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最旧式的、教师中心的、灌输教科书知识的教学,谓之“第一教学”。“第一教学”存在种种问题,从新的视角加以修正、改进,确立新的教学型态,称之为“第二教学”。“第二教学”的着眼点有两个:第一,面向学生;第二,针对不同学科探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此为据展开教学便能提高学生的学力。不过,“第二教学”终究未能摆脱“第一教学”的轨道,在“第二教学”中,应试教育的体制与机制依然未变。“第三教学”是立足于儿童本性的教学;是培养未来世纪新人的生存能力的教学;是真正实现教育中的重心转移、旨在人人成功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不同于“第  相似文献   

2.
人有两种智慧,一种是“课堂智慧”,另一种是“第二智慧”,“第二智慧”是比“第一智慧”更为重要的智慧,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第二智慧。  相似文献   

3.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九义”数学第二册的教学重点。“数位”是读数写数的基础,是进行计算的依据,是教学数的读写与计算的关键。教学中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摆小棒,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在100以内数的数数教学中,让学...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第一,“写作动机”;第二,“有东西可写”;第三。“能够写出来”。在这三个方面中,我认为第二个方面“有东西可写”尤为重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这样。如果心中无感、胸中无事,学生怎么能写出“感情真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呢?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做到“四多”:  相似文献   

5.
1.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 1.1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有那些物质”。教师用书中的教学目标要求是:“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但是学生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几乎空白:分子、原子、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尚未接触,分子运动理论并不知晓。教学上很容易走上让学生看书、背书的老路上去。 1.2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相似文献   

6.
在《力学》以及《普通物理学》的“力学”部分教学中,常常遇到有人提出的这样一些问题:“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有了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可有可无的了”等等。有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认为“第一定律是作为一个特殊情况而包括在第二定律中的”,有的“物理学教程”上认为“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否已经全部包含在第二定律中”,是一种“哲学讨论”,不作论述。笔者认为,在学习牛顿力学的过程中,应该而且必须搞清牛顿第一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教学不该一成不变,即使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不应该周而复始地用同一个模式,而无视教学对象、教学理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相反,教学对象、教学理念、教学环境中的任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我们的教法就应随之改变。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经常出现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工作中。有这样的“同”与“不同”,才能体现教学工作的灵活性、时代性和创造性。笔者第二次上《新路径英语》第一册(四川教育出版社)“LessonR”时,尝试了与第一次不同的教法教学。现对自己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同”与“不同”反思如下:第二次的教法采用的是“口…  相似文献   

8.
支架源于建筑用的脚手架,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往往借用这个术语来描述教学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这就是教学支架。搭建指引学生向更高层级认识水平前进的学习支架是建构主义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设计技术。美国学者伯尼·道奇的“支架”理论,设计了三种“支架”:第一,“接受支架”;第二,“转换支架”;第三,“产品支架”。  相似文献   

9.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教学结构模式中的第二个环节是“数学问题逻辑化”。这个环节的教学是继第一个环节“具体问题数学化”之后,在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尝试等方法,明确课题认知结构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中的有关概念进行定义,对有关命题进行逻辑化证明。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这个教学环节,因此易于教学。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往往只重视逻辑化内容的教学,而忽视逻辑化过程的教学。在这里我们特别设计了重视“数学问题逻辑化”过程的教学片断。   进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几何》第二册教学时,可把“等…  相似文献   

10.
曲丽  刘广民 《科学教育》2007,13(4):60-60
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教学中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学生学起来较困难的一课。为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本节内容,笔者自制了“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的教具,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描述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领域中,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养成教育的领路人。有鉴于此,几十年来,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遵循教学常规的基础上,实行了自己的教学三部曲,即:在教课中,第一步求“感动”,第二步求“感知”,第三步求“感悟”。  相似文献   

12.
六年制第一册怎样做好应用题教学的准备和过渡? 在第二单元中出现了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这是应用题教学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共出现三组这样的例题。第一组例题中第一次出现括号,并用“?”标明要求的部分,要学生看图填数,形成完整算式,求出“?”是多少。第二组例题中,表示已知数或所求  相似文献   

13.
筱竹 《云南教育》2004,(23):19-22
从封闭性问题向半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转化,这是“问题解决”教学改革中实现的第一个飞跃。走进“问题解决”教学的规范领域则将实现第二个飞跃。“问题解决”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教学,这就需要一个具有全面功能的“问题”体系作为操作工具来设计教学中的多类型的“问题”。而梅克的“问题连续体”就具有这个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从问题中找”和“不能从问题中找”》中的两个教学片断,我认为教者有三个失误。 1.教材不熟悉。第一个教学片断中的例题,是包含除法应用题,第二个教学片断中的习题属等分除法应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识字8》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一组词串识字教学内容,属于特殊偏旁教学。教材中有两张偏旁演变图表,四行词串。课文通过“实物图——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清楚地揭示汉字形与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第一张图中的鸟可以用“鸟”“、隹”这两个偏旁来表示,说明同一个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张图中的月亮、肉都用“月”这一偏旁表示,说明不同的事物可以用相同的符号表示。本设计中,第一课时教学第一、第二行词串;第二课时教学第三、第四行词串。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杜”“、雕”“…  相似文献   

16.
语言文字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加强学生对品字解词的感悟,下面列举了几个实例。一、“才”字见人品文中出现三处“才”:①“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②“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③“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通过“找—评—悟”的方法,理解这三个“才”字各自不同的内涵。第一个“才”,我们可以品悟到父亲恪守党的机密,即使是自己的亲人。同时,也让人感到父亲不想让“我”知道太多的原因是保护儿女,有一颗伟大的慈父心。第二个“才”字,我们可以深切地了解到“局势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第二部分为“教学原则”。什么是教学原则呢?“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第130页,华中师院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它是根据教学过程的规律提出来的,它又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帮助教师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的准则。教学原则之所以是“必须遵循”的,就因为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规律。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尚搞不清楚记叙文的“小心”与“中心思想”的正确含义,两者究竟是相同的呢,还是有区别?教学中应当怎样把握?初中第二册的知识短文《记叙的中心和材料》有一段详细的阐述。 这篇知识短文一会儿提“中心”,一会儿提“中心思想”,纵观全文,两者可以划上等号(教学参考书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提到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翻开《语文课程标准》,重视阅读的文字随处可见。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多么的重要!正如张天若先生所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相似文献   

20.
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小数概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各类教材中,第一学段三年级下册以“小数的初步认识”编入,第二学段从四年级下册起系统认识小数。“小数的意义”一课是第二学段系统认识小数的起始课。这样的编排,符合“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意图。然而要真正把教材编排意图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其前提在于教师对分段后各层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上。但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