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弃疾现存诗歌143首,其诗歌用韵可归纳系联出24个韵部,基本上与王力先生考证的宋代音系相吻合。辛弃疾诗歌用韵情况对于全面考察宋代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崔颢现存诗歌四十二首,其诗歌用韵特征与王力先生考证的隋——中唐音系基本相吻合,偶有出韵之处。崔颢诗歌用韵情况对于考察隋——中唐音系,特别是盛唐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绩现存诗歌55首,其诗歌用韵可以归纳系联出20个韵部,基本与王力先生考证的隋—中唐音系相吻合。王绩诗歌用韵较严,但是也存在出韵之处,能反映一些当时的实际语音情况,对于全面地考察隋—中唐音系,有着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籍是中唐时期伟大的乐府诗人,现存诗433首。通过对其诗用韵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与《广韵》和王力考证的隋一中唐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可以看出张籍诗歌用韵的一些特点,这对研究中唐时期的实际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陈陶诗歌用韵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的考查,共系联归纳出其近体诗用韵16韵部.分析考察后发现,陈诗用韵基本符合<广韵>同用、独用的规则,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同时也验证了王力先生所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张籍是中唐时期伟大的乐府诗人,现存诗433首.通过对其诗用韵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与<广韵>和王力考证的隋-中唐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可以看出张籍诗歌用韵的一些特点,这对研究中唐时期的实际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花蕊夫人诗歌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葱夫人是五代著名女诗人,善写宫词,其诗歌用韵,可归纳系联出十八个韵部,基本合于王力先生考征的晚唐—五代音系,其诗歌用韵规整,偶有出韵,多借韵,亦有些许特殊韵字。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初唐文坛四杰之首的王勃,在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存诗89首,通过时其诗用韵情况分析,与<广韵>和王力考证的隋--中唐音系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王勃诗歌用韵的一些特点,这对研究隋唐时期的实际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陆游现存的144首词的用韵情况进行考察,其词用韵可以归纳系连出19个韵部,基本与王力先生考证的宋代音系相吻合,但也存在出韵之处。同时它也反映一些当时的实际语音情况,如入声韵尾混押、鼻音韵尾合流等。这对于全面地考察宋代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徐凝现存诗96首,可以归纳出24个韵部,与王力先生关于隋到中唐音系特点的考证基本吻合,符合这一时期的整体诗坛风貌。同时也有自己的用韵习惯:用韵有通押现象、好用宽韵,从韵脚字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其平易雅正的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对徐凝诗用韵进行全面考察,对于研究中唐诗人的用韵特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冯延巳现存词111首,其词用韵可以归纳系连出20个韵部,基本与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相吻合,但是也存在出韵之处,能反映一些当时的实际语音情况,对于全面地考察晚唐—五代音系,特别是五代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韩偓诗韵研究--五代诗韵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五代音系,诗文的研究成为重要的实际语言材料.本文通过分析排比得出:韩偓的古体诗用韵与<广韵>主要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出现同一摄内不同等地、开合口韵字的通押;出现不同摄韵字的通押.韩偓的近体诗出现庚耕清青同用、寒桓删山同用.还出现不同摄的韵字通押现象.此外韩偓诗歌用韵还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入声韵用例较少;出现四声换韵的例子;存在着四声混押的情况;养、漾合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朱庆馀171首近体诗的用韵情况分析,可以归纳为23个韵部,基本上合于王力先生关于隋唐音系的特点,是隋唐音韵分合、转移情况的有力证明。诗人朱庆馀用韵较工整、简单,呈现出"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晚唐诗人用韵情况。  相似文献   

14.
郑谷是生活于晚唐时代的江西籍诗人,其诗作大部分为近体诗。本文通过研究其近体诗用韵情况归纳系联分析出十八个韵部,基本上与王力先生整理出的晚唐一五代音系相合。郑诗用韵严格遵循官韵的规定,偶有出韵、借韵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李嘉祐中唐时期一位声名卓著的诗人,现存诗132首。运用与《广韵》和王力考证的隋-中唐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可以看出李嘉祐诗歌用韵的一些特点,这对研究中唐时期的实际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曹操的诗歌用韵,发现其诗韵部间界限不分明,有跨部押韵的现象,在声调上亦有上平入三声混押,相同韵尾的入声韵也有通押现象。其“同用”“独用”与上古、中古音系相比,也是从其合不从其分。因此,用韵宽是曹操诗歌的显著特点。其原因是受汉魏文人开放的文化心态、曹操本人锐意革新、无所顾忌的性格和当时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词的用韵是古汉语语音史的重要资料。本文针对周邦彦184首词,通过穷尽考察其实际用韵情况,归纳系联出19韵部。周词19韵部基本反映了宋代音系,但也有出韵和通押现象,其研究有助于深入系统地考察宋词的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刘冰 《文教资料》2009,(18):185-187
晚唐诗人徐夤的诗作繁富且在当时影响很大.通过对徐夤的诗歌采取穷尽式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其韵部的分合、用韵的特点发现,徐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实际的语音面貌,同时也印证了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一五代音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9,(1):96-99
明刻本《盛明杂剧》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南方士大夫群体的杂剧创作水平与用韵水准。全书基本上以《中原音韵》音系为用韵标准,但因创作地域、作者以及受众的整体"南化",难免受到方音与古音残留的影响,总体呈现出南北混合音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诗歌用韵研究在汉语语音史研究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二人的诗歌用韵情况,可以考察汉语语音在晚唐的变化以及皮陆二人诗歌用韵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