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展示一系列中美青少年“流行语”,初步分析青少年社会心理及文化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本文还描述了作者对一些在中国留学的美国青少年有关“流行语”的问卷调查情况,并分析了“流行语”所折射的青少年嘻哈文化、校同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日前,新闻出版署和文化宣传部正式下达通知,要求对穿越类小说进行严格的规范,具体内容如下:穿越文,作为一种表达手段是可以的,但穿越的方式,穿越后进入的环境和情景,不能对青少年心理产生误导,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网民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网络文化特点出发,心理教育特别需要倡导和建构人本化或“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国网络心理文化的建设要贴近现实社会和中国文化的氛围,重视研究和挖掘我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底蕴,立足于我国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实际,逐步形成适应本土文化的心理文化特点和网络文化模式。 我国网络心理教育的目的应当定位于培养青少年网民的心理自主性、主体发展性,塑造与完善青少年网民现代化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网络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玄幻、穿越小说等迅速崛起,成为了网络文学不可阻挡的主流,尤其受青少年读者的青睐。网络玄幻、穿越小说以其虚拟、追求自我、叛逆、完美幻想等独特的审美取向成功的抓住了青少年的眼球。因为不管是穿越还是玄幻小说,都采用一种幻想、白日梦的构思形式,使得青少年们从充满压力的现实社会中挣脱出来,缓解了青少年的精神压力与紧张情绪,同时迎合了青少年叛逆、幻想、猎奇心理的审美取向。本文通过对网络玄幻、穿越小说的审美取向与青少年心理的关联的探讨,希望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郑斌 《天津教育》2006,(2):33-35
提出并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传承历史文化问题,是希望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广泛借鉴西方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洋为中用”)的同时,注重发挥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古为今用”),理由有二:其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把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根基,追溯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寻找适合研究中国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教育模式与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是构建中国特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其二,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典籍中有关治疗心理疾患的科学理念和数不胜数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问题 ,已成为我国 80年代以来心理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青少年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问题 ,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的文化、社会、教育、家庭等方面 ,论述了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特点———“服从”与“抗拒”的矛盾统一 ,以及根据这一特点 ,在青少年的心理辅导与治疗中 ,如何遵循相应的原则 ,以保证心理辅导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在商业利润推动、媒体科技发展和社会心理需求的相互关联下,媒介流行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侵入了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空间,并操控着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对于媒介社会学家来说,当希望大众传媒能够作为公共服务工具的理想主义立场失败以后,他们转而投身于从受众主体的角度来抵制流行文化的运动, “媒介素养教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穿越"热潮席卷了中国的网络和荧屏,"穿越"文化广泛流行,尤其是受到青少年的狂热追捧,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穿越"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面性,既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也有很多消极的影响,我们必须对这些影响进行正确的引导,采取相应的对策,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问题,已成为我国80年代以来心理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青少年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问题。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的文化、社会、教育、家庭等方面,论述了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特点-“服从”与“抗拒”的矛盾统一,以及根据这一特点。在青少年的心理辅导与治疗中,如何遵循相应的原则,以保证心理辅导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原因分析青少年代表着一个活跃的、富有好奇心的、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某些特质在21世纪的青少年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追逐时尚就是他们的“行为标签”。“时尚”作为社会流行文化的集中体现,已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影响改变着当代青少年的生存与生活方式,“网络新生代”正在形成。本文探讨了网络文化对“网络新生代”心理发展并存交错的双重影响,主要从认知方式、言语风格、情感世界、道德风貌、人格特质、精神生活和行为表现等七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新生代”的基本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穿越”题材的文艺作品近年来备受青年群体的青睐。它的流行是青年自身与社会发展互动的结果。“穿越,,作品在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满足了当代青年人追求自由、彰显个性以及渴望自我实现的心理,迎合了青年反传统、非主流的审美趣味。同时大众传媒以及同辈文化在青年时尚流行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已经出版的穿越小说看,“穿越”已不仅是这类小说的构成要素,而且已具有较为显著的文体意义,尤其在故事的编排上,具有某些可以辨认的统一性,构成穿越文的文体标识.穿越文生成于互动的网络语境中,凝聚着网络大众的经历、体验、认知与思考,反映着网络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情、意绪与需要,这是它的阅读趣味之所在.作为一种网络现象和文学现象,穿越热不客漠视,然而也不能给予无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过渡社会意识来看,"穿越"文化热是当代青少年适应社会环境而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现象,有现实的合理性和存在的必要性。人们不应该谴责"穿越"文化热,而应该关注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感、厌世感的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穿越"文化热倒逼着人们去认真审视所谓主流文化缺乏吸引力的问题,思考如何提升主流文化的吸引力。今天流行的"穿越"文化热源于青少年群体本质上喜欢轻松、诙谐的生活,希望找寻没有纷纷扰扰、压力重重的那一片天地。假如我们不能给予他们所需要的,那我们应该尊重现在他们所能得到的。我们的社会走在开化文明的发展道路上,社会意识也应该同步乃至更加具有包容精神。对未来而言,今天就是一种过渡。对社会意识的发展而言,今天同样是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15.
一、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状况。(一)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呈现的特征。受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状况的影响,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呈现如下特征:1.思想开放,价值选择多样化。每一次文化变迁都是一次思想解放的过程,我国的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使大量的西方现代思想和文化进入,使国人看到了外面的复杂的世界,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极大震动。青少年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小,因此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经  相似文献   

16.
唐利庆  黄颖 《课外阅读》2010,(12):91-92
从青少年在整个心理成长过程中,假设没有受到良好的指导和培养,很容易被精心包装的明星所诱惑,自然会造成一种盲目肤浅的崇拜心理。让本来就生活阅历少的青少年失去更多的“免疫力”。所以,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那些影、视、歌“明星”。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应该注重整个社会文化培育和扶助,构建一种有利于青少年成长为理性又健康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穿越”文化是当今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背后不仅有着复杂的社会动因,更隐匿着极强的媒介逻辑。对于“穿越”文化的思考,不仅要和媒介的发展密切相连,更要具有“穿越”媒介的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化哲学的整体主义研究方法论,针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人们对自主学习方式的理解歧义现象,通过清理辨析导向型自主学习的译名、文化背景、学习心理机制等等,提出具有中国文化和青少年学习心理适切性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9.
曹源 《华章》2012,(27)
从荧屏热播的《寻秦记》开始算起,到《宫》、《步步惊心》及《剑侠情缘》,“穿越”一词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以其为内容的情节成为荧屏、图书及网络小说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数人们认为其颠覆历史的内容会给青少年带来不利的影响,但笔者认为“穿越剧”也具有创新,实现个人独立价值,引导青少年关注历史的正面价值.  相似文献   

20.
恶搞文化作为一种网络传播的亚文化,迎合了青少年网民的心理,加上商业助推,使得青少年成为受众主体,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要坚持网络文化的价值选择,创新网络管理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