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强调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后来,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更被尊为圣人。在我国历史上,孔子还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晚年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论(1ün)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孔子生平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孔子年少时,鲁大夫季孙氏有一次设宴招待文学之士,孔子也去赴宴.季孙氏的家臣阳虎见孔子年少,不让他进去,说:季氏设宴招待文学之士,你有什么资格参加!孔子只好回家,从此更加发愤学习.孔子青年时代曾作过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的小吏.因孔子懂得周礼.鲁昭公曾派他到周王室史官那儿去学礼.后来,因鲁国内乱,孔子到齐国,但未被重用.回到鲁国后,广收门徒,从事教育,整理文化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早年为官,后罢官,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献,并把鲁《春秋》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作。他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名七十二人。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20岁那年,得了一个儿子,取名孔鲤。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叫陈亢的,他疑心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有特殊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有一天,他怀着好奇的心理,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听  相似文献   

6.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左传》载郑国有乡校,那也只有大夫以上的人及他们的子弟才能入学。私人设  相似文献   

7.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经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第一人,他的有  相似文献   

8.
教育掌故     
三盈三虚春秋末年,私人聚徒讲学之风在我国兴起。当时孔子和少正卯都在鲁国讲学,两人似乎有过一番激烈的竞争。据说孔子的学生除颜渊外,都曾多次受到少正卯讲学的吸引,跑到少正卯门下听讲,致使孔子在收徒讲学上几经兴衰。这则故事见载于东汉王充《论衡》卷十六《讲瑞篇》:「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盈:本意为满,这里表示兴旺;虚:本意为空,这里形容衰败;三:这里形容次数多,非实指。后来孔子做了鲁国的司寇(主管刑狱的官),以乱政的罪名杀了少正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孔子这是公报私仇,他在《中国古代思潮》一书中说:「其毋乃以三盈三虚之故,变公敌而为私仇。」  相似文献   

9.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家庭,家住鲁国陬邑(今山东泗水),后迁居曲阜(今山东曲阜)三岁丧父,年青时当过季氏的“委吏”(管理仓库和会计)、“乘田”(管理畜牧),从事过“儒”(办丧事赞礼)的职业;中年开始招收弟子讲学,一度出任过中都宰和司寇,下台后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又四处碰壁;晚年回到鲁国,从事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又是首创私人讲学的大教育家。尽管他一生最大的理想是从政,但最大贡献却在教育方面。他一生四十余年从事讲学,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极其宝贵的教学主张。作为一个编定“六艺”为教学内容,培养“贤者七十二”的大教育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引后人孜孜以求。本文试从教育活动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  相似文献   

11.
<正>春秋后期的中国尽管"礼崩乐坏"、社会失序,但是动荡的环境和背景也为杰出人才的涌现提供了机遇。思想巨擘孔子和老子、治国能臣子产和晏婴等,都是这一时期杰出人才的代表。事情发生在公元前517年,当时的孔子虽然不过35岁,但在鲁国聚徒讲学已有数年,且已形成较大的影响,慕名拜师者络绎不绝。正当  相似文献   

12.
平凡而又伟大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失去了贵族的地位。孔子年轻时作过几任小官,中年时曾作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相当于警察局长,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业,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并不像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所吹捧的那样,似乎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道貌岸然的“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更不是一个天生的神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性格、有抱负、有喜怒哀乐的现实中的人。但孔子又并非没有什么伟大之处。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  相似文献   

13.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活在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也就是所谓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从教育上讲是官办教育到大量出现私人办学的时期。孔子是当时私人办学中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一个。他从二十岁起就开始了教师生活,前后差不多有五十年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教育学生上。他在教学的同时,还搜集整理了不少典籍,据说《诗》、《书》、《易》、《礼》、《乐》、《春秋》都是他整理出来教育学生的部份教材。  相似文献   

14.
杏坛大家     
《教师》2010,(11):F0002-F0002
生平 孔子 (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相似文献   

15.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他鉴于春秋末期社会需要,根据鲁国的《春秋》而作《春秋》。由左丘明、公羊、榖梁、邹氏、夹氏传世。后邹氏、夹氏所传“不显于世”,逐渐消失,只有左丘明、公羊、榖梁三家留传于后,遂成“春秋三传”。孔子的《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希罗多德(Herodoti,约公元前484—425年)生于小亚细亚南沿岸的哈利卡纳苏城,是古希腊第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有“历史之父”誉称。他记述希腊波斯战争的《历史》是西方第一部编年史。将孔子《春秋》与希罗多德《历史》进行比较,探究中外第一部编年史的异同,无疑有益于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宋国贵族,孔子3岁丧父,少吋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长大后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虛心好学,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礼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35岁时,因鲁国內乱而奔…  相似文献   

17.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把一生的大部分实践和主要精力都用于聚徙讲学和整理中国古代化上,在开创私人办学、丰富教学经验和整理保存我国古代化古籍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四十余年的执、从教生涯中,以其亲身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管理思想。其中对教育管理素质的论述,为后世的教育管理留下了珍贵的经验与财富。  相似文献   

18.
孔子成人教学方法的现代意义高玲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活动,并且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人。孔子在长期从事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符合教学客观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仅从四个方面简要论述其成人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孔子一生中有大半的时间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他极富首创精神,堪称私人讲学的先行者,整理文献的第一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从我国教育的发展史来看,许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教育思想和言论,大都可以追溯到孔子。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还没有心理学这门科学,在人们对心理现象还毫无认识的情况下,孔子就能敏锐地观察出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心理活动,并对这些心理活动作出深刻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孔子对教育…  相似文献   

20.
陈康太 《高中生》2013,(12):56-57
孔子 出游故事 公元前497年,正值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变革时代。孔子因和当时鲁国困君政见不合,郁郁不得志而离开鲁国。为实现其政治理想,孔子历时十四载,周游了卫、陈、曹、宋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