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手术野的充分暴露,清晰的解剖关系,食管胃血运的保护,减少吻合口张力的措施及手术前后的妥善处理均是非常必要的。对吻合口瘘应强调尽早及时确诊,必要时应反复胸透和美兰试验,不失时机地积极早做彻底引流,控制感染。一旦确诊尽早做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治疗的“三早”原则是提高吻合口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食管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贵门癌切除或转流术后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容易危及生命。为了预防其发生、提高术后食管吻合口瘘治愈率,现对其发生原因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强调护理重点在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3.
1996.10~2004.6月,我们对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作了改进,实施颈部食管胃前壁弧形吻合法共86例,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6.10~2004.6月,我们对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作了改进,实施颈部食管胃前壁弧形吻合法共86例,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机械吻合吻合口狭窄的预防。方法2008例食管、贲门癌中男1327例,女681例,23例颈部吻合,1985例胸内吻合。结果发生吻合口狭窄80例,发生率4%。结论熟练应用吻合器可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简单可靠的消化道吻合方法。方法:采用一层全层缝合的吻合方法,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386个吻合口仅一个吻合口发生了吻合口瘘,占0.26%(1/386),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采用一层全层吻合方法进行消化道重建,不仅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而且能够有效的预防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胃空肠结肠内瘘是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溃疡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它多发生在结肠后吻合中,其发生率为吻合口溃疡的10%~15%。因病人多属衰竭状态,手术规模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我科自1989~1997年共收治胃空肠结肠瘘患者2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性,35岁。5年前因十二指  相似文献   

8.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支气瘘为食道贲门癌术后少见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我们发现,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5岁。诊断贲门癌,在全麻下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术后一般情况尚可,术后七天拆线,刀口一期愈合。术后第9天进全流食,无呛咳、腹部不适。术后第十四天出现高热伴寒颤、胸痛、咳嗽、咳痰,痰液为脓性,进食后呛咳。经口服稀钡食管造影  相似文献   

9.
食管贲门癌术后出现的胃液返流,引起胸痛、烧心、误吸等临床症状,严重者造成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为解决这一难题,2002年~2007年,我院对6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病人行食管椭圆形切除胃食管后壁嵴瓣状吻合成形术,起到了良好的抗返流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2年3月开始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将管型消化道吻合器应用于临床,到1984年5月,用此方法共行食管、胃吻合1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见附表。操作方法病人卧位、胸部切口和食管、胃的游离等均与一般食管切除相同。吻合时,提起已游离的食管,在拟吻合处先横行切开其后壁,并自此口向近端插入装有塑料刀座的抵针座头部。随后在切口两端分别做牵引线,再完全切断食管,沿近断端边缘做全层荷包缝合、扎紧。根据病变部位在贲门部或胃体部断胃,远侧断端自大弯侧做常规两层缝合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了26例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食管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88~2004年收治食管破裂患者26例,其中男25例,女1例,年龄28~72岁.26例患者中,2例保守治疗,6例切开食管摘取异物,3例行胸腔、纵隔引流加空肠及胃造瘘术,14例行食管修补术,1例行食管内带膜金属支架植入,二期再行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结果:26例患者中23例治愈,3例死亡,治愈率88.5%.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案应在对其损伤部位、损伤时间、纵隔感染的程度及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2.
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但其手术并发症常常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自1965年至1986年共治疗10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及讨论一、胃回肠错误吻合、例1,患者、男、24岁,因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B—Ⅱ式吻合术。术后胃肠减压量极多,呃逆、腹泻、呕吐、呕吐物有臭味,不能进食,术后第8天经钡餐检查,确定输入袢为回肠,当即手术证实并行胃空肠吻合术,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胸腔胃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癌病人220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110例,弓下吻合术110例.在手术前3d和手术后1、2、3、5、7、10、14d进行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测定,动态观察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弓上吻合术较弓下吻合术动脉氧分压、肺功能各项指标低.动脉氧分压于术后第二天降至最低,以后呈逐渐升高趋势,至术后14d恢复到术前的90%.肺功能各项指标于术后第二天降至最低,以后呈逐渐升高趋势,至术后14d恢复到术前的60%.结论:食管癌术后胸腔胃对呼吸功能有重大影响,弓上吻合术较弓下吻合术呼吸功能减退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手术重建的吻合方法有许多种类,近年来亦有创新和改进,但术后发生吻合口梗阻和瘘仍难以完全克服。我科自95年1月至96年12月胃癌切除后行胃十二指肠羊层吻合35例,术后均未出现上述并发症。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34~65岁。均为远端胃癌,行根治术27例,姑息切除8例,全部采用Albert单层吻合法。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梗阻和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5.
吻合口破裂、瘘是结直肠吻合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长期以来 ,外科医生不断努力提高、改进技术 ,降低吻合瘘的发生。本院自 95年来为 4 8例结直肠吻合术后患者行自制哑铃状肛管肛肠减压 ,获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哑铃状肛管由塑料螺纹管、胶布、凡士林纱布等制作而成 ,其形状类似哑铃状 ,管壁坚韧可屈曲 ,管径 1 8~ 2cm大小 ,粪便与气体经肛管排出通畅。1 2 哑铃状肛管制作方法 取一段内径为 2cm长塑料螺纹管 ,在管的一端用 1cm宽的胶布缠绕管端数圈 ,距 4cm处同法用胶布缠绕塑料管 ,取一凡士林纱布紧密缠绕胶布及胶布间塑…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83年共收治肠瘘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21-30岁2例,51-60岁20例,61岁以上6例。胃空肠吻合口瘘1例,阑尾术后残端瘘3例,小肠手术吻合口瘘3例,结肠手术吻合口瘘3例。高位瘘4例;低位瘘6例。我院4例,外院转入6例。因肿瘤手术4例,因外伤手术2例,因炎症手术3例,因溃疡大  相似文献   

