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昆阳之战,刘秀以少胜多,击败王莽大军,已经是两年之前的事了。这段期间,刘秀和他的跟从者可以说是备尝艰辛,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一道一道的难关,却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虽说洛阳还没有拿下来,但形势显然一片大好,进入洛阳、控有中原已是指日可待。大家都希望刘秀登基称帝,  相似文献   

2.
论刘秀用人     
刘秀是我国封建时代一位颇善用人的杰出政治家。为刘秀所用的人,虽才、质有别,功或有逊,概以“志能之士”称之,愧当者却也寥寥。而这正是刘秀善于用人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妨看一看刘秀在这方面都有那些作法和表现:1.用人扬其长而避其短。刘秀有知人之明,识人之能,对臣属的长处、短处了如指掌,并善于在使用时扬其长而避其短。如贾复虽然希望远征,刘秀却因为他敢深入、易轻敌而令其随待左右。这既是对贾复的爱护,又是防止他轻敌丧败,避免人为的损失。刘秀还不是一般的用人以长。正当群雄兢逐,争战频仍,能征惯战的人大显身手,机谋权  相似文献   

3.
<正>东汉时期的邓禹见解不凡、才华过人,曾有很多豪杰邀请他,他都不肯相从。有一次,绿林军领袖刘秀亲自拜谒邓禹,想要把他招致麾下。出发之前,刘秀就有耳闻,不久前另一起义军的领袖刘玄曾前去力邀,最后无功而返,自己此次前去,胜算可能也不是太大。果然,刘秀说明来意之后,同样遭到了邓禹的拒绝。  相似文献   

4.
河北是刘秀的龙兴之地,但刘秀统一河北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王郎政权的威胁,刘秀联姻真定王刘扬,迎娶郭圣通,进一步壮大了自己在河北地区的势力,为打败王郎奠定了基础。王郎灭亡后,刘扬势力犹存,在各地纷纷称帝的浪潮中,刘扬也欲利用图谶称帝,图谋造反,结果被刘秀派人诛杀。平定刘扬之乱后,刘秀仍然封刘扬之子刘得为真定王,还立郭圣通为皇后,这体现了刘秀对包括真定在内的河北人士的安抚。建武十七年郭皇后被废,标志着真定势力的衰落。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汉光武帝刘秀,大家知道他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辞海》中介绍:刘秀是“西汉皇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中国历代帝王录》中介绍:刘秀是汉“高祖九世孙”。近读《汉书》和《后汉书》,发现刘秀的祖父出生在湖南;刘秀的曾祖父则出生在湖南宁远并且终生在湖南活动;刘秀的高祖出生在湖南长沙而安葬在湖南宁远,其墓地至今犹存;刘秀的太祖也是终生活动在湖南的。正因为刘秀的祖父以上四代人在湖南生活100多年,所以,刘秀的祖籍是湖南。现将这些史料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为了说清刘秀是“西汉皇族”、“高祖九世孙”,特别是为了说清刘秀的祖籍是湖南,我们得从刘邦开始讲起。  相似文献   

6.
有关宽容的话题典型语录及事例: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宽容之心》西汉末年,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  相似文献   

7.
学《与朱元思书》一课时,学生在初步弄懂大意之后,就反复朗读、背诵,学生沉浸在富春江美丽的景色中,仰慕作者高洁的品质。还有10分钟下课,我让学生暂停,讲了一段严光的故事。严光,字子陵,与汉光武帝刘秀曾是同学。刘秀即位后,严光改姓变名隐身不仕。刘秀思念他的贤能,派人去找,终于在富春江边找到。他在那里钓鱼。刘秀派人用重礼征召他,第三次才请到,把他安顿停当,住好,吃好。司徒侯霸对他说,皇帝很想亲自来见你,只是不合礼仪。你有闲暇,请屈驾去谈谈。严光不回答,口述了一封信给刘秀,祝贺他当皇帝,又说,怀仁辅义天…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在浙江桐庐时,主持修建了“严先生祠堂”,用以纪念汉光武帝刘秀的朋友严光。严光,字子陵,少时与刘秀同学,刘秀后来当了皇帝,严光不仅没有去求这位老明友,反而改变姓名,隐居不见,披羊裘钓于泽中。刘秀思念他,经过一番查访,终于找到这位老朋友,并封给他高官,但严光坚决不受,归隐富春山,耕钓以终其身,其高风亮节,千古传诵。  相似文献   

