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积累和传播思想、文化、科学知识的有力工具。它是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相结合的产品。它具有影响人们精神世界和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功育瓦所以人们往往把书籍称为精神产品,而把书籍同时又是物质产品这一因素忽略了。大量印行的书籍实际上是原稿的复制品。原稿+编辑加工+纸张+印刷+装订=书籍。把书籍称为精神产品是为了突出它在精神文化领域的作用。精神产品是书籍的本质属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书籍一般都在市场上作为商品出售,因此书籍又被赋予商品的属性。书籍是否有商品属性这个问题本来应该说已经解决了。但最近在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
论图书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既是商品,又是精神产品。它是由书的思想内容和书的物质形态组成的,它兼有商品和精神产品的特性,具有鲜明的“双重性”的特点。正确地认识图书的“双重性”,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出版社的性质.处理好图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地贯彻党的出版方针。一应当承认图书是商品,因为图书一经出版,进入流通领域,就具备了商品的一切属性。图书如同其他商品一样,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一方面,图书中凝结着著作者、编者、印刷工  相似文献   

3.
一般物质产品,其使用价值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图书作为精神产品,它也要经过流通领域,实现商品交换,因此它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具有商品属性。图书的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上,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即人们从图书载体的信息中,吸取、了解著作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或科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精神产品的定义、特性什么是精神产品,说法极不一致。哲学上把“精神产品”概括为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种说法对“精神”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但对“产品”一词却没有涉及。经济学则把“精神产品”概括为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产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创造物质的或精神的财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具有商品的形式。无疑,这种说法,突出了“产品”一词,对“精神产品”这个完整的特殊概念,也没有明确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出版界,搞经济承包的风气又盛行起来了。有的包到社,有的包到编辑室,有的甚至包到个人。对这种做法,我一直持怀疑态度。理由之一,图书是商品,却不是一般商品。一般商品只是一种物质产品,而图书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而且首先是精神产品。图书离开它是精神产品这个前提,它的物质产品的属性,也就失去了意义。做为精神产品,它主要是由编辑部门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6.
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跟其它商品一样,都是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所以图书也是一种商品。但图书又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是一种物质形态的精神产品。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作用是不同的,主要是它们的使用价值存在差别。图书是一种传播思想和知识的媒介,它所包含的思想一旦被人们所接受,所掌握,不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科学的或反科学的,积极的或消极的,  相似文献   

7.
图书是商品     
图书是精神产品,也是商品。或者说,图书的基本属性或本质属性是精神产品属性,同时也具有商品属性。它具有两重性,而不是一重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认以图书是商品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我们是承认图书是商品的,既看到它的精神产品属性,也看到它的商品属性。后来随着计划管理体制的逐步强化和“左”的思想的逐步升级,我们都不能讲图书的商品属性了。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文革”结束,图书是商品的观念,已成为思想禁区之一。“文革”  相似文献   

8.
音像制品不是一般商品,又不完全是宣传品。它具有两重性,首先它是精神产品,在听和看节目的过程中,它能对人的思想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出版物的思想性,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其次它是商品,必然具有商品的一切属性,必然要注重出版物的经济效益。音像制品的出版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就要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当两者发生矛盾不可兼顾时则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的原则。从这个意义来讲,音像制品当然不同于其它商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的新闻营销指的不是利用新闻为其他机构作营销,而是新闻产品自身的营销。新闻要不要营销?首先得看新闻是不是一个产品。新闻是媒体的一个产品,在媒体竞争的大环境下,新闻以及生产新闻的部门自然不能,也不应该超然事外;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同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另一个非物质形式——文化,已被公认为产品了,所以也应该把新闻看作一个特殊的产品,而且它已经进入了实际上的流通流域。  相似文献   

