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应该是快乐的。如果在我的课上没有孩子的笑声、欢呼和掌声,那么我认为,我们课堂就是失败的,就像一个歌星唱了一首蹩脚的歌无人应和,就像一个独裁者对着一群俯首贴耳的臣民哇哇狂叫而无人对话。这样的课堂,即使孩子可以学到知识,这些知识也是凝滞的,时间一长,便会遗忘在学生大脑的某个角落,上面落满尘埃。教给孩子知识是课堂追求的目标。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授知识却颇有讲究。是让孩子乐学,还是让孩子苦学?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如果我们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让他们获得一些对日后生活和工作基本无用的知识,那…  相似文献   

2.
钱梦娅 《学苑教育》2019,(10):20-20
阅读是一种行为,是一项对于知识信息的获得和传播的活动。一个人阅读的越多,积攒的知识也就越多,能够相互传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知识也就更丰富。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不仅与孩子的视觉、听觉、语言表达能力密切相关,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亲近阅读、爱上阅读,对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一、幼儿家庭学习活动的内容幼儿家庭学习活动的内容包罗万象,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各种知识、技能,父母都可以让孩子学习。既可以让孩子了解有关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粗浅知识,也可以让孩子掌握一些语言、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一个大家庭中,如果孩子的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广东人,祖父、祖母是福建人,那么,成人就可以让孩子在学会讲普通话的基础上,学习这三种方言,以丰富孩子的语言学习内容;在一个核心家庭中,如果孩子的父亲是交通警察,母亲是医务工作者,那么,家长就可以通过交谈,把遵守交通规则、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  相似文献   

4.
读书是开阔孩子视野、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让读书成为孩子的兴趣。我们的做法是——一、营造一个家庭读书的氛围孩子总是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不然就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我相信,在一个举手就可拿到书的环境里成长,很少有孩子会对书籍产生抗拒。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我们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少看电视多读书,经常交流读书的心得,谈论读书的乐趣,让孩子从父母的喜悦中渐渐体会到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参与到我们的交流中来了。二、带孩子上书市和图书馆要读书,首先要买…  相似文献   

5.
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犯一回错误孩子就长大一点孩子突然生出一个欲望,就像树突然长出一个枝叉。那个欲望可能导致出一系列错误行为,但正是这个错误,催化孩子生长着。人靠两种力量推动着成长,一种是外在的力量,吸收外界的各种知识、信息,以及自然中的一切养分。  相似文献   

6.
爱的诠释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可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幼儿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创新,顾名思义,是指一种新的创意、新的创造。那是一种不断积累知识、不断变革现实中产生的灵感。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就来源于孩子自己的丰富想象和独特创造。  相似文献   

8.
一些孩子很喜欢本班的教师 ,这是种好现象。孩子可以积极地从教师身上学习到所需的知识 ,培养学习兴趣。可是 ,有的孩子对教师过分喜欢 ,形成了一种依赖 ,这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更不利于孩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我们可以称这种情况为“教师依赖症”。对教师形成依赖的孩子心理上都比较脆弱 ,往往碰上了喜欢的教师 ,就企望能够一直跟随下去 ,不管教师要求做什么 ,他就做什么 ,只要不离开教师就行。一旦教师调换 ,或教师对其进行了批评 ,孩子就好像受到了莫大的委屈 ,不愿再上幼儿园、不愿再上学。再有 ,依赖久了 ,孩子就不会主动学知…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的孩子多读课外书能扩大视野、丰富知识。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限性,孩子的课外阅读大多在家里进行,这就需要家长做好安排并给予科学指导。建议如下: 一、帮助选。书很多,对孩子来说读什么,就应根据他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做一番选择。一般最常见的选书方法是从课内到课外。如语文课上孩子学了《火烧赤壁》一文,课外可指导他阅读《三国演义》,以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课内学了《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课外可让他选读《成语故事》这本书,以丰富、充实有关知识;自然课上学了“水的知识”,课外可让他读一  相似文献   

10.
女儿上一年级了,这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怎样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呢?生活中,我和孩子经常以游戏的方式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孩子乐此不疲,对学习日渐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1.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激发兴趣——乐意学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话题,激发学…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孩子的兴趣是能让孩子置身于其中的学习,那么教师就应该基于孩子的这种特点创设一种真实的场景和语境,甚至增加一些教学策略帮助孩子培养学习的兴趣。首先提倡的是情景教学。而这种方法不只能局限简单的图片、道具让学生去说,而是利用图片、教具、多功能设备等能够帮助孩子感受到真实场景的去练习,去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真实感。所以情景教学法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和获取知识或技能。  相似文献   

13.
踏进幼儿园的门坎是孩子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将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学习与人交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学会在社会中生存,发展自身的社会性。在进幼儿园之前,孩子也许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父母。离家时间太长,对成人来说,并没有什么,而对孩子来说却是他生活中的一次大变化,有些孩子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这样一种变化。孩子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不可能一辈子不离开  相似文献   

14.
小学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阅读能够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知识内容,阅读是一种掌握语文知识的途径,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扩充小学生的知识量,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的阅读能够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样就使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有东西可以写,孩子的作文就会写得越来越好。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发展性阅读课堂的构建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15.
美国许多学校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为了给更多的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家庭作业内容。他们的办法就是赋予家庭作业一种全新的概念,称之为贴近生活(Real—Life)。这种家庭作业与学生个人情况紧密相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和生活背景,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价值,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对学校教育形成一种积极态度,因为他们知道这种家庭作业培养了他们生活的能力。这一新概念所依据的原理很简单:当鼓励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6.
1.讲故事。常听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与想象力,使其能尽快掌握书面语言,提高孩子对书本学习的兴趣。2.读诗。这对丰富孩子词汇、陶冶孩子性情很有好处。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之成才,就与其幼年经常受到这方面的熏陶有关。3.游戏。这是一种发展智力、增长知识的有效方法。竞赛游戏,  相似文献   

17.
编辑老师:您好!我的崽崽今年已经7岁了,可是他特别害怕电闪雷鸣,特别是夜晚如果打雷闪电,他就会从自己的房间里逃到我的房间里来紧紧抱住我,而且还吓得不住地颤抖。孩子为啥就这样害怕闪电和打雷呢?重庆孔云这位家长:您好!孩子害怕电闪雷鸣,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孩子不明白雷电形成的科学道理;二是成人在孩子缺乏知识时,用打雷闪电来吓唬孩子。家长要给孩子讲解有关的知识。要解决孩子怕打雷闪电的问题,其实只需让孩子弄明白产生电闪雷鸣这种自然现象的知识,即可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家长要告诉孩子,电闪雷鸣是由于天空中有不同电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孩子一出生,父母便是他的启蒙老师。作为父母,我们能不能在孩子的最初几年,就给他以最好的知识启蒙、人生经验和幸福的童年呢?我认为是完全可能的。观赏大自然便是最  相似文献   

19.
孩子一出生,父母便是他的启蒙老师。作为父母,我们能不能在孩子的最初几年,就给他以最好的知识启蒙、人生经验和幸福的童年呢?我认为是完全可能的。观赏大自然便是最  相似文献   

20.
学前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益增长。孩子的创造思维发展得很快,但又很脆弱和不稳定。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老师除了要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创设有利于孩子进行创造活动的环境外,在孩子进行作业和游戏时,更需要给他们以必要的自由权,也就是给孩子选择爱好和兴趣的权利,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创造。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玩起来往往就主动、积极,且思维敏捷。孩子获得自由后,心情就轻松、愉快,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想象、去设计。孩子已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