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视(大众传媒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将奥运仪式分类有序地展现,促成了奥运的“去仪式化”;而奥运作为仪式性的媒介事件,从传播内容方面促成了大众传播的仪式性,从传播形式方面促成了大众传播仪式的再次仪式化(奥运在大众传播这种日常仪式中再次形成了阈限期,即仪式状态),从而促成受众的连续收视行为,特别是奥运期间的超常规收视行为,强化其仪式功能———使受众拥有共享信仰而获得的满足和安全感。奥运和电视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和双赢关系。同时,奥运和媒体的这种共谋直接导致了第三种客观结果:奥运的“去仪式化”,即仪式和群众场面———民族国家组织场景之间的转化,歌颂、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整体感以及分类权力的秩序。  相似文献   

2.
李志清 《体育科研》2006,27(4):17-25
从仪式的角度深入实地研究少数民族体育,在我国体育科研中是一项创新性的研究。这是一种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不足和相关研究的成功经验得出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梳理相关学科对仪式的研究可以看到,仪式常被“作为秩序的象征性表现及合理性来源”,仪式产生集体欢腾、集体记忆和集体认同,仪式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反映及互动的媒介,仪式具有文化传承作用。对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可以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视角、概念工具和分析框架——重视个案研究,族际的视角,大传统与小传统关系的审视,文化网络概念的引入,国家-社会分析模式的运用,现代性、国家和地方性知识3个维度的考察和理解。这样一项质的研究,村落社区是研究的基本单位,采取的是以实践为根据的认识方法和以田野调查结合文献研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奥运会开幕式既是全球媒介事件的代表,也是举办国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媒介事件视角出发,基于仪式性媒介事件的建构机制,搭建仪式性媒介事件与国家形象生态系统的关系模型,分析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作为一项仪式性媒介事件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生态系统的影响。结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通过媒介叙事与仪式构造完成对中国国家形象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具体言之,一方面,通过阐释叙事规则、开放延展叙事语境以及布局叙事时空,依次完成“加冕”“竞赛”“征服”3个叙事阶段以激活国家形象媒介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升级仪式体验、深耕文化图式、制造文化认同以激活国家形象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对桂北侗族聚居区三江县6个花炮节举办地的实地调查,结果发现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从乡土文化方面来看,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成为乡土社会文化传承的良好栽体;在人文建设方面,通过建构地方族群的认同与人们的国家认同、调动社区参与、形成健康的竞赛关系以及加强族际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成为促进民族稳定和谐的重要活动;在乡村治理方面,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以健康的文体活动对不良娱乐方式形成"竞争性抑制",因而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将成为乡村治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抢花炮在桂北侗乡的传承体现了当地民众的需要和民间精英的需要,同时又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关联,在这种仪式性体育活动的传承过程中体现着民族的信仰文化,折射出当地的文化特征和社会文化的变迁。通过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承可以透视社会、文化及民族性格。仪式性体育活动是传承和再生产地方性知识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心灵团聚的仪式盛会,它的传播成为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催化剂。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奥运会仪式传播的时代价值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援用仪式传播理论探析疫情实况下奥运传播的时代价值。研究认为:疫情期间两届奥运会的传播为接续发展的关系,日本以独特的祭礼仪式缅怀亲友,中国以超然的设计绘制“一起向未来”的美妙画卷。奥运会的仪式传播有益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充分发挥仪式的治疗作用,有利于推进民族文化与奥运文化交融,有利于普世价值观教育的传扬,有利于推动国家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价值作为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的特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不同的视角,探析圣火传递仪式对参与者、主办方、赞助商、奥运会本身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等不同主体而言所特有的利益和矛盾性,能够使举办方更好地协调不同价值主体的利益关系,以实现奥运圣火传递仪式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把生命转换视为一种仪式过程,台籍人士在迁入大陆社会后,一般会经历类似于仪式过程的不同阈限阶段。田野调查发现:台籍教练在经历地域过渡的阈限挣扎后,会在工具性关系之外寻求趣缘关系以实现境况改变,选择参与棒垒球趣缘群体,对他们来说具有融入血液的情感寄托与集体记忆。在经历打球这样的阈限阶段,台籍教练与大陆社会出现一种情感的交融,而回到日常生活时,又将获得与先前日常生活不一样的体验,即完成一次打球的仪式过程。长期的打球-日常实践,实现了仪式的嵌套循环,并在结构转换中逐渐去边缘化。基于台籍教练棒垒球参与的仪式嵌套循环以及他们地域过渡仪式的双重嵌套现象,进一步提出,趣缘群体交流中所内含的仪式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在陆台籍人士融入大陆社会。  相似文献   

