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他们都是作者心声的表露,都是作者情感的积淀。在这些课文中.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奥妙,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徜佯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体验这种情感,以此培养审美情趣.滋润干涸的心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视“叶青感”为目标,应从文本中挖掘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参与、精神享受的过程,学生只有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比心,才能在阅读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这就需要让学生在有精神参与的阅读中展开心灵对话、积淀人文素养、获得审美享受、激发生命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实现与语文本体教学的和美共生。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什么?是文字,是文学,是文化。语文包罗万象,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风景,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世界.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情怀.有“落层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他们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学生们倘徉其间,以情悟情。将心契心,在语文课程浩瀚的时空里,平等、自由而富有个性地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应该姓"语",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全的人格。课堂上"语文味"浓浓,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是许多教师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读进”是一种“扫描”、“存盘”,那么“悟出”仿佛电脑的输出。悟,在整体上把握,在评价、读写中拓展。悟的过程,更多的是分析、比较、综合、联想,从中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阅读让生命吸收了精神的养料,感悟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读”具匠心,学生才能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6.
沉浸式阅读是我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在开展“浸悟·灵悦”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巾所倡导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智慧调控,引领学生沉浸在阅读之中,沉浸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让学生在读中生感,感中成悟,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和意,使学生达到一种与文字实现心灵互动的境界,使其思维得到激活,智慧得到发展,语文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充分享受到学习的愉悦,使语文学习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要想更有效地带领学生沉浸于阅读之中,边读边悟,读悟结合,领会语言文字的内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在情感体验中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艳 《文教资料》2006,(10):92-93
本文阐述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情,阻碍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探讨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必要性,提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处理好“情感与认知”、“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情感与人格”的关系。并从“在经验激发中——入情、在自读自悟中——动情、在领悟精彩中——移情、在实践活动中——延情”四个方面研究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文素质生长点 培养语文素质,进一步拓宽说,培养人才,要抓住的“灵魂”是什么?语文教育的“灵魂”是培养“悟性”。 “悟”点,是智力生长点,是语文素质生长点。像一粒种子,一棵树,无论它小还是大,都不是处处发芽的,只有在那“芽口”才能形成芽苞长出小芽进而发育成参天大树的。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也是这样,一定要树立“智力生长点”思想,时时处处把语文教育的情与思、智与力用在“点”子上。 语文教育之悟,有感悟、情悟、理悟和行悟。 感悟 我们感知的任何信息可以说都与语文相关,但真正有益于语文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是那些感  相似文献   

9.
吴菲 《天津教育》2024,(3):70-72
<正>“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无论在哪一个语文教学阶段都得到广泛运用。“情”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把握文章和升华学生情感的重要因素,在“缘情说”和“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的文艺理论中都被认为是文学的核心。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来体悟文章感情,那么将极大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基于此,“以读悟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运用是笔者进行探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新课程标准”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程中”。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学生能在一个快乐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时,就一定会产生健康的心理;反之亦然。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她让学生徜徉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以情悟情,以心契心。在这种情境的教学中,学生快乐着,教师快乐着。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就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快乐洒满课堂。语文是一幅幅阿娜多姿、色彩明艳的画;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在传承“母语”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曾金霞 《广西教育》2013,(31):53-55
阐述网络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文字表述技术的重要性,指出咨询师的文字表述应做到“品词悟情”、“品句悟情”和“品文悟情”。  相似文献   

12.
阐述网络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文字表述技术的重要性,指出咨询师的文字表述应做到“品词悟情”、“品句悟情”和“品文悟情”.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它能赋予人智慧,让人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不断升华。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希望用真挚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喷薄的激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我追求“情满课堂”的教学风格,我期待着“以情蕴情,以情引情,以情促情,以情升情”的教学境界。我希望语文能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的跳跃音符,能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14.
名师工作坊     
<正>语文教学"真"在积淀。语文是什么?是文字,是文学,是文化。儿童徜徉其间,以情悟情,将心契心,在浩瀚的课程时空里,平等、自由而富有个性地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超越文本。字正腔圆地读,激情澎湃地诵,入情入境地吟,生动活泼地悟,有的放矢地议这样的积淀不能企求一日之功,因为"欲速则不达"。语文教学要学会等待,持之以恒,一以贯之,这是要动真格的。  相似文献   

15.
郝勋 《广西教育》2010,(1):60-60
文道结合是李肖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年来一直追寻的目标。在反复的“实践一反思一实践”的过程中,李肖莉通过在阅读教学中以读导“情”、于想象中悟“情”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了文道自然交融的教学风格,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虹艳 《今日教育》2007,(2S):50-51
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它能赋予人智慧.让人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不断升华。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希望用真挚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喷薄的激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我追求“情满课堂”的教学风格。我期待着“以情蕴情,以情引情,以情促情,以情升情”的教学境界。我希望语文能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的跳跃音符.能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17.
罗万玉 《青海教育》2002,(10):27-28
语文教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字词句段篇的感性教学,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达到听说读写的一定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最起码的要求。因此,这是浅层次的,还不能说是一种境界,它只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入门,是语文教学中“情”的贯穿,“悟”的培养。“情”与“悟”交相辉映,互为因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升华,一种有意为之的拔高,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因此,这是深层次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种“情”结,有这种“悟”性,有“情”  相似文献   

18.
张丽 《快乐阅读》2013,(24):118
努力营造学生学习的情境与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反复朗读,在品读过程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想象表达的欲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使他们在读中感悟,悟中抒情,情中明理,健康快乐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语文的本体价值,既要引领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悟其义,悟其情,悟其理,培养语感,又要在促进学生“言”、“意”互转,“情”、“理”交融中,学会积累语言材料,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