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种固定词组,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在言语作品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稳固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但是,语言随着社会的演变发展而不断发生渐变,以适应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的需要。成语,不可能越出语言发展的规律,一成不变。它的稳固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成语形式的变化就是一个明证。对于成语的形式变化,人们的看法是有分歧的,有的人往往把一些成语的变化形式  相似文献   

2.
汉俄成语的结构及语义特点王冬竹成语的基本特征在于其结构固定和语义的统一。固定性是指它的组成和词序是固定的,任何一种语言中的成语,都无例外;语义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是指构成成语的各个单词,有的已经完全丧失其独立性,有的相对丧失其独立意义,而溶合成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现实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近几年的高考特别关注成语试题的考查,以此来检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概括起来,成语运用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不明词义而误用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是以整体来表达意义的,我们不能把成语理解为四个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许多成语积淀着历史与文化的浓浓意蕴。它具有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人们喜用成语,是因为它能使文章精练、语言生动。但在实际运用中若稍不留意又常导致误用。现从报刊摘引一些成语误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有少数成语的结构形式未定型为一,各自形成一组结构形式有差异而又有联系的意义相同的成语。同组成语中社会使用频度最高的一个称为通用成语,其余社会使用频度较低的称为异体成语。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结构形式的差异包括语素和语序两个方面,语素差异可区分为十种情况,语序差异多见于联合式成语。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是同义成语、同源成语,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同义成语和同源成语。决定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不同地位的因素有三点:语言发展的通俗化趋向;重均衡重和谐的民族心理特征;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6.
成语,顾名词义就是成型的语言、现成的语言现象。就是说,成语的语言结构和内涵意义是相对固定的,不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俄汉成语浓缩着两国语言的精华,它们是两国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通常在政治、经济、文艺、科技等方面都会广泛地使用四字成语。四字成语简洁明了,同时更有利于对两国民族成语结构对比分析,通常这里的结构,都是由语法结构和外在结构构成,也就是成语组成成分的排列次序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具有修辞功能、语义内涵、文化价值,四字成语在实际生活中有固定模式,这种固定模式不易掌握但又必须掌握。通过对俄汉成语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俄汉成语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科研成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群众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学生经常会听到成语、读到成语,还会向老师问到成语。如果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一、如何理解成语的意义1.成语是固定的词组或短句,要理解它的意义,就要理解构成它的各个成分。有一部分成语,可以在逐字理解的基础上来理解它的整体意义。例如:似是而非、理直气壮、地大物博、一唱一和、异口同声。因为成语是长期沿用下来的,所以,有的成语中的一些字词保留了古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要着重理解这些字词在成语中的含义。如:不速之客(“速”是“邀请”,不是“快”),短兵相接(“兵”是“兵器”,不是“战士”),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有许多长期为人们习用、结构较固定、言简意赅的词组或短句,叫成语。构成成语的词,主要是实词,但也有一些文言虚词,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老成语,保留有更多的虚词。象“之乎者也”、“何其相似乃尔”、“不宁唯是”,全由文言虚词构成。有的四字成语,三个字是虚词,如:“忘乎所以”、“如此而已”。也有些成语保留了文言的句式特点,如“不亦乐乎”、“唯利是图”、“何去何从”。因此,了解成语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对准确掌握成语的含义是颇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成语的文言单句特性王鼎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这种代表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际中广泛地相沿习用。它有结构定型、意义完整、言简意赅等特性,尤其是它的文言单句特性,值得在语文教学中引起重视。掌握这种特性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对提高学生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族人民在长期使用语言过程中经过千锤百炼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成语。它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成语形式简练 ,形象生动。有的意思明显 ;有的含蓄 ,意在言外 ,可引起丰富的联想 ,有的可能包含几种意义 ,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明确它的意义。成语是语言的精华 ,也是翻译的难点。因此 ,研究和探讨成语的翻译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这里所谈的成语是广义的 ,凡社会上口传耳闻 ,常为人们所用的谚语、习语等皆称为成语。一、英汉成语的差异1 历史背景不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因此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农业有关。例如 :瓜熟蒂落 …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在语言的进化过程中沉淀下来而约定俗成的词语,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颇有特色,有的成语还包涵着很多科学知识,比如下列成语就可以用化学反应来表现,说起来别有趣味。  相似文献   

13.
成语一直都是高考语文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经过“千锤百练”,形成了固定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意义,言简而意赅。使用得当,可使语言精练,鲜明生动,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如果理解偏差,使用不当,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特别是一些意义相近的成语,更是语文高考命题者的首选,因为这类成语往往“貌合神离”,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差别,但其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还大相径庭,我们在运用时要注意辨析,谨防“张冠李戴”。下面笔者整理归纳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代表性的成语辨析题,总结出成语辨析的几点注意事项,希望能对解这类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成语的意义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人们选用成语时也会做栩对的加工改造,比如临时放弃该成语的坂本内涵,灵活改变成语的用法,使成语有机地融入语言情景之中。这种用法称之为成语的活用。成语活用,给语言带来迷人的魅力,给文章增添无限的情趣。常见成语活用的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成语是语言交际中形成的定型化的固定词组或短句。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汉语言,向来以丰富多彩的词汇而见长,在浩瀚的语汇中,成语乃是最为夺目的语言之珠。相比而言,成语有别于一般词汇,它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定型性的特点。大概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人们在使用成语的时候,就显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有固定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意义内容、带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运用恰当,它会让语言简洁精辟、熠熠生辉。但它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典故,有的还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做他用。下面是“反戈一击”一词在一些报刊网络中的错误使用。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在语言交际中长期形成的固定格式,它的表现力强,是祖国语言的宝贵财富。同时,它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全国卷的基础题中,有三题(语音、字形、成语的运用)都与成语有关。笔者在多年的高三备考中,对常用成语进行归类复习,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成语,顾名词义就是成型的语言、现成的语言现象。就是说,成语的语言结构和内涵意义是相对固定的,不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汉语发展到今天,成语的使用已经相当频繁,是现代汉语的重要而有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越是文化内涵深与文化品位高的文章,成语的使用越多,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会极大地影响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沿用的固定短语。它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其固定的结构形式并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蕴含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选取了其中的意义对等和文化对等两个方面,对成语的翻译进行探析,目的在于探索该理论对于指导成语翻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期末考试,有一道写成语的题,有一些学生写了“机智勇敢”“努力学习”“意志坚强”等。阅卷时教师们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这是成语,有的认为这不是成语。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干脆“放宽政策”:像这些辨别不清的四字短语都算成语。其实,判定它们是否是成语并不难,只要从以下几点去考虑就可以了。首先,看它是否已约定俗成。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一种形式简单而意思精辟的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