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埃赫那吞改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的前半期,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埃及统治者,不仅赶走了统治埃及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喜克索斯人,而且进行了长期的对外战争,征服了广大地区,掠夺了大批土地、奴隶和其它财富,使埃及成了一个庞大的奴隶制帝国,这一切给当时的近东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四) “中王国”时期的埃及——喜克索斯人的入侵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境内那些“诺姆”中的“诸侯”仍旧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那些“诸侯”仅仅是在名义上隶属于国王,他们在自己的辖区内享有征税权,可以设官治事,并且拥有军队,俨然就是土皇帝。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历史旧教材中,一直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作为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的标志,近两年的新教材中又改成“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由于这一结论是在课文中叙述完“宁汉合流”之后才提出的,因此,一些历史教师和一些历史资料便认为“宁汉合流”才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的标志。估计人教社的新教材中就隐含了这种观点。可是,根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和埃及的学者们为一座破损的古代雕像施行了头部移植手术。在悉尼大学美术馆内举行的一个仪式上,考古学家将头部的复制品与雕像保存下来的躯干部分连接在一起。这是一座女神的雕像,大约创作于公元前1300年图特安哈门国王统治时期。位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的馆长穆罕默德·萨利赫博士说:“这真是一件杰作,特别是当头部与躯干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考古学家无法将雕像原来的头部移植回去,因为埃及的法律不允许将图特安哈门时期的艺术品运出国境。这座雕像的历史充满了神奇色彩。原作的两部分分别由东西方的两间博物馆收藏了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5.
北魏均田制,是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北魏的政治改革》一节教材的重点,也是北魏孝文帝一系列改革中的一项重大措施.深入理解这部分教材,对教好本节课,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根据这部分教材,提出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一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目的关于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目的,教材虽明确地指出,是"为了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巩固统治",但叙述的比较概括.下面是我对这段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埃及”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设置了4个标题:“地跨两洲”、“沙漠广布”、“文明古国”、“发展中的工农业”,这4个标题内容分别从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古代历史文化、现代经济四个方面对埃及进行了阐述,能让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有一个初步了解。本节教材前两个标题内容为埃及自然地理的范畴,后两个标题为埃及人文地理范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三皇是指、、。(答对前进两步,答错后退一步)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答对前进一步$答错后退两步%&圣经’中$带领犹太人过红海!出埃及的摩西是哪里人(#答对前进三步,答错后退一步)A.埃及人B.迦南人C.希伯来人D.喜克索斯人饿了$到餐厅补充能量$前进两步"遇雷雨大风天气$在休息室休息一下$停走一回"帮助同学$值得奖励$前进一步"独眼的奥丁是神话中的主神。(答对前进三步,答错后退两步)给人间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是神话中的人物!"答对前进一步#答错后退两步)是我国现存的惟一的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答对前进三步,答错后退一…  相似文献   

8.
一元二次方程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印度、希腊和阿拉伯的数学文献中都有一元二次方程问题.然而,由于对有关历史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人们在课堂中很少利用这些历史上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下称《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要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数与代数部分,可以穿插介绍代数及代数语言的历史,……也可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自1923年初科学家在埃及帝王谷对3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进行发掘后,“图坦卡蒙的诅咒”至今已经流传了大半个世纪,称木乃伊会向每一个擅闯法老陵墓的人索命。事实上参与发掘图坦卡蒙墓的人中,的确有几人不久后死于各种疾病,然而埃及科学家认为,这些人可能是死于坟墓中的特别细菌,日前,埃及考古学家计划用科学方法来破解“法老诅咒”的秘密。多人被法老“诅咒”死亡?1923年2月17日,考古科学家们在埃及帝王谷发掘了公元前18世纪去世的年轻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几周后,赞助该次发掘的卡那冯公爵突然死亡“,法老的诅咒”开始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10.
