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讨论国内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研究的局限性及不足;结合四川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及现状,提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的意义及内容;归纳出深度开发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强调了对旅游资源定性研究及旅游者感知形象研究的重要性;为区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及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作为泰州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目前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分量还不够。文章充分肯定了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对泰州旅游产业经济、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并在对泰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泰州民俗文化宝藏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遂宁是一个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旅游业正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研究遂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遂宁旅游的开发以及遂手经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遂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指出了遂宁民俗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遂宁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措施,为遂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唐勇  刘妍  方艳  刘娜 《高教研究》2007,23(3):75-78
在讨论国内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研究的局限性及不足;结合四川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及现状,提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的意义及内容;归纳出深度开发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强调了对旅游资源定性研究及旅游者感知形象研究的重要性;为区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及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周露晶 《考试周刊》2013,(60):23-24
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今虽然已经有不少民俗文化研究学者对文字资料进行了整理,但是关于民俗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仍不够,不利于地方民俗文化的推介。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对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册资料翻译策略的分析,研究了在其指导下的旅游资料的翻译工作。对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进行准确的翻译,不仅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是翻译活动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道真傩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傩文化成为一项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文章对道真傩文化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在分析目前道真傩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道真傩文化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是北海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但是,疍家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被重视、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民俗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北海文化旅游发展的步伐。基于这些问题,疍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要有准确的开发思路,制定科学的开发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开发多样式民俗特色产品,政府部门进行扶持,促进北海疍家民俗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栗的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民俗文化不断消失、民俗同化现象愈发严重、民俗旅游环境破坏加剧、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各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广西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陕西区域民俗文化旅游现状分析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对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如何突出民俗文化旅游地方特色,采取何种开发方式能促进陕西旅游业快速、持续发展等等。本文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陕西区域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百色壮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本身是文化性很强的产业,合理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展。百色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壮族民俗文化,本文根据这些壮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运用SWOT理论分析了百色壮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初步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民俗文化开发的特殊性出发,针对闽北民俗文化的资源特征、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闽北民俗文化在旅游工艺品设计开发中利用的若干对策,以期对闽北区域旅游工艺品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为闽北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民俗旅游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回族的风俗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具有极为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一是要重视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充分体现并尊重回族的民俗习惯,防止将回族民俗文化庸俗化、伤害回族民族情感的猎奇行为。三是注重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回族民俗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文化特色。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回族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围绕回族清真饮食、回族节庆、回族服饰、回族艺术、回族民俗观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忻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蕴藏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到目前为止,忻州相关职能部门对当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认识不清、宣传不力、开发滞后、对民俗文化的内涵发掘不深等问题。为此,可通过提高忻州各级政府及人民认识水平,挖掘、整合当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对当地特色民俗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等措施,使忻州实现由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大市转变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强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民俗文化旅游近年来受到人们的热捧,其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逐渐升高.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能够满足旅游市场中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各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安徽皖南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由于政府部门、企业的忽视以及人们意识的浅薄,造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皖南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潮汕游神赛会是潮汕民间最具文化特色的信仰祭祀和民间游艺活动。文章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产品类型选择应以民俗节庆开发为主,以博物馆中民俗专区、民俗文化园内表演项目、非遗传习机构和教育基地文化传承、及旅游纪念品开发为辅。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强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的保护,重视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旅游产品"文化符号"的意义,并做好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配套和营销。  相似文献   

16.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本文从民族民风、传统民居与老街巷、求福求寿、众多土特产与民间工艺品四个方面阐述了青州市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又从四个方面指出了青州市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措施:做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搜集、整理和保护;提高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参与度;开发青州民俗文化旅游要充分体现"古"的特色;将民俗纳入历史文化旅游之中,使民俗文化与名胜古迹旅游形成优势互补;开发农业生态劳作文化,体会劳动的乐趣,以便使青州市民俗文化旅游成为青州市旅游的亮点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7.
游艺民俗是各种民间娱乐活动的总称,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游艺民俗具有娱乐性、刺激性和参与性的特征,极具旅游开发与应用价值。通过对辽宁游艺民俗文化资源赋存情况和产业应用情况的调研分析,提出辽宁游艺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丽娟 《昆明大学学报》2003,14(2):45-46,61
民俗文化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又有56个民族的大国,民俗旅游资源既全面又系统,文化底蕴异常深厚。蕴藏量非常丰富,本文就如何充分认识开发民俗文化宝藏提出若干建议。目的是突出民俗文化旅游对发展旅游产业经济的重要性及加速开发的步骤和力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赋存丰富的辽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虽初见成效,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辽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存在问题及开发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究和分析,认为只有统筹规划,从根本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的承传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带动地区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俗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资源。西南民族风情区之一的四川,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扣中国加入WTO,充分有效地开发扣利用地域文化、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已成为四川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四川省应当结合不同地域民俗文化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形成最优的开发模式。同时,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在经济增长扣资源保护中寻求一平衡点,为促进四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