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际机制是现代国际社会调节国家关系,增进共同利益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某种意义上,参与国际机制体现了国家对国际社会的融入。在国际机制的诸多形式中,多边条约是最明确和最重要的国际机制形式,某种意义上,一个国家参与国际机制的程度可以用加入国际多边条约的状况做参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参与国际机制的历程虽有波折,但最终选择尊重和广泛参与国际机制。中国参与国际多边条约的历程与状况,既反映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也与国内国际环境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加入各种国际多边条约,参与国际机制成为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五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起因基本相同;根本原因基本相同;投机因素基本相同。五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不同;性质不同;波及的程度不同;后果不同;国际救援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我们应该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投向,防止产生“泡沫”经济;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保障社会稳定;不能过分依靠外资支撑经济发展,而应主要依靠国内储蓄发展经济;资本项目开放须谨慎,警惕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入国内兴风作浪;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安全合作机制是目前最重要的全球性国际安全机制,也是中国融入国际安全体系、构建有利的安全环境而必须参与的国际安全机制。40年来,在参与联合国安全合作机制的过程中,中国逐渐熟悉和掌握国际规则,重新界定和调整自己的国家利益和身份,实现了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的结合。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安全合作机制的积极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发挥“后发优势”的难得历史机遇。但同时也会对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形成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积极地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在融入中谋求自身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谋求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体制的创新;社会主义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要坚持合作与斗争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决定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各自存在的领域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受不同产权结构特点的制约;第二,受不同物品特点的制约;第三,受不同产业性质的制约;第四,受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国家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认识和强化国家凝聚力对一个国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我们主动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更显出其紧迫性和必要性。本从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国家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增强国家凝聚力以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分析了2016—2021年我国国际科研合作的特点与趋势。通过对中国学者国际合作文章发表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和对参与国际合作的18位中国学者的访谈,分析了疫情背景下中国国际科研合作在伙伴国家、合作学科、合作模式等方面的趋势,探讨了影响我国建立和保持国际科研合作关系的因素。研究发现,中美合作势头较之十年前有所放缓,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研合作增长较快,且学科分布较为广泛。“优先依附”与“同质性”是中国与传统科研伙伴合作的重要机制,新的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制约了中国学者新型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影响程度与其合作关系的来源和强度有关。未来中国可将“一带一路”国家作为国际科研合作的增长点,着力提升对关键合作要素的贡献,建立跨国合作“退潮”的防御机制,以应对新形势下所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一是实施企业规模战略,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实施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战略,推进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化水平;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五是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出现许多新情况,产生一系列新现象。诸如: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里,生产力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了部分调整,经济运行机制有了部分改变;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在相对稳定发展状态。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上述变化,丝毫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国际战略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淑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一定历史时期内,在对外关系中带全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谋划。它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性质和一定时期国内...  相似文献   

11.
论标志设计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是一种象征艺术,标志设计具有时代性,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国际特征、发达国家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但是,真正有影响力的标志是具有民族性的设计。民族性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人格特质及生活方式。中国传统的化艺术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强调民族性、地域性时,要用国际间通用的符号语言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2.
自联邦成立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始终将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其外交和防务政策的重中之重。在依附于大国保护其安全的机制中,澳大利亚在军备控制、裁军和核不扩散政策方面是一个较为被动的旁观者。随着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澳大利亚希望多方位来实现国家安全,而建立全球和地区安全机制,是其外交努力追求的方向。澳方希望藉此来提高自身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地位及其影响,但它在这些领域的骑墙态度却影响了这一抱负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scourses framing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Ukraine and Russia from perestroika to the present and assesses the role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 in promoting democratic citizenship in both countries. We argue that there is a tension between the discourses of active citizenship, strongly disseminated by international agencies (the Council of Europe in our case), and national consolidation, pursued by Ukraine and Russia since the fall of the Soviet regime. Whil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was marked by democratization and individualization, from the mid‐1990s the emphasis on state cohesion became more prominent in both states. From the end of the 1990s, however, citizenship education aims started to diverge, despite a similar approach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 to the two countries. In Russia the government reinforced the state cohesion agenda, which led to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discourse gaining strength. In Ukraine, nation‐building was made secondary to bring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The nature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the two countries therefore seems to be more a reflection of domestic political developments than the product of international policy agenda.  相似文献   

14.
食物权是国际人权法中的适当生活水准权的一部分,是独立的社会基本权.食物权具有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双重性质,此性质要求国家既要履行对弱势群体的积极救助义务,同时又要履行尊重义务,避免对公民获取食物的努力予以不适当的限制.完善我国食物权保护,需要国家在立法、行政执法与司法等层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主权民族国家视野下的“民族自决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决"诞生以来,对建立近现代民族国家、推进世界非殖民化过程以及奠定现代国际关系基础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民族分裂分子在所谓"民族、国家一体论"以及"民族自决第一"大旗的引领下,对"民族自决权"肆意进行曲解。在面对民族分立主义重新抬头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重新认识。真正的"民族自决权"应该是在国家主权范围内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权利,国家主权是各民族共同享有的民族自决权,国家主权代表所有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国家安全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基于悲惨的近代历史教训,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国家安全的最高准则,主张通过实现国防现代化,发展国家经济,增强国力,保证国家安全;主张通过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为中国营造基本的国际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7.
苏维埃政权建立不久,党和国家机关中就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机构臃肿、官僚主义、干部管理水平低下等等。这些不良现象的危害性极大,它们严重地侵蚀党的肌体,扼杀人民民主,妨碍苏维埃国家经济建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列宁提出了改善国家机关的任务。在改革的过程中,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出发,提出改善国家机关应当遵循的三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管理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围绕这些原则和“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的改革方针,列宁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国家机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国防思想包括军与民相结合;军事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富国与强兵相结合;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相结合;依靠本国力量和利用国际力量相结合等。关于毛泽东国防思想的成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全长期面临的威胁,是毛泽东国防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新中国国防实际是毛泽东国防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国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的"严格"地域性,曾是知识产权法律冲突的障碍。但随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运动的兴起,知识产权具有了"国际性,"为知识产权法律冲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知识产权的"国际性,"使外国人在内国民事法律地位和内国承认外国知识产权法在内国具有域外效力的问题得以解决,由此产生了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20.
打造国家文化品牌,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是国家文化品牌发展的时代诉求。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打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并使之国际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竣挑战。三部国际化畅销书《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塞莱斯廷预言》,都通过全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复活了远古的民族文化传统,并把民族元素与全球性问题融合起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快速传播和全球化普及,从而打造出全球性的文化品牌。这为我们在全媒体时代打造中国文化品牌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