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迪里赫莱(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迪里赫莱原理”,也有称“鸽巢原理”的.这个原理可以简单地说成“把10个苹果,任意分放在9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个道理是非常明显的,但应用它却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抽屉原理是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本讲就来学习它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抽屉原则     
抽屉原则又称鸽巢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狄里克利明确地提出来的,因此,也称为狄里克利原理.  相似文献   

3.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迪里赫莱(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迪里赫莱原理”,也有称“鸽巢原理”的.这个原理可以简单地说成“把10个苹果,任意分放在9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个道理是非常明显的,但应用它却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抽屉原理是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本讲就来学习它的有关知l识及其应用.一、抽屉原理几种表述形式抽屉原理主要有下面几种表述形式:抽屉原理一:把n+1个物体任意放到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里至…  相似文献   

4.
“三鸽飞进两窝,必有一窝至少两鸽.”“有n 1件物品装入n个抽屉,一定有某个抽屉中至少有2件物品.”以上是很简单的常识(不难用反证法证明),却有大量出乎意料的应用,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Dirichlet,1805-1859)明白、成功地运用上述原理证明重要数学定理,因此“鸽窝原理”或“抽屉  相似文献   

5.
<正>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组合问题,得到一些重要的数学结论。本文主要阐述了抽屉原理及其加强形式,并运用反证法给出了严格的证明。笔者在此基础上以具体例题的形式说明了抽屉原理在几何、数论、不等式证明问题中具体应用,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推广。抽屉原理又叫鸽笼原理、Dirichlet原理、重叠原理、鞋盒原理。这一最简单的思维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却可以演变出很多奇妙的变换和颇具匠心的运  相似文献   

6.
(本讲适合高中) 抽屉原理也被称为鸽巢原理或狄利克莱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一个基本且重要的原理,许多存在性问题的证明和极值问题中不等关系的得出都可以用抽屉原理来解决. 1 知识介绍 抽屉原理具体内容在不同的背景下(代数、几何等)略有不同,常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1抽屉原理的含义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它的数学表述为: 原理1把n+1个元素分成凡类,不管怎么分,则一定有一类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元素.  相似文献   

8.
鸽巢原理也称为抽屉原理,其利用的是数学上的分类思想。鸽巢原理的应用极为广泛而复杂,用其解决与整数有关的命题是一件有趣而且又很巧妙的工作,关键之处是根据问题本身的特点巧妙地构造抽屉。  相似文献   

9.
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也称鸽巢原理,它是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莱(dirichlet,1805—1859)首先明确提出的,因此也叫狄利克莱原理.描述这个原理的方式尽管很多,但实质一样.现给出抽屉原理一个简明扼要而又易于理解的描述形式:  相似文献   

10.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它几乎涉及一切数学分支。对初学者来说,总感到集合论的抽象性有余,而对其应用的广泛性却体会不深。现特选抽屉原理的简单应用来阐述应用的广泛性,以求对初学者有所启示。一、抽屉原理的直观描述和概念的精确化抽屉原理又称为鸽舍原理,也称为鞋盒原理。我们可将它直观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上。作为数学教师应明确何谓“创造性”以及数学教学自身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探索如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高职”生的培养目标论述了其学习数学的目的 ,进而提出了“让数学适应学生”这一改革数学教材的原则。从数学的实际意义出发 ,提出了构建“高职”数学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The main aim of the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as to identify Italian high school students' ( n =599) beliefs about maths and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by exploring the use of a 36-item (six scales)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The study was also aimed at analysing possib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eliefs related to grade (five years of school) and gender,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liefs and achievement in maths. Moreover, it explored the reasons underlying mature and nai¨ve beliefs about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measured by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show a substantial replication of the instrument with the exception of one scale (importance of word problems) which was not reliable. A MANOVA revealed differences for three scales (ability to solve time consuming problems; problems which cannot solved by routine procedures; the usefulness of mathematics) related to grade and a difference for one scale related to gender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maths). It also emerged that the four scales mentioned predicted achievement in maths to different extents. Data regarding the reasons underlying students' beliefs show how their convictions are adaptive or maladaptive to learning. Finally,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are drawn.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世界上受到普遍的重视,在一些国家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学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郑毓信先生认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学数学就是作数学,也即我们应当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目前,怎样应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改进我们的数学教育,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对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数学教师是数学教学的实践者,他们的数学教学观直接影响看中学数学教学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符合我国数学教学的发展的,但是在调查中也看到还有一少部分教师的数学教学观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I have investigated how alternative ways of teaching mathematics influence and affec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C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maths and how they understand their own subjectivities as more or less mathematical during a 10‐week alternative maths course. The investigated course adopts a feminist post‐structural approach based on critical pedagogy and deconstructive theory and include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investigative mathematics. The data used include the memory/narrative writings and process‐writings of 75 female teacher‐education students, collec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cohorts, in which the students describe their learning processes throughout the maths course.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the main, the students became much more positively inclined to the subject of mathematics after the maths course and agreed that this course had change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mathematical subjectivity, albeit in different and varying ways.  相似文献   

17.
从数学自身的规律、特点和要求,以应用问题和探索性问题为主渠道,抓住中学数学的主线内容所涉及的题型及多种思维角度,论述了处理纷繁复杂问题的思维轨迹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文化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文化是以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观念、精神、知识、方法、技术、理论、数学发展史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个文化体系,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要实现数学素质教育,关键之一在于充分体现数学文化的本质,把数学文化理念贯穿于数学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育应重视数学定性分析思维的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教材和教学实践对数学定性分析思维教育严重不足,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数学思维2种基本的程序模式,数学定性分析思维是数学发生发展的首要源泉,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定性分析的重要内容,数学美学是数学定性分析基本的方法论因素,数学解题的定性分析是数学教育进行定性分析思维教学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0.
赵明成 《天津教育》2021,(9):96-97,100
初中数学逻辑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充分思考,认真学习,将数学知识内化于心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若是想要充分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从学生入手,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同时每名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分层教学的思想观念渗透进教学中,双管齐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小组组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