括三杨庄这样的大铁犁在内的全铁犁。"大器"不单是从器形的大小来说的,也针对当时农户胜任牛耕的经济条件(主要是牛)。汉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铁官所属铁工场的生产计划往往不顾及广大农民的农耕条件,生产相对过剩了,这因此成为《盐铁论》所述贤良攻击官方铸器"不给民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八十一年(汉昭帝始元六年),西汉朝廷召开了一次盐铁会议。会上,以御史大夫、著名法家桑弘羊为一方,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所纠集的来自各地的六十多个反动儒生——贤良、文学为另一方,围绕着盐铁官营的利弊存废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斗争的实质是坚持还是改变汉武帝的法家路线问题。代表豪强大地主和奴隶主残余势力的霍光,指使贤良、文学们围攻桑弘羊。桑弘羊高举尊法反儒的大旗,舌战群  相似文献   

16.
一官府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两汉时的官府手工业,都分成中央经营和地方郡县经营这样两个不同的系统。不过在西汉时郡县的盐铁官也仍受大司农管辖,东汉时地方盐铁官则归郡县管辖。西汉时中央官府手工业都设在少府之下,如有考工室、尚方、东织、西织;在武帝时又添设水衡,铸钱即归水衡来经营。东汉时中央各机构作了精简和调整,少府之下的考工又改隶于太僕,铸钱也并入了考工。  相似文献   

17.
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为巩固封建王朝政权,在反击侵略,保持中央财币力量,增辟财源,满足大量国用而保持稳定局面是做出了较大贡献.应给予肯定.但由于不恤民力,财用缺乏节制.封建制度下兼并势力扩展这一痼疾和统治阶级的奢侈并未解决,并逐步为汉末带来危亡之机.  相似文献   

18.
桑弘羊理财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是管子的轻重学说。他运用管子轻重之学,推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和统一铸币权等重要经济政策,解决了汉武帝时期所面临的严重财政困难,为西汉王朝的强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了解轻重理论,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桑弘羊的理财活动。  相似文献   

19.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由政府主持,召开了一个盐铁会议,讨论以盐铁官营为代表的现行政策。参加者分三个层次:一是政府要员,丞相车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车千秋于开会后便行离去,桑弘羊成了这个层次的唯一代表。二是他们的属员丞相史和御史。这两个层次共同构成辩论者一方。三是贤良、文学,为辩论者的另一方。以桑弘羊为主的一方,主张继续施行由武帝时期延续下来的各项政策,而另一方,贤良、文学则主张改  相似文献   

20.
[桑弘羊简介]桑弘羊(公元前一五二年至前八○年),洛阳人,出身于商人家庭,是汉代杰出的法家。从十三岁起,他就在汉武帝身边工作,曾任大司农、治粟都尉、御史大夫等要职,参与制定并积极贯彻汉武帝巩固封建中央集权、反对匈奴侵袭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例如盐铁官营,酒类专卖以及平准均输等财政经济政策,大都是由他制定和推行的。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一年)二月,桑弘羊同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幕后操纵的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是以盐铁会议的形式进行的,表面上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