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津导航     
1.学习“数的整除”一章有什么意义? 小学数学“数的整除”一章内容,是有关数论的最初步知识。学习这部分内容有三方面的实际意义:一是初步了解整数的性质,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整数与整数的和、差、积均是整数,而整数与整数的商不一定是整数。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两个整数相除,其商仍然是整数呢?这就要根据数的整除性来判断。二是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在小学数学中教学这些知识,主要是为了后面学习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也为学生中学学习因式分解等代数知识作些准备。三是通过加深对整数性质的认识,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1.数的整除性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大家知道,小学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整数,而数的整除性则是研究整数性质的基础。所以,“数的整除性”一章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牢固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这一内容主要介绍了约数与倍数、公约数与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等概念以及它们的求法;数的整除性质以及数的整除特征。其中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是本章的重点,数的整除性质是整除特征的理论依据。2.“整除”与“除尽”是一回事吗?“整除”和“除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问题二十八:为什么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不讲“整除”这一概念?传统教材在学习分数的意义之前,要安排“数的整除”这一个单元。在这个单元中,概念很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常常在做有关这些概念的判断题中出错、丢分。在小学阶段,学习这些内容有什么用呢?最现实的就是学习分数四则计算通分和约分时用到。分数四则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如整数和小数那么广泛。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对分数计算降低了要求,对“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删繁就简。这些做法,得到了广大老师的认可和欢迎。但在和老师们的交谈中…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本册的教学重点。一方面,这个单元的内容在全册中占有的比重最大,同时它又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制的整数教学五个循环圈的最后一个层次,从而在从整数教学转入小数和分数的系统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中,除“数的产生”、“自然数”和“整除”两个概念外,其他知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或多或少有过一些直观性和经验性认识,这里主要是对前三年来所学的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和概括,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再认识和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简析数的整除知识属于整数范围,因此要在学过整数的认识和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中教这内容,主要是为学习分数的约分、通分及分数四则运算、分数与小数混合运算打下扎实基础。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新知识,从而加深对整数性质的认识。它是由整数进入分数的过渡知识,且是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6.
数的整除     
小学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整数,而数的整除性则是研究整数性质的基础,所以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对这部分知识都应当牢固掌握,并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数的整除理论的初步知识一、数的整除性1.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意义.在整数范围内,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能得到一个整数商q,使得a=bq(即余数是零),那么,就说b整除a或a被b整除,记作b|a(或a(?)b).此时把b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把a叫做b的倍数.  相似文献   

7.
“倍数”与“倍”是陌个不同的概念,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加以区别。一、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49页《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中》明确指出: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  相似文献   

8.
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数与运算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等类型,并经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后将算法统一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算法的表述很简洁,也很好记忆,  相似文献   

9.
黄振华 《天津教育》2023,(29):110-112
<正>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其中“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相关知识,“数量关系”主要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识字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数与代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出明确规定。一、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提出的要求一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十册“数的整除”的内容里,给出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规律。在中师课本《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教法》中,又给出了能被2、5、3的某些倍数整除的数的特征。本文介绍判断能否被尾数是1的数整除的一个方法,叫“割尾减法”。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容易掌握。设一个n位整数A(n>1),将它的个位数字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对整数概念的叙述和使用,有前后矛盾的情形,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材对整数概念是这样叙述的: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也就是说,“整数”包括0和自然数。但在以后某些地方涉及到整数的概念时,因没有明确规定整数的涵义,而出现某些知识的混乱。例如:课本第31页在定义“整除”概念时说,“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教材在这之前虽然作了说明:“在讲‘数的整除’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只指自然数,不包括0”。但作为数学概念叙述,应是严密确切的。我认为,数a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0,因此可以说“整数a”。而数b,由于0不能作除数,所以必须是自然数,这样相除所得的商也就只能是整数中的自然数了。同时,“没有余数”也是不准确的。0虽然可以表示“没有”,但它们是一个数,所以“整除”的概念应这样定义:“整数a除以自然数b,如果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余数是0,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相似文献   

