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敦煌、居延、悬泉和尹湾等汉简中的89个量词进行研究后,可以看出个体单位量词的大量涌现、度量衡单位量词和时间单位量词的相对稳定以及动量词的出现是两汉时期量词发展的三个主要特点.据此可认为两汉是古汉语中量词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
关于汉语个体量词产生的具体时代是个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但各家分歧较大,至今仍未能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认为殷商时期就有个体量词的看法相当普遍,本文综合前人的观点,重新排查、考订甲骨卜辞,认为殷商时期尚无个体量词,个体量词是西周时期才萌芽的一种新型量词。  相似文献   

3.
量词的丰富使用是汉藏语系的一大特点,汉语量词萌芽于先秦时代,两汉时期则是量词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因此研究汉代出现的量词,不仅有利于两汉量词断代史的研究,而且对于探讨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也具有重大作用。《盐铁论》是西汉中期的一部会议记录著作,它反映了当时语言发展的真实面貌,是研究汉语发展史的珍贵语料。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的汉语服装称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佳 《语文知识》2008,(3):46-49
先秦时期是汉语量词的萌芽及发展时期,服装量词也不例外。这一时期,对服装的称数虽仍以不用量词的形式为主,但也已出现了少数的服装量词,文中对它们的形成途径和适用对象进行了考察,并且分析了它们的使用分布,认为其分布和先秦量词自身的发展以及先秦服装的形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是量词产生发展的时期,对<春秋公羊传>中的量词和数量表示法进行研究,将有利于弄清汉语量词的起源和发展问题.通过对<春秋公羊传>中的量词及数量表示法进行穷尽性整理,我们共统计出量词36个(均为名量词),物量表示法6种形式,动量表示法4种形式,并从"引言""量词""数量表示法""小结"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以期对两汉的量词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周素贞 《文教资料》2009,(19):40-41
本文以<周氏冥通记>为研究对象,对书中量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描写与分析,旨在展示<周氏冥通记>中的量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使用情况.<周氏冥通记>中大多数量词与名词搭配比较固定,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量词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汉语个体量词产生、发展和成熟时期的情况,和汉语个体量词产生的动因。认为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是汉语范畴化和汉语类型特点制约的结果,同时反映了汉民族的认知视点。  相似文献   

8.
量词是汉语的特点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汉语动量词的产生使得汉语量词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系统。《元曲选》是研究近代汉语元明时期语言的重要语料,其动量词已经比较丰富,是一个小类完备、个体丰富的系统,这说明在近代汉语元明时期动量词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为现代汉语动量词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9.
两宋话本目前所存时代明确的总计41种,其口语性强,是最能反映宋代语言面貌的真实语料.通过对其量词和数量表示法的全面分析可见其中量词总计152个,量词的使用频率已经在数量表示法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特别是作为名量词成熟标志的"N um+Cl+N"结构在量词使用中成为规范;动量词组成的动量结构的后移已经完成,无一例外;由此可见无论在量词的使用频率还是在语法功能方面,宋代是汉语量词语法化发展最终成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量词“位”是由名词“位”的“位置”义引申而来。其萌芽于魏晋,形成于隋唐时期,自量词始,由于其时量词少,其称量对象较广泛,是一个普通的称量人的量词,故其用法并不像现代汉语中单纯。在量词称量专职化的进程中,由于“位”所传承的来自名词的表尊敬的情态陪义的诱因,使它在量词专职化的进程中发展为主要用来称量具有尊敬色彩人物的量词。  相似文献   

11.
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两大部类之一.先秦时偶尔可见,魏晋南北朝时初步成熟,到唐五代时已经盛行.唐五代时,出现了"场"、"巡"、"遭"、"顿"、"件"五个新兴动量词,其中的"场"、"顿"、"遭"等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南北朝时期产生的动量词"遍"、"下"、"回"、"度"、"拜"等在唐五代时期发展成熟,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同时,"同源动量"的产生是唐五代时期动量词发展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量词的使用是汉语的特点之一,量词是作为实词的组成部分存在于词类体系中的。由“言”向“白话”转变的宋元时期,新量词不断出现,旧量词也出现了许多新用法。而《宋语言词典》和《元语言词典》两部中型工具书对量词的反映却十分有限。本所考察的30个宋元个体量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当时新出现的量词;二是在旧量词的基础上添加了新义的量词。小补“两典”在量词方面的漏收,并初步分析汉语量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首"在汉语中是个贯通古今的量词。它产生于西汉,中古和近代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现当代汉语,量词"首"沿用了古代的部分用法,但其称量的事物范围大大缩小了。探索量词"首"的源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汉语量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客赣方言的量词"只"可广泛地通用各种事物,它和客赣方言周边的湘语、闽语和吴语一样都是汉语史上唐五代时期"只"作为通用量词的保留和传承。"只"之所以能成为通用量词,是由其表示本义时的认知焦点注重物体的"单独性"决定的,这与汉语史上的另外两个通用量词"枚"和"个"的泛化基础相同。  相似文献   

15.
量词是突厥语后起的词类,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论文经过整理和分析古代突厥语文献资料,对量词的形成和发展状况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读了孟繁杰、李如龙《量词"张"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中国语文》2010年第5期。下文简称《演变》)一文,我们受到了不少启发,但觉得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左传》中称量"幄幕"的"张"是不是个体量词?(1)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左传·昭公十三年》)《演变》一开始就指出:"‘张’做量词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是汉语中产生时间较早的几个个体量词之一"。该文举出的先秦时期"张"做量词的例子只有上述一例,这显然是把称量"幄幕"时使用的"张"看成了个体量词。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出土文书新兴量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出版的七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属于东晋至初唐时期的社会经济资料居其大半。出于经济活动对物在质与量上的要求,文书中的量词异常发达。透过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窥见晋至初唐时期吐鲁番当地居民使用称量词的真实概貌,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汉  相似文献   

18.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荀况的著作,其论及的方面很多,书中保留了丰富的先秦语言,是我们研究上古时期语言的珍贵材料。本文选择颇具特色的量词作为研究对象,对《荀子》中的量词进行穷尽性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一时期量词的使用情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块"本义指"土块",汉末三国时期才出现了类似量词的用例。在南北朝时期的北方话里"块"是个泛指量词。关于其称量对象,宋代以前为符合[+团块状]特点的事物;宋代开始逐渐用以称量较为抽象的对象以及"钱、货币";元代时可用以称量[+片状]事物。  相似文献   

20.
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两大部类之一。先秦时偶尔可见 ,魏晋南北朝时初步成熟 ,到唐五代时已经盛行。唐五代时 ,出现了“场”、“巡”、“遭”、“顿”、“件”五个新兴动量词 ,其中的“场”、“顿”、“遭”等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南北朝时期产生的动量词“遍”、“下”、“回”、“度”、“拜”等在唐五代时期发展成熟 ,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同时 ,“同源动量”的产生是唐五代时期动量词发展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