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齐桓晋文之事》里有“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一句。这一句如此断句(即在“觳觫”后点断,把“若”点归“无罪”),大概是从宋代朱熹开始的。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里,在“觳觫”二字后注曰:“觳,音斛。觫,音速。觳觫,恐惧貌。”显然,朱熹认为“若”不应与“觳觫”连读,而应与“无罪”连读,所以他在“觳觫”下作注;如果他认为“若”应与“觳觫”连读,那他的注必然在“若”之后。从朱熹以后,各种版本都沿袭此解,高中课本选文也是这样断句。笔者初读时就觉得“若无罪”很别扭;后来读杨树达著《古书句读释例》和《词诠》,杨的断句为:“…  相似文献   

2.
《唐雎不辱使命》中有段文字写唐雎欲以命相拼来挟制秦王,十分生动有力:“‘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其中“若士必怒”中的“若”“必”二字,人们理解往往有误,解“若”为“如果,连词”,解“必”为“真的”或“一定”。例...  相似文献   

3.
《乾》卦九三爻辞的句读和意义历来存在争议。从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认为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运用词汇学的相关理论证明"惕若"的意思是警惕、戒惧的样子。马王堆汉墓帛书"沂若"就是"斤斤",与传世本"惕若"意义相同,也符合帛书所传达的"应时"哲学语境。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二册《桃花源记》中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句,句中“仿佛若有光”一语,课本未注,其中的“仿佛若”究竟如何理解,有一些研讨文章或以为是“好像像”之  相似文献   

5.
上古汉语“若”从第二人称代词的“代”发展出“若人”等指称代词,“若”系指示代词初露端倪;中古汉语“若”系指示代词盛行;近代汉语只有“若此”;到现代汉语“若”系指代词消失。这个历时性变化渗透着词义沾染和词汇化理论。  相似文献   

6.
《杜诗详注》卷二二《哭李尚书之芳》末联“秋色凋春草,王孙若个边”,仇兆鳌注云:“若个边,言归葬于旧垒之旁。”今按所解不确。该诗“前八叙交情,次四惜其才,次四悲其客死,末则总悼之“(《杜诗镜途评语)。诗后半部分“客亭鞍马绝,旅榇网虫悬。复魂昭丘远,归魄素浐偏”四句,极言其客死异地,魂魄难归故地的凄凉景象。结尾“秋色凋春草”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意,亦绾合前面诗意。仇氏谓“王孙若个边”言李之芳归葬故垒之旁,“旧垒”乃句中所无,增字为训,实不足取,且句意亦与前游离不谐。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若个”条云:若个,疑问辞,有二意,一指地,犹言何处;二  相似文献   

7.
高中第四册语文《订鬼》练习题,要求学生给《论衡·论死篇》加标点,并作口头讲解。《古诗文译注》是这样加的标点: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译文是这样:(自从)开天辟地,有人以来,寿终而死(的)和中年(而死)、幼年夭亡的,要以亿万为单位来计算。……这本书把“若”字译成了“和”字。还有一些教学参考书,把这个“若”字理解成“假如”。因此译为“假如中年死亡的就有亿万人”.  相似文献   

8.
“若厥株拘”,语出《列子·黄帝》和《庄子·达生》篇,历代诸家解释不一,聚讼纷纭。 郭象给“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作注说:“不动之至”。这是提示句意,基本精神是对的,但未及疑难字句的训释。成玄英疏云:“拘,谓斫残枯树枝也。”,疏对“拘”字的解释决不可信,因为从来没有这种用法。 陆德明《经典释文》:“本或作橛,同。…李(颐)云:“厥,竖也,竖若株拘也。”黄焯《经典释文汇校》:“景宋本、古逸本作橛。”按,作“橛”是。《说文》:“厥,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8 0页对“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是这样解释的 :“我有拔山的气力 ,盖世的气概 ,但时机对我不利 ,我的快马奔腾不起来。快马不能奔腾怎么办啊 ,虞姬啊虞姬 ,我该怎么办 ?”把“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为 :虞姬啊虞姬 ,“我”该怎么办 ?不妥。“若”指虞姬 ,此句应译为“虞姬啊虞姬 ,我将把你怎么安排呢 ?“若”指虞姬“你”$安徽省合肥铁四局中学@彭江龙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一诗中,有“君既若见录”一句,课本注释为“既然蒙你记着我。录,记。”此注意思比较含混,未能紧扣字词,学生常常提出疑问。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直译,要紧的是把“既”、“若”、“见”三字的意思讲清楚。“既”,即“既然”,连词,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  相似文献   

