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按民俗计算,每年的春节过后,方是下一年生肖年的开始。正因为如此,春节,也常常百姓们称作为“过大年”。辞旧迎新的春节,是民间一年之始的第一件大事。那等亲人团聚,合家团圆的快乐,每个中国人都已感同身受。庚辰年,国家邮政局将发行一套名为《春节》的特种邮票,以纪盛事。其集民俗之精义,汇春节之华光,为喜庆的龙年春节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采,堪为集邮爱好所瞩目。这套邮票,共计三种并小型张一种。三种邮票  相似文献   

2.
李明 《集邮博览》2014,(7):9-11
正拜读贵刊2014年4月号刊发的"《中国邮票史》邮论纂综"一文,文末提到:"备注:中国解放区邮票在邮票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此省略,望有机会专门撰文论述。"于是,不揣冒昧地在此"揭榜",并"狗尾续貂"。《中国邮票史·第五、六卷》的内容包括了全部所谓的"解放区邮票",在其编撰之前,就已出版了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编的《中国解放区邮票史》,它分为苏区、西北、华北、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邮》2012,(3):4
多年来,加拿大生肖邮票小型张是本刊封面邮票的必选,因为在每年海外发行的众多生肖邮票中,他们的构思设计始终有着自己的独特性,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对于被视作所有中国人本命年的壬辰龙年,他们的设计者又会如何去再次演绎这个主题呢?不巧的是,2012年农历壬辰龙年来得早了些,圣诞节、新年元旦与农历春节三个节日接踵而至。人们刚走出圣诞新年狂欢夜,便步入2012年  相似文献   

4.
日前收集到香港2003年发行的《观赏鱼》邮票4枚,每枚邮票上均有该种观赏鱼类造型的镂空,从背面欣赏尤感空灵别致,非常精美(图1为其中1枚)。邮票镂空工艺,就是利用常规或异形齿孔技术、激光切割技术等,在邮票票面(或边纸上)镂空出一定的文字或图案。镂空工艺不仅增强了邮票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更具较强的防伪功能。美国1998年"希区柯克"、香港2002年"圣诞"、台湾地区2011年"蝴蝶"、列支敦士登2013年"龙年"等邮票也采用了镂空工艺。中国邮政发行过镂空邮票吗?  相似文献   

5.
《小巧的邮票目录》(见《集邮博览》总298期)一文中提到的1982年邮票目录单行本,我刚好收藏有一本,现补充介绍之。这是一册32开的年度邮票目录单行本,白色封面上印有红色的"一九八二年邮票目录"和黑色的"《集邮》编辑部编印",书中共有16页:1—14页是1982年发行的纪念邮票("J"字头)、特种邮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第二期封面刊出"胶东一届参议会纪念"免资信封。中国邮票博物馆的这件藏品,随着《中国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录》的出版,作为"附录",于1988年在集邮界露面。当时,立即引起了集邮家的关注。两年之后,它被收进《中国邮票博物馆藏品集(解放区卷)》,再次公诸邮坛。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邮》2007,(12):35-36
达·芬奇论诗与画,曾说:"画是哑吧诗,诗是盲人画。"由此,为了让画能"开口",其标题应该是"诗",必须是诗。1981年11月,T6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问世。其中-11,有两个图名:一为《可卿春闲》,一为《可卿春困》。前者见于2005年及其之前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后者见于邮票本身。  相似文献   

8.
2015年1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了2015-2《拜年》邮,全套1枚。看到这套《拜年》邮票,使笔者想起早在20世80年代,南京火柴厂于乙丑年印制的一套《春节》火花。套火花采用彩色印制,卡标全套共6枚(图1),其内容表现是中国人民欢欢喜喜过大年的主要活动:第1枚"燃炮",案为一男一女两名少年儿童在放鞭炮;在图案的左右两边别贴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的大红春联。  相似文献   

9.
2013年年底,笔者参加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开展的《拜年》邮票吉祥物征名活动,作品虽未入围,但也舒坦地表现了一把。没想到,正值2015年春节期间(正月初五),收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发给参与者的感谢信,在祥和喜气的日子里又平添一些意外与惊喜。感谢信制作规范、严谨,信封的封面贴一枚最终采用的"欢欢"、"喜喜"吉祥名字的《拜年》  相似文献   

