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我国小学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状况,首先构建配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我国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省际之间差异显著,各省区聚类划分为四大资源水平区域;接着确定造成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和经费与设备水平;最后提出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中央财政发挥更大作用;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补差",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2.
县域小学教育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县域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则是促进县域教育发展的关键。目前县域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状况,为了探寻县域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特征,利用GIS技术将全国各县域的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县域小学在校学生数、师生比、县域小学图书册数、县域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育经费投入等。同时利用DEA模型评估各省市县域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为县域小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我国县域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整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空间特征。在县域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上,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呈现高投入—低产出特征,而西部地区综合效率低下主要是由规模效率不足导致。为了实现县域小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要继续加强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导向,定向培养师资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城乡合作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是幼儿教师资源的配置,幼儿园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教师资源均衡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突显,幼儿教师配置的不均衡性也日益突出,教师资源配备的均衡性不仅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也体现出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采用锡尔指数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从区域均衡的角度,探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校舍状况等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区域差异问题。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非均衡性,尤以校舍质量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为甚。从资源相对占比看,东部整体上远超出中西部,而中部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略微占优,西部则处于全面不足的状况。按照各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进行聚类,可将全国划分为四大区域,其中江苏、山东和浙江为配置水平最高区域;云南、甘肃和四川为配置水平最低区域。建议继续加强校舍建设;提升现代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各省所处分类区域,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突破,最终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国30(西藏数据缺失)个省(市、区)2003-2009年农村教育资源数据,测算省际农村教育资源的基尼系数、锡尔指数和加权变异系数,分析省际之间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农村教育资源按人口分布配置公平性较差,且经济发达的地区相对占有更多资源,但这种不公平的状态有所缓解.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海省民族地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以青海省天峻县为个案,从师资水平、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三个方面来分析天峻县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探讨民族地区县域内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发展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配置措施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基于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中有关小学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教师、教育经费、硬件设备和校舍的数据,构建用于测评我国31个省(区、市)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及省域差异的指标体系和PLS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我国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已实现基本均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基本受供给与需求原则支配,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省域差异体现在各省(区、市)域内各指标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的策略包括:第一,推进我国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走向优质均衡;第二,加强对小学学龄人口的统计和监测,动态调配教育资源;第三,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一般或略低但均衡的省份应全面推进各项指标发展,非均衡省份要提升其弱势指标和待提升项目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河北省保定市教育资源配置结构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保定市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以英语学科为例,找出现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结构的薄弱环节,分析教育资源配置低效、失衡的成因,提出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为有关部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提升教育竞争力制定决策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我国农村地区省际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情况,通过构建投入导向型的DEACCR&BCC模型,对2013年我国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利用Tobit回归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但省际差异较明显;从区域分布上看,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配置效率优于中部及东部地区;从教育阶段上看,初中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略高于小学阶段;教育资源投入存在冗余,东部地区尤为明显;高学历教师数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对于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玲 《华章》2011,(24)
目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和不均衡性,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我国不同的地区和学校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笔者对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