9.
<正>郅恽是汉代人,他为人刚正不阿,忠义耿直,令人佩服。光武帝刘秀刚称帝时,郅恽客居江夏,被江夏郡守举荐为孝廉,后被刘秀封为看守城门的小官。有一次,刘秀带领一队人马外出打猎,直到半夜才回城。此时,城门已关闭,按照规定,任何人都不能再出入。刘秀带着人马来到城东门,他手下人叫喊着,让门官开门。当时看守东门的门官正是郅恽,郅恽看了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有个人叫郅恽(zhì yùn),济南人,是个教书先生。他很有名望,郡里推荐他当了孝廉,后来又做了洛阳上东门的一个小官。公元37年的一天,皇帝刘秀外出打猎。见山清水秀,獐狍奔逃,一时来了兴致,直到太阳西坠才回城。到了上东门,城门早关了,士兵叫门,郅恽拒绝了。刘秀亲自到城门下让郅恽开门,  相似文献   

11.
刘秀生于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西汉王朝描摇欲坠之秋,卒于中元二年(公元57年)东汉王朝蓬勃向上之时。刘秀亲眼看到了王莽将西汉王朝取而代之,亲身参加了埋葬倒行逆施的新莽政权的农民起义,亲手镇压收编了众多的农民起义军并翦灭了封建割据势力,亲自制定了确保东汉政权“长治久安”的国策。由于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各种政治力量同时并存、各个政权频繁交替,刘秀本人的脸谱又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增加了对刘秀评价的困难。在众多的论文和专著中,对东汉政权建立之后、作为开国之君的刘秀,基本上一致肯定他削平群雄、完成统一,促进了东汉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封建盛世——“光  相似文献   

12.
《邢台学院学报》2016,(4):12-14
在河北柏乡城北十五里铺、赵辛公路以西庄稼地里竖有一块汉光武帝刘秀登基的千秋亭遗址碑;与之相邻的高邑县刘秀公园内则建有一座他当年即皇帝位的千秋台。真相只有一个!孰是孰非?通过对历史文献、民间传说以及考古成果等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对高邑千秋台的来龙去脉做了稽考,论证了柏乡千秋亭遗址说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都能继承刘秀的遗风,多次亲临西京长安,祭祀关中西汉帝陵,充分显示了关中西汉十一陵在东汉政治和礼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昆阳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它不仅是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而且是东汉政权的创始人刘秀利用农民军势力创建基业而开始大显身手的一次战役;同时,也是历史上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千多年来,历代的史学家对在这次战役中立下奇功的偏将军刘秀曾有过不少的述评。有些记载,如《东观汉记》和范晔的《后汉书》等,对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虽有言  相似文献   

15.
东汉时,有一个叫耿弇的人,他跟随光武帝刘秀打仗,英勇善战,很快就被提升为大将军。有一天……  相似文献   

16.
东汉光武帝与开国功臣之间的关系历来被认定是和谐或制衡的,二者间的文化冲突与对立为学界所忽视。刘秀与功臣的文化冲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功臣在统军作战中大多"好虏掠"、"志在财币";刘秀则"不取财物","以义征伐"。其次,功臣们的军事活动以"略地屠城"为最终目标;刘秀则以"平定安集"百姓为战争的归宿。最后,在统军治国方面,功臣们追求"广地"最大化,以建立军功为最高准则;而刘秀的战略原则是"以战止战",息兵安民。二者的文化冲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汉初"退功臣而进文吏"政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乐此不疲     
《下一代》2010,(9):30-30
【故事】:刘秀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之后,办事很勤勉,当时国家还不算安定,战乱刚刚平息,百姓特别希望能够过平静的生活,安居乐业,刘秀也知道老百姓不愿意再打仗了,因此很少谈论战争的事。  相似文献   

18.
对光武帝刘秀这个历史人物,古人颇多赞誉,尤其是向称进步和唯物的思想家王夫之,称光武帝刘秀“允冠百王”,超过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也许王夫之过于偏颇,但光武帝刘秀确有胜过一般的,甚至众多的我国历史上各朝皇帝的地方.我国封建社会有不少作为杰出政治家的皇帝,但不一定都同时是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光武帝则不一样,他亲自指挥和身先士卒经历了若干次战争,而且常常是以非凡的才能,出人意表地使战斗取得胜利.昆阳之战中,他单骑赴铜马收复数十万大军的军事胆略,可使他在军事史、战争史上与西汉“飞将  相似文献   

19.
<正>古装剧《秀丽江山》以东汉光武帝刘秀和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王莽新朝末年至汉室中兴的一段乱世情仇。关于西汉、三国、唐宋和明清的影视剧数不胜数,但拿东汉刘秀做题材的,还真是凤毛麟角。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曾盛赞"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那么刘秀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王夫之为何独对刘秀评价那么高?看看他怎么对待名士、功臣、百姓和家眷,怎么处理内政外交,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相似文献   

20.
本篇把历史上的刘秀与王莽两人治国之策进行对比分析,论述了刘秀成功王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治国有无民本思想的基本问题。纵观历史,再看今天,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确实是得民心之举,因此,我们的国家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