10.
《乙酉年》小版张(版式二)和《甲申年》小版张(版式二),放在一起欣赏,虽然一为野生动物,一为家禽,然而从设计上比较起来,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小版皆为竖式,规格基本相同:邮票的规格都是36mm×36mm,各含6枚邮票,邮票四边皆有一枚6角星异形齿孔。版张上的邮票排列,虽然《甲申年》是上下"1、3、2"式。《乙酉年》为"1、2、2、1式",但都采用"错位梯式"排列,活泼跳跃,妙趣横生。边饰《甲申年》以一个与邮票图案相同的大猴头和七个大小不等的线描猴头,与右下方的简介文字相对应;《乙酉年》则是左下方的一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邮》2000,(3):28-28
2000年1月23日,香港发行《岁次庚辰(龙年)》邮票全套4种,另有小全张、无齿小型张(见封面)。这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2009,(9):34-35
郝旭东 1959年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同年在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从事服装设计工作。1991年赴美国纽约学习服装设计与艺术。1993年在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从事中国服装流行趋势研究。1999年开始设计了《春节》《科技成果》《祖国边陲风光》《防震减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获最佳邮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等邮票。2002年担任邮票印制局图稿编辑部艺术总监,2005年担任邮票印制局邮票设计室艺术总监至今。  相似文献   

13.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15,(2):48
邮刊拜年生肖邮票完成三轮36套后,中国邮政推出《拜年》邮票。从此,祝贺春节的信函、贺卡、礼品券封套都可贴用《拜年》寄递。本期《邮票话拜年》除这套邮票外,还展示了不少有抱拳作揖图的外国邮票。此文还普及了作揖的"必知"礼仪,本刊亦借此机会向读者们作一"吉拜"。活用规则邮展有规则,但规则决非为堵塞发展而订,在充分领会的前提下可以活用。既然青少年邮展可与专题邮展合办、世界邮展可与洲级邮展合办,市级邮  相似文献   

14.
梁羽 《集邮博览》2016,(4):43-44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发行《红楼梦》邮票,是邮票发行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广大集邮爱好者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2014年,中国邮政发行了2014-1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一套4枚加一枚小型张,总体上看,这套邮票的票幅设计、人物绘制、色彩运用和印刷工艺都是很不错的,是一套深受集邮者喜爱的邮票。这套邮票的第三枚(4-3)是"刘姥姥见凤姐",表现的是《红楼梦》小说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内容,笔  相似文献   

15.
公元2000年恰逢庚辰年——龙年。《千禧龙年话龙邮》这本书,可作为给属龙的人的最好的礼物,也可作为所有的人喜逢千禧年的宝贵纪念品。 邮票号称“国家的名片”,是通行世界的一种权威性的文物。打开这本书,哟!使人大开眼界,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发行过那么多的“龙”邮票,它们以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反映了那样丰富有趣的“龙”的故事和  相似文献   

16.
2011-12《云锦》邮票(图1),在当年最佳邮票评选中被评为"最佳设计邮票",也是许多邮人非常喜欢的一套邮票。云锦是我国传统的丝织手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云锦以缎纹为地组织,提花织成,产于南京。据山谦之(?~约454年)《丹阳记》记载,手工织造的南京云锦最迟始于东晋义熙年间(405年—418年),距今约有1600年的历史。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一书中赞叹云锦为"天孙机杼,传巧人间"(卷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字邮票的研究中出现过诸多争论,"哪套邮票是‘文’字邮票的转折点"是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回顾有关"文"字邮票"转折点"之争的主要方面,进一步谈谈个人的看法。"文"字邮票共发行了19套,笔者所见最早(以下谈及"最早"、"首次",均指笔者所见)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的邮文是郑启五的《"文票"的定义、分期与类别》(《集邮》1988年第6期),郑先生将"文1—文13"称为"极端期",称"文14—文19"为"次极端期"。后者与前者的区别"一  相似文献   

18.
1988年是中国农历戊辰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第一套生肖邮票中的龙年邮票,于1988年1月5日正式出售使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发行龙年生肖票,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各地邮票公司也制作了多种农历龙年集邮品,以满足广大集邮爱好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寄来的"致作者的一封信"及赠送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会员卡",这是《集邮博览》复刊三周年,送给曾在《集邮博览》辛勤耕耘的作者的一份厚礼。这枚"会员卡"的有效期是从2010年5月至2013年  相似文献   

20.
正王辉先生的《教科书上的邮票插图》(原载《集邮博览》2013年第10期),强烈地吸引了我,令我想起了另一本教科书,书上的邮票图案比王先生介绍的邮票插图更牛,称之为"一片邮集"也不为过,而且其宣传集邮文化更直接更给力。这本教科书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美术》(图1),书中有两部分内容堪称"一片邮集"。其一,"红色摇篮",即该教科书第五节《方寸之地竖丰碑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