17.
临床空肠营养管主要用于食管癌、胃癌术后长期禁食患者,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我科于2008年10月收治一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胸内瘘病人,留置双腔空肠导管(胃管腔+空肠管腔),B超证实误入胸腔,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在某下级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后15 d持续发热,伴左侧胸痛,进行性胸闷,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T 38.8℃,HR 132次/m in,R 28次/m in,Bp 132/78 mmHg,经鼻腔留置双腔空肠营养管,回抽胃管腔可吸出少量气体及脓性粘稠液体;左下肺听诊呼吸音低。立即予床边B超检查及胸片检查,证实左侧液气胸,空肠导管误入胸腔。随即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灰黄色脓性引流物;拔除原有双腔管后在胃镜指示下经鼻重置空肠导管。后期经修补瘘口、给予肠内营养及其他对症治疗后,患者逐渐恢复,于7 d后转至普通病房。2讨论疾病因素分析:该患者食管瘘口的特殊位置是造成空肠导管误入胸腔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插胃管的操作中,胃管将沿食管后侧壁滑行进入胃内。该病人瘘口正处于该路径上,且瘘口较大,因此在留置胃管操作中管道进入胸腔阻力小,而操作者不易觉察。置入成功与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器械,无创缝线和显微外科技术,对损伤血管施行端端吻合、自体静脉桥接移植或直接缝补血管。结果 24例血管损伤病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经半年至2年随访,多普勒仅检查所有吻合血管正常,血流通畅。结论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气管后壁损伤形成瘘管,与食管相通,称为气管食管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而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中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即气管食管瘘,常由恶性肿瘤引起气管食管粘膜及疏松结缔组织的损伤穿孔形成瘘管.气管套管长期压迫气管管壁导致组织缺血、坏死.发生气管食管瘘会引起有效通气量不足、吸入性肺炎、败血症、腹胀以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高.采用经气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可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解除痛苦,改善一般状况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我院内科从1978~1984年间共收治42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病人,占内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3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死亡率很高,所以抢救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现将我们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文分析42例病人,男性29例;女性13例。发病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部分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