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中共选编了数十首古诗 ,总量虽不多 ,但每一册都有几首。因此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还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古诗词背诵篇目 ,很明显 ,教育部对古诗词阅读做数量上的明确规定 ,目的是让我们对古诗词教学以及帮助小学生扩大古诗词阅读面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意图 ,从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以及读懂古诗的基本要求出发 ,我觉得古诗的教学应抓住古诗的艺术特点 ,通过课堂教学 ,引导小学生感受古诗的精练与优美 ,同时在课外创设浓浓的学习古诗的氛围 ,真正培养…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职业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首篇。本单元是一组现代诗词。教学要求是: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欣赏优秀诗篇的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这一要求是教学大纲中“能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体现。《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早年创作的一首词。学习这首词首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征及词的知识,为阅读欣赏这首词积累感性知识。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特别喜爱一些清新的小诗,但理解肤浅。对于诗歌精品的阅读欣赏更如雾里看花,不能掀起语言的“面纱”,深入领悟内在意蕴。因此学生的欣赏…  相似文献   

3.
参考资料两则说明:《〈咏柳〉赏析》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的一篇课文,是讲如何欣赏古诗的,作者是北大中文系教授。之所以摘编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让教师从中领会如何对学生进行古诗讲解。在这篇文章之前,第十三课《诗词五首》的“阅读提示”,对古诗教学会有帮助,故一...  相似文献   

4.
一、案例背景分析《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其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慢慢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1.学习目标。(1)《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古诗词名篇让学生诵读,其目的便是通过这80枝红杏让学生感受古汉语文化的“满园春色”,从而提高他们阅读古诗的兴趣、欣赏古诗的能力,积淀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2)通过吟诵、玩索、想象古诗词的内在情趣,巩固发展学生的阅读情趣,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古诗词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灵秀起来。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共选有古诗词课内三十首、课外六十篇,其自读教材中收录有古诗词五十四首,如果加上中小学推荐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初中学生已能够掌握的古诗词约在三百首,古人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鉴赏古诗词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进行古诗词欣赏教学已成为必然。但初中学生阅历尚浅,正处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时期,特别是古诗词与现今时代相去甚远,用典颇多,给作品的欣赏带来了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度”,分阶段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语感,增进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我注重从三个方面分层次来培养学生古诗词的审美意识,既让他们读得懂,又让他们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语文课堂对诗词的阅读总跳不出“主题”“手法”“语言”“形象”的框框,即使有突破者(如赵谦翔先生的“绿色欣赏”),也深受学生素质教师学养等诸多因素影响,何况还有高考利剑的威逼,几人敢走多远?假如我们以多元教学为切入点,来审视柳永《雨霖铃》的阅读教学,应该有另一种景观。一、多元导入——激发学生多元思考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多元的导入常带来精彩的开始。对于《雨霖铃》的教学,我们试做几种导入设计。1.《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也堪称婉约词代表作。阅读这首词,可以从柳永因仁宗皇帝“…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共选有古诗词课内三十首、课外六十篇,其自读教材中收录有古诗词五十四首,如果加上中小学推荐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初中学生已能够掌握的古诗词约在三百首,古人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鉴赏古诗词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进行古诗词欣赏教学已成为必然。但初中学生阅历尚浅,正处于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时期,特别是古诗词与现今时代相去甚远,用典颇多,给作品的欣赏带来了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度”,分阶段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语感,增进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中,我注重从三个方面分层次来培养学生古诗词的审美意识,既让他们读得懂,又让他们在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感受祖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的情感......现代文是这样,走进古诗词,你会发现同样的美!有人说,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就是热爱生命。正因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少,《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中要求学生“通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基于这一要求,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就不仅是读读背背,还应让学生学会欣赏。“欣赏”在现代汉语中一解释为“认为好,喜欢”,好在何处?为何喜欢?这就是说“欣赏…  相似文献   