12.
小数第十册(修订版)第三单元“约数和倍数”,内容安排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概念多,包含整数、自然数、除尽、整除、约数等20几个概念。带给教学的突出矛盾是:概念易混淆,特别是相近相似的概念,如“自然数”与“整数”、“整除”与“除尽”、“质数”与“互质数”、“因数”与“质因数”等,学生往往是张冠李戴、东拉西扯。虽然修订版教材在旧版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了标题名称(旧版是“数的整除”),删减了部分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难度,但仍然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约数和倍数 1.整除整数a除以自然数b,如果能够得到整数q,这时,就叫做b能整除a(或者a能被b整除)、记作b|a(或者a|b)。如果b不能整除a,记作b(?)a。小学数学教材在讲整除概念之前就提出:“在讲数的整除时,我们说的数,一般只指自然数,不包括0。”然后提出:“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就不能判断0能不能被2、3等数整除,而按照前一定义,就能作出肯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在一般的数学书里,关于数的整除的定义是:一个整数 a 除以一个自然数 b,如果能得到整数商q,使 a=bq,那么,我们就可以说 a 能被 b 整除。可用式子表示为 a(?)b 或 b|a。但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15.
“变式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变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变换标准、常规的叙述和表达方式例如下面一组变式材料:①36的约数有哪些?②哪些数能整除36?③36是哪些数的倍数?④36能被哪些数整除?⑤36除以哪些数,所得的商是整数?⑤哪些数除36,所得的商是整数?⑦要使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36,写出其中一个因数可取值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一) 定义的形式“整除”的定义,从形式上来看,主要有两种叙述方式: 一种是以华罗庚教授的《数论导引》为代表,例如陈景润在《初等数论》中的定义是:“设a、b是整数,b(?)0,如果有一个整数c,它使得a=bc。我们就说b能整除a,或a能被b整除。”这种叙述,我们不妨称为整除定义的积的形式。另一种如湖北省中等师范学校试用课本第四册《小学数学复习及研究》、辽宁省中师函授试用课本《数学(算术)》等,它们的定义是“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整数商c而没有余数,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一棵与人类文明共生共长的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根干上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学数学是怎样"生长"为初中数学的.在小学,我们认识了整数与分数,会熟练地进行数的运算;进入初中,我们仍然要学习整数和分数,只是小学数学以正整数、正分数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初中数学融入了负整数、负分数,数系扩充到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的统称)。  相似文献   

18.
一、各知识块教材的分析(一)整数教材分析1整数是小学教材的主要内客,主要包括整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方法和运算顺序,整数和整数运算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数的整除性最基础的理论知识。2.现行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现行教材把整数的认识和计算分成“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亿以上”五个阶段教学。(2)认数与计算结合,各段有各自的重点。20以内数的认识与一位数加、减法结合;100以内数的认识与两位数加、减法和表内乘数法结合;万…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学习分数分为两个阶段。“分数的初步认识”是第一阶段,属于直观感性认识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安排在六年制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进行。分数是整数概念的扩展,但不同于整数(自然数),整数来源于数物体的个数,采用十进制和位值原则来计数。分数来源于测量和等分,它的计数方法既不是十进制,也不是位值原则,而是按照等分的份数和所表示的若干份来计数的。它没有固定的计数单位,是根据分母而定的。因为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  相似文献   

20.
1.教材中为什么要约定“数的整除”一般只指自然数,不包括0? 数的整除是在整数范围内定义的概念。在小学阶段,整数的范围包括自然数和0,鉴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教材的系统性,因此提出:“整除一般只指自然数,不包括0”。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么第一要讲清0为什么不能做约数?第二,因为0的约数是无限的,所以“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也不能成立。第三,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也就无法定义了。因此教材中的这种约定是非常必要的。 2.整除与除尽有何联系与区别? 整除与除尽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表示除得的结果没有余数。不同点是:整除必须具备①被除数、除数都是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