从查士丁尼一世到伊拉克略统治时期,内忧外患的拜占庭帝国已无力支撑庞大的帝国版图,在埃及的统治不过是苟延残喘。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拜占庭帝国主要通过赋税和严格管控埃及的行业经济等方式获取了埃及过多的财富,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支持和补偿。对埃及人而言,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缩小了埃及人的生存空间。同时,这一时期埃及自身在经济上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埃及大地产实力不断的增加,大量农民破产,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埃及经济。在阿拉伯人占领埃及之前,埃及经济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经济原因成为埃及脱离拜占庭帝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马穆鲁克时期是埃及历史上的重要王朝之一,以强硬的奴隶军事统治而闻名。但目前国内学者对其在发展伊斯兰教育方面的历史贡献研究略显欠缺。简要梳理马穆鲁克时期伊斯兰教育发展的状况,从教舍、教学方法、教师资格、师生关系等几方面概括了13-16世纪伊斯兰教育的某些具普遍性的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提高企业一线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浙江省决定从2003年起,用五年的时间在全省范国内组织实施“企业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作为一线教师,笔者直接参与了这一教育培训,获得了关于教材、教法、学员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文阅读》教材的分析,为今后的成年人文化补习教材的编撰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是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他关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不能以此作为历史记载的根据。以张学良自述为基础写成的《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由于在史料选择上过分偏重张学良本人的回忆 ,因而在“九·一八”不抵抗、“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记述上和大量第一手资料显示的历史真相存在距离。这提醒我们 ,历史回忆不等于历史真实 ,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安西回鹘王朝,是公元九世纪中叶至十二世纪初,建立在我国甘肃河西地区、新疆天山南北和中亚一带的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它在我国新疆历史上以及维吾尔族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由于我们对回鹘西迁首领庞特勒的去向问题判断失误,因而把九世纪中叶以后回鹘历史上的许多问题混在了一起。我国有关新疆和维吾尔族的历史专著中,关于安西回鹘王朝也未被提到。本文根据中外有关的历史资料,在专家们研究的基础上①,谈谈自己对该王朝发展史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的教材首先要解决“面向实际”的问题.这里的“实际”包含使用教材的地区和对象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体现时代发展精神的教育和教学总目标;原有教材使用后的效果及问题.只有注意到这些方面,才能解决教材在使用范围上的广泛性,使用时间上的持久性和质量上的可靠性. 一、面对使用地区和对象的实际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Mathematics for all》提出影响颇广的“数学为大众”的口号,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对社会现实.我国也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的素质”。由于我国人口多、地域广,各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水平和基础存在着  相似文献   

16.
“四大家族的黑暗统治”是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抗日战争时期第二章第三节的难点部分。下面对这部分教材作些补充和分析。教材首先概述了四大家族的形成。四大家族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兄弟为代表的官僚垄断资本集团。它的形成,是以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出现为前提条件的,是利用国家政权,勾结帝国主义,不断地发动内战,从而疯狂地掠夺人民财富而最后完成的。关于四大家族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受有关部门委托而举办“广东省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班”。根据学院的安排。由我就世界古代政治史问题为培训班做了一个专题讲座。“世界古代政治史三谈”即是这次讲座的产物,现应《中学历史教学》杂志社之约,将之分三期刊登出来,谨供读者参考。关于这一组短文,有两点需作说明。第一,基本结构:讲座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关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关于古代罗马与罗马法”以及“关于中世纪西欧的政治遗产”。前两个部分基本上是围绕教材内容采展开论述的,实际上相当于教材分析;最后一个部分是新课标和新教材所没有涉及的,但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对之作出适当的交代,否则,在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起源问题的理解上就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第二,教材选择:本次讲座依据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2005年5月第2版,2005年7月第2次印刷)。原则上说,我对该教材中相关内容所作的分析都是建议性和探讨性的,其目的在于让教材的使用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古代政治史,同时也为教材的编写者提供一些参考,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意图: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深化教材呢?历史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但现行历史教材由于受教时的限制,教材本身无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不可能进行全面的细致的分析探讨,只能是点到为止。教材犹如压缩饼干,教师如果照本宣科,教起来必然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也是兴趣索然。不少学校的学生认为:“我们最喜欢历史,最怕上历史课,最恨历史考试”。这反映了历史本身的丰富性和历史教材的枯燥性已经成为历史教学上的一对尖锐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深化教材是解决这对矛盾的有力武器,教材深化了,历史课教学才会有“味”,学生才有兴趣学好历史,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17世纪的欧洲,理论家们把历史画看做是最重要的绘画题材,教材称它为“历史的画卷”是名副其实的.事实上,它让许许多多的珍贵史料得以留传.在其他资料的印证下,让一段段历史鲜活地再现在世人面前,这也成为把历史画做专题欣赏的原因之一. 在这节课的导入上,我首先出示上一课欣赏的宗教画《最后的晚餐》,引导学生回忆并从不同的角度讲述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现行教材根据有关规定,废除了“摩尔数”、“摩尔浓度”等概念的使用而改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们对“物质的量”及其导出概念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笔者认为;教材中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规范性.一.关于“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由于“物质的量”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在结构和用字方面都不够准确、理想.教材和许多资料对这一概念既缺少准确定义,也没有具体阐述,这就给学生理解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造成了一定障碍.而该章第一句关于摩尔概念的概述一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