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湘西土家族谚语为例,认为谚语的知识建构主要依赖三大基础:实践基础、思维基础和心理基础。农业生产实践与社会生活实践是谚语生成的实践基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其生成的思维基础;感觉与知觉、想象与联想、注意与记忆则是验证与储存谚语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汉谚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孙洪德“文辞鄙俚,莫过于谚”。 ̄①通俗、凝炼的谚语是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层大众在认识自然,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对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的概括和总结。它虽通俗却非常凝炼,正如高尔基所说:“最伟大的智慧是在语言朴素中。谚语和歌谣总是...  相似文献   

3.
英汉谚语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谚语是英汉民间文学艺苑中的两朵奇葩,它们不仅凝聚着民族的经验和智慧、表现了英汉民族创造语言财富的艺术才华,而且由于谚语依存于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的特定历史、生活习惯、信仰,自然环境等密切相关,因而英汉谚语还形象地反映了各自民族独特的文化。本文从宗教、动物、农业与航海、酒和龙凤文化几个方面对英汉谚语所反映的英汉民族文化作了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蒙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蒙城方言里,谚语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中许多谚语涉及家庭伦理文化。这些谚语深含着蒙城人民对生活的体悟,生动体现了人们的心理观念,主要反映家庭关系、婚姻观念、血亲意识等,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蒙城传统社会关于家庭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谚语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一种语言或一个民族的特色,从一个民族的谚语里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含义相同的汉语和俄语谚语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人类文明的同一性,说明了不同民族的思想意识、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和道德文化的相通之处。研究不同民族之间的谚语也必将会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折射现实的一面镜子,它不但反映社会,而且反映生活。而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最凝炼的语句总结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的语言艺术的结晶。它在表达上也渗透着该民族的民族特征与民族文化。本文从自然环境、生产活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感情等几个方面去了解语谚语中反映出的一些民族特征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谚语具有文化特殊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其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结构、社会观念和态度。本文旨在透过中西文化差异视角探讨谚语翻译的几种方法,为进一步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际铺设更广阔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谚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人类实际经验的结果,它所反映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很大的普遍性。本文从众多英汉谚语中,探讨了英汉谚语的相似之处及其反映的在地理位置、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心理和语言形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谚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人类实际经验的结果,它所反映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很大的普遍性.本文从众多英汉谚语中,探讨了英汉谚语的相似之处及其反映的在地理位置、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心理和语言形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英语谚语是包含生活哲理的短小却被大众熟知的句子;倒装结构主要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倒装结构分为常类倒装和非常类倒装,这些倒装形式都可以在英语谚语中反映出来。倒装结构对于英语谚语具有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句法结构、表达力度、表达效果以及语言美学方面。英语谚语中还存在一些特殊形式的倒装结构,这些倒装结构的存在是语言表达者用来对客观真实反映的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