9.
陈康华 《课外阅读》2011,(10):292-292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这一篇目被选入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正确理解《逍遥游》主旨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把握庄子思想的一个关键。师生都有同感,《逍遥游》一文词句过于艰深晦涩,所阐发的思想也过于难懂,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花上好长时间却还不知其所云;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往往用尽浑身解数,学生对本文的主旨还是雾里看花。笔者试图按照新课标理念,以文中“三笑”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分析“三笑”的意味,进而水到渠成地理解《逍遥游》主旨,收效甚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文章以新课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为理论基础,以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为内容,设计了四种以写景古诗词学习为核心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一是以群文阅读为引子,创设项目型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古诗词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相关历史;二是利用学校文化社团的资源,建立相关的文艺社团,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开拓课外研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四是在教学过程中搭建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上多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选入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教读古诗28首、词7篇,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分布于各册教材中:初中一年级上下册各有诗4首与6首;初中二年级上册诗9首、词1篇,下册诗4首;初中三年级上册诗2首、词1篇,下册诗3首、词5篇。另外,每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选编优质“课外古诗词诵读”8篇,目的是让学生从教读古诗词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及方法迁移到“课外古诗词诵读”中,为学有余力的优生“加餐”,中等生尝试学习。教材所选古诗词皆为传承不衰的名篇,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在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蕾 《成才之路》2014,(36):93-93
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如何让诗歌女神焕发光彩呢? 一、初探背景,踏入诗境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如李煜的《相见欢》这首词创作于李煜囚宋期间,是作者自述囚居生活时所作,通过这个背景能让我们初步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知道这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作。  相似文献   

13.
这是于永正执教人教版第十二册《卜算子·咏梅》的一个教学片断。师:在那个特定的情境,这几句诗最能表达我们的感情,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卜算子》,“卜算子”是词牌名。请你来读第一首《卜算子》前面的一句话。生(朗读):“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 ,我在古诗词教学中不断探索 ,逐步完善了“美读入境 ,精讲增效 ,博览实基”三步教学法。现以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诗五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为例 ,略作说明。一、美读入境语文教学要走出少慢差费的窘境 ,首先是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提供充裕的时间 ,让学生“泡”在书中 ,尽兴去读 ,充分感悟 ,与作者直接对话。“读书切忌在慌忙 ,涵咏功夫兴味长”“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古人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阅读教学中 ,学生还没熟悉课文 ,老师便按字词句篇、修辞语法、中心思想、写作特色、课后练习依…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想】《夏之绝句》是台湾女作家简女贞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是第六册散文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我们不妨与学生一起先走进“散文”,温习我们在第四册课本附录中读过的《谈谈散文》中的一些常识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 ,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有其独特的美质 ,那就是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 ,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明白了这一点 ,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散文时 ,要做到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有人说 ,一篇散…  相似文献   

16.
李瑛 《教师》2010,(3):36-37
新课改后,古诗词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少语文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古诗词教学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才能使学生领悟其独特魅力和绚丽光彩。我在近两年“送教下乡”教学活动中,觉得用“一诗四读”法教学古诗词效果显著。下面就以《春望》这首诗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渔歌子》一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编排。目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学文,感受田园的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句优美、凝练,内容上前后跳跃性大,为学生发挥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许多写景抒情文辞优美的古诗.如果把这些古诗词作为写作素材,同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例如,六年制第九册第23课为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记叙了诗人刘长卿遇到了下雪天气,夜里投宿在芙蓉山一家人家的事.我在教学完这首古诗后,让学生以“风雪夜归人”为题,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在改写之前,我作了适当的辅  相似文献   

19.
张福林 《文教资料》2005,(3):190-191
我国古典诗词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我们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风貌,体会到诗人和作家的喜怒哀乐,而且还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新课标已把阅读欣赏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高考、中考对古诗词的赏析题份量也加重了。如何让学生领会作者在古诗词中所体现的神韵,应从这几方面赏析。一、读背景材料,知人论诗赏析古诗词一定要对作者的人生基调有所了解,清楚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这对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极为有用。假如连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都不知道,还谈什么赏析,更怎么知道:“赏析得对不对?”又如何去写恰…  相似文献   

20.
去年十月间,我组举行了一次观摩教学。这次观摩教学的目的,是想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历史课的基本史实和基本概念方面,做一些试验。我们选择的课题是初中二年级《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十章《两汉时期的农民战争》的前半章——“绿林赤眉起义”和“大地主田庄”。任课教师是邓珂同志。本文介绍的是我们讲授这一课时的教学思想和具体教学过程。一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