10.
出版的意义在于积累和传播。古人说:藏之深山,传诸后人。是积累,也有传播。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出版的传播更为现实,更具有方便及时、受众广远的意义。少儿出版物尤其如此。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出版社生产两种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并且在这两个层面上影响读者。从经济学角度讲,出版社在出版阁书这一物质产品(又叫商品)的同时,也牛产者另外一种产品——“服务”。西方经济学认为,服务这种产品,甚至比产品本身有着更为重要和积极的价值。物质的产品使出版成为可能,“服务”这一产品使传播成为现实。形成出版发行优秀少儿读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图书对外贸易的特殊性及其前景●刘跃进说到图书对外贸易,1991年以前还被国家外经贸部编在非贸易行列,不作为正式商品对待。那时叫精神产品,文化产品。把它同旅游、版权、点子,设计方案等归为一类。到1992年才把图书出口视为正式商品贸易。比起任何其它出口商...  相似文献   

12.
一、图书的性质和作用不同于一般商品,决定了图书出版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人们习惯于把图书出版称之为精神生产,其产品称之为精神产品。精神要成为产品首先必须在物质形态上存在。图书便是其物质形态的一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物质形态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表现为商品的属性。但是,区别图书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本质特征,不在于它在形式上的物质形态,而在于它的内容的非商品属性。图书的内容的非商品属性,是由其内容的特点作用所决定。为  相似文献   

13.
编辑是文化人。虽然现在出版社都在转企改制,面向市场,但是它作为文化单位的性质是无法改变的。书是商品,然而它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有物质产品的属性,更有精神产品的属性。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首  相似文献   

14.
试述图书馆精神产品价值及对思想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图书馆精神产品是物化了的思维产物,是商品属性和观念形态属性的统一,对读者思想教育起着决定作用;意识形态的图书馆精神产品对于思想教育主客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产品新闻呢?通俗地讲,产品新闻就是关于某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报道,如某产品问世、某书出版等。它是以报道的内容或对象命名的。它涉及工业、农业、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而又是某领域全部内容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信息服务与信息产品的定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的定价问题,意在把图书馆一系列服务定价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联机服务、信息产品出售、新的电子服务体系出来,定价的理论一直在探讨中发展。信息定价是把信息服务引入市场的重要一环,它促使信息作为商品这一价值观念的形成,促进了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滥用“特殊商品”一词的情况,常见诸许多报刊,包括中央一级的某些大报。出版物是“特殊商品”为最。此外将军工、医药、食品、信息和知识产品称为“特殊商品”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冠以“特殊”字样的商品并非特殊商品。其所谓“特殊”,无非指其产品的特征而言。所谓特征,乃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或标志。一切事物都以其固有的特征与它事物相区别而独立存在,仅仅证明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什么。出版物的特征是精神产品,具有影响精神世界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强调这个特征无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精神产品必须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而不是相反。但是,不能把特征当做特殊,从而引申出“特殊商品”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精神产品的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中间,出现了“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当成商品的现象。报纸,这个具有强烈阶级性的舆论工具,居然也有人主张要商品化,说什么“报纸是一种商品,是读者花几分钱买来的商品。因此,报纸要满足读者的需要,要对得起读者的几分钱。”这种说法对吗? 我们不否认,报纸的流通和其他商品有某些共同点,人们要花钱买。此外,就“对不上号”了。从价值上看,报纸同商品  相似文献   

19.
大凡商品都不能不讲求质量。没有质量的商品就构不成买卖双方的合理供求关系,就得不到买卖双方所期望的从商品那里应得的那份报偿;也可以说,没有质量的商品则一切等于零,至多是廉价处理之。同样道理:做为社会主义精神商品的图书也不能不要求质量,而且正因为它是属于特殊的精神产品的范畴,就要求有更高的质量,否则是达不到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目的的。  相似文献   

20.
周莹 《出版经济》2003,(9):25-27
书是产品,是出版单位提供给读者的精神产品和服务,图书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在于具有的知识含量和文化科学价值,即人们从中可以获得信息的质量和数量。读者在考虑图书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还要通过图书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