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关系是虚拟学习社区研究中最重要的核心研究对象之一,研究关系型数据需要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本文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特点、使用流程、分析单位、分析类型和部分分析工具等内容,并针对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的关系数据集合,以研究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模式为实例,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上的具体运用,并给出了作者对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是社区成员对自己社区身份的认同,主要包括对社区的投入、喜爱和依恋等情感。它是教育虚拟社区形成的纽带,是维系教育虚拟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基于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虚拟社区学习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对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以"学习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的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社区成员的社区满意度是社区归属感形成或增强的决定因素,社区文化、教师和学习者与社区归属感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的形成有赖于以上各因素协同作用的发挥。本研究旨在为如何增强社区归属感以及更好建设教育虚拟社区提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形成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是社区成员对自己社区身份的认同,主要包括对社区的投入、喜爱和依恋等情感。它是教育虚拟社区形成的纽带,是维系教育虚拟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基于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虚拟社区学习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对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以“学习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的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社区成员的社区满意度是社区归属感形成或增强的决定因素,社区文化、教师和学习者与社区归属感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教育虚拟社区归属感的形成有赖于以上各因素协同作用的发挥。本研究旨在为如何增强社区归属感以及更好建设教育虚拟社区提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微博用户逐渐呈现出移动化的趋势,微博所具备的更新频率快、发布及时和互动性较强等特性,越来越适合于移动学习。经过3个月对微博平台虚拟社区的实证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社群图、网络密度和中心性三个维度分析表明:社区中同时存在三种角色;社区松散稀疏,成员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远程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不尽相同,部分学习者构成了整个社区网络的核心圈,同时也存在部分学习者未参与互动。  相似文献   

5.
虚拟社区学习动力机制研究——以新浪UC网络社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层次精品课程、教学名师评选将网络学习资源列为重要条件,以课程教学为单元的网络课程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虚拟学习社区数量的扩张。然而这些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建设的网络学习环境实际效果却不理想,一些虚拟学习社区访问者寥寥无几、无人问津,有些甚至根本没有启用。然而,一些社会型虚拟学习社区却有着一番不同的景象,以新浪UC网络社区为例,这里不但有年少与年老的对话、天南与海北的讨论,还有专业人士的无偿师资以及学员的积极贡献。二者差别何在?为此,本研究以新浪UC天涯PS学习社区为个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UC网络教育动力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试图为学校虚拟社区切实发挥实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层次精品课程、教学名师评选将网络学习资源列为重要条件,以课程教学为单元的网络课程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虚拟学习社区数量的扩张。然而这些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建设的网络学习环境实际效果却不理想,一些虚拟学习社区访问者寥寥无几、无人问津,有些甚至根本没有启用。然而,一些社会型虚拟学习社区却有着一番不同的景象,以新浪UC网络社区为例,这里不但有年少与年老的对话、天南与海北的讨论,还有专业人士的无偿师资以及学员的积极贡献。二者差别何在?为此,本研究以新浪UC天涯PS学习社区为个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UC网络教育动力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试图为学校虚拟社区切实发挥实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图像Blog巴巴变平台中的一个班级社区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小团体三个角度探讨巴巴变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并运用社区的无尺度网络特性进一步求证中心性和小团体的分析结果,最后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教育虚拟社区交互效果并推进教育虚拟社区健康、有序发展,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社区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当前教育虚拟社区交互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多学科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社区建设相关建议,以促进社区良性发展,完善社区交互机制,最终促进学习者成长。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发展,促成了虚拟社区的出现和繁荣,与传统社区相比,虚拟社区不受地缘和共同在场的限制,这决定了虚拟社区规则有自己的特性。所以,传统的社会学理论对此已经丧失了其解释力,根据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社会结构性特征对于它们反复组织起来的实践来说既是中介又是结果,故对虚拟社区来说它的规则是它自身的结构,而这种结构又是不断地被社区成员的日常例行化行为所重构的。  相似文献   

10.
虚拟学习社区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学习社区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学习者对虚拟社区的采纳是开展虚拟社区学习的前提。以理性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作为个体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框架,从行为视角识别和分析影响学习者采纳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因素,建立虚拟学习社区采纳行为前因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技术进行实证数据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学习者采纳虚拟学习社区的行为受学习者的个体特征、虚拟社区的环境特征和虚拟社区的技术环境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影响的显著性与强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1.
微信作为一款集通讯、社交和平台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应用软件,为构建虚拟学习社群提供了技术支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整体网研究,针对一个基于微信的虚拟学习社群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群中学习者的行为特点及网络结构,构建其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并通过分析模型中网络结构关系、网络密度及小团体数目等因素探究微信好友关系对社群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成功构造基于微信的虚拟学习社群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谢英香  冯锐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97-100,110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整体网络研究方法,以博联社的虚拟教师社群为例,从虚拟社群社会网络的形式化表达、博客的点度与虚拟社群的密度、中心性分析、多维量表(MDS)分析四个视角对虚拟社群的群体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不同网络位置的影响力,总结出了"权威"网络位置所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社会性软件成为网络非正式学习的有效支持,虚拟学习社区成为人们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微博,作为Web2.0时代社会性软件的代表之一,其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值得我们探讨。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高校微博群展开研究,通过量化微群成员间的交互关系,分析大学生在微博群这一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人际网络的结构和特征,考察成员间的交互情况。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虚拟学习社区整体结构松散,凝聚力差;(2)社区整体交互模式呈现网状结构;(3)虚拟学习社区中存在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梳理社会资本、社会网理论入手,并阐述虚拟社区的概念、特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而对大学校园虚拟社区进行解剖,论述虚拟社区积累的潜在社会资本,转换为现实社会资本的可能性.本文认为校园虚拟社区将成为帮助大学生求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条新渠道.  相似文献   

15.
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行了解析,在"ASP.NET技术论坛"中选取了一个月的交互数据作为样本,分别从密度、社群图、中心性、小团体以及小世界效应等方面来分析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结构,并从意见领袖、小团体建设、弱连接、吸引孤立者等角度对社区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网络结构优化,促进虚拟学习社区集体智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博客正迅速融入我们的生活,由于博客本身的特征,教育技术研究者们也纷纷关注它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章着眼于博客社群的研究,关注教育技术博客社区的结构,以及博客们所建构个人的社会关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描述和测量虚拟社群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杜群结构特征、群体成员的地位和意见领袖地位的形成,为博客更好的在教育技术领域发展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旨在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交互问题,以河北大学《远程教育学》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进行了分析,揭示出该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的现状,并提出增强社会性交互的策略,以促进教育领域类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1999 ~2008年4个数据库系统收录的所有关于“虚拟实验”方面的648篇文章,992名作者的合著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合著度与合著率、合著网络的中心性、凝聚子群、社群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虚拟实验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研究热点,但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还比较松散,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跨校合作和跨领域合作现象较少;领域核心作者群还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the presentation of social network diagrams on virtual team members’ interaction behavior via e-mail. E-mail transaction data from 22 software developers in a Korean IT company was analyzed and depicted as diagrams by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 and presented to the members as an interven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NA diagrams presented were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the quantity of e-mail transactions among the members and in forming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NA diagrams can be used as a cost-effective intervention strategy for virtual team members to actively share knowledge and collaborate as members of a network of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