11.
历代注家对《孟子》“乃若其情”章之释意不尽相同,其关键在于对其中“情”字之解释.文章通过疏证孟学注释史上最有影响力之三家——汉代之赵岐、南宋之朱熹和清代之焦循——对“乃若其情”章之解释,在支持蒙培元将此处之“情”释为“感情”意之基础上,对学界在此章研究中遗留下的“情”与“性”为何可以等意替换之问题,作一发微.孟子思想体系中的“情”不单纯是感性情感,也具有理智的客观.  相似文献   

12.
问题1:命题“可以被5整除的整数,末位是0.”的否定是“一个整数可以被5整除且这个整数末位不是0.”吗?问题2:命题“若x>a且y>b,则x y>a b.”的否定是“若x≤a或y≤b,则x y≤a b.”吗?对于问题1,文[1]是从当p及q都是命题时,“若p则q”的否定是“p且非q”而得到“可以被5整除的整  相似文献   

13.
附加题文言文阅读通常“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命题通常包括“文言断句”“内容简析”“文化常识”三题。  相似文献   

14.
邓元志 《学语文》2003,(5):37-37
汉乐府民歌《焦仲卿妻》 :“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王莹《中国文学作品选》 :“见 ,蒙。录 ,记 ,挂念。这句和下句说 ,既然蒙你记着我 ,希望你不久以后来接回去。”(上册151页)安徽大学等十三所高校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君既若见录 ,既然蒙你永远记得我。见 ,被。录 ,收录 ,引申为纪念。”(上册221页)把“君既若见录”释为“既然蒙你记着我”或“既然蒙你永远记得我”看似说得过去 ,实则无法坐实。“若”字何解?“我”从何来?释“见”为敬词“蒙”或为介词“被” ,均不当 ;释“录”为“收录 ,引申为纪念” ,也不妥当。先说“…  相似文献   

15.
给文言文断句,虽是“小”学问,但它却是文言文阅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前提和关键。2004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005年全国高考北京卷和辽宁卷均出现了这类试题,2006年除了上面两省市继续保留,另有广东和福建两省加入,大有“星火燎原”之势。那么如何才能准确而迅速地给文言文断句呢?一、要把握“一个中心”,即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字词句都是为表达内容和主题服务的,离开主题和作者思想来断句必然会误断或曲断。如: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  相似文献   

16.
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高五册《复庵记》) 其中“若揖让乎其间”一句,课文注释为:“(这些山峰)好象在那里拱手为礼似的。”“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一句注为:“(伯夷叔齐的事)本来就是范养民所敬慕而(仿照着)这样做的。” 课文注释认为前句省略的主语为“山峰”,文意上滞碍难通。假如这句是形容山峰姿态的话,那就应紧接在形容山势的第一分句之后,这样才承接自然。且“其间”二字,也难于落实。课文注“其间”  相似文献   

17.
《左传》中假设连词“若”既可以出现在从句主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从句主语之后,但有规律可循:“若”位置的前后游移,是联系项与话题竞争句首位置的结果。前后分句主语是否相同、前分句主语的人称只是这一深层动因在句法上某种不完全表现。当联系项“若”后的主语获得话题身份,由于话题优先于联系项获得句首位置,因此“若”后置于主语。当联系项“若”后的主语没有话题身份,根据联系项居中原则,“若”前置于主语,位于句首。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能对语言产生影响是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日本的“若者言葉”(青年新语)给日语言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一新生事物是我们的共同课题.笔者将从历史的角度,回顾自“新语”到“流行语”,再“若者言葉”的研究过程,对“若者言葉”在日语中的定位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若者言葉”产生的原因和所呈现出的特点分析它的种类.  相似文献   

19.
“若”是先秦汉语中使用较多的假设连词,偶尔也用作选择连词。选取先秦时期代表性文献《左传》和《国语》,对其中“若”的连词用法进行了全面地描写和比较,附带对性质来源相关的“如”的连词用法进行说明,可以总结其在两部文献乃至在先秦汉语中使用特点和语法功能,并可以为考辨《左传》《国语》的文献关系提供语言学的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 “数学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册(上)(必修课)第34页中,对推理“p→q”进行了说明,“p→q”是:“‘若p则q’为真,是指由P经过推理可得出q,也就是说,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记作p→q”.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认为“p→q”与“‘若P则q’为真”是一样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