9.
杨红 《体育科研》2016,(6):24-29
北京奥运会是一种历史记忆,还是一种具有永恒现代性指意的仪式,其呈现出来的宏大的叙事性压倒了中国人对奥运会赛事内涵的记忆,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文化纪念碑。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国家秩序变更后催生出来的仪式化产物,它还是一种对中国固有仪式的升华形态。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取得了51枚金牌是由于举国体制的制度支撑,北京奥运会就此得以升华为一种中国内产式国家仪式。奥运会还是一种身体展示度极强的仪式活动,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北京奥运会也成为中国人寻找与西方社会和解的突围点。北京奥运会缔造出来的强大的超仪式的视听镜像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力,在更高的意义上重塑了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10.
以文献资料为基本素材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体育的仪式意义,该部分主要论述的人类学视野下的仪式以及体育仪式的象征意义,如勇气、比赛精神、正直诚实等等;二是体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论述体育的社会整合、国家认同和国家自豪感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开幕式是专门设计的、标志某届奥运会开始的程序化活动,这种程序是以其仪式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结构为基础的。以开幕式结构为衡量尺度,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对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幕式的特点和功能进行阐述。研究认为,开幕式的结构主要包括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两部分,形态结构主要由时间、空间、器物、角色和行为组成,两次世界大战间,后三者发生了裂变;意义结构则一方面体现在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时代各因素的影响上,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其仪式功能上。  相似文献   

12.
In 1951, Buenos Aires hosted the inaugural Pan-American Games. On February 25 of that year, a Greek athlete carried a flame flown specially from his country onto the stadium where the event’s opening ceremonies took place and lit the cauldron. The uncertain character of the Greek flame transported to Buenos Aires alarmed many in Olympic circles. Confused and concerned,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investigated the matter, which led to a rapid succession of policy changes seeking to regulate the use of flames in regional games. The flame flown from Greece to Buenos Aires for the 1951 Pan-American Games sparked an intense debate about the status of the Olympic flame. The IOC’s recognition of the power of the Olympic flame ritual and its preoccupation with protecting it along with other Olympic symbols and terminology reveal the contours of the organization’s ideology in this era and its relations with associated entities. The flame debate also illuminates the push by Pan-American Games’ officials for autonomy. Clearly, Olympic officials recognized early in the 1950s that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Olympic flame ritual required regulation if the IOC was to ensure control of this and its other symbolic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3.
奥运主题口号是奥运联想形成的重要元素,直接影响人们对奥运的态度和对奥运的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对人文和谐、绿色生态、科技进步的理念进行了高度概括,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强调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永恒主题,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体现了人文奥运所蕴涵的和谐价值,具有广泛激活人们对奥运联想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2014年第2届青奥会将在中国南京举办,以形成南京青奥会的核心价值为主题的"南京青奥会口号、目标与理念"研讨会,2011年4月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杨桦、任海、孙大光、孙葆丽、张清、徐达、丁铭等著名的奥运专家、理论学者和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官员,对青奥会诞生发展的历程,青奥会特质,青奥会与奥运会的异同,青奥会的口号、目标和理念等体现青奥会内涵的问题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开幕式的结构分为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前者主要包括时间、空间、器物、角色和行为,在二战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导致开幕式的本质从仪式转向了展演.本文在分析了这些具体变化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述了其对奥运会的影响及其功能的演变.最后,本文试图剖析这种带有一定程度“失范”意味的变化的原因,以期梳理出其变化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北京奥运会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讨论北京奥运会主题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探究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论述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面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与后奥运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奥运会科研活动是一项带有系统集成特点的创新实践活动.面对这一参与主体多、子系统种类多、层次结构相互关联的奥运科研创新复杂巨系统,集成创新理论为总结和研究其内在规律提供了很好的视角.研究发现,奥运科研创新活动可划分为4个既有隶属关系也有协同关系的子系统,是国家战略主导集成方式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8.
冯源 《精武》2013,(35):106-107
古代奥运会是各城邦之同进行交流竞争的平台,以竞技为主导的祭祀方式就成了大会的主要运动。但由于古代频繁的战争导致经济萧条、社会风气开始腐败,于是竞技职业化,运动员商品化、参赛人员不平等现象的出现,古代奥运会逐渐走向衰亡。现代奥运会是在古代奥运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现代奥运会必须要人人平等、要提倡体育职业道德、要不断地改